幼儿园几何形体教学研究初探

时间:2022-09-09 11:59:44

幼儿园几何形体教学研究初探

只要有成人的正确指导和教育,幼儿对几何形体的粗浅知识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⑴ 要上好几何形体教学课,必须掌握幼儿的认识特点

⑵ 要使幼儿获得几体形体粗浅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 让幼儿在实际玩弄物体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其明显的外形特征,然后概括出名称。

②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不稳定,但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集中的特点,采取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

③ 让幼儿充分进行操作练习,不但在观察时让幼儿看、摸、玩、滚,在认识形体后,教幼儿亲手制作各种熟悉的形体。

④ 幼儿掌握了形体的名称和基本外形特征后,用区别、比较的方法,使幼儿在判断物体的形体时,加深对形体特征的理解。

⑥ 注意课外复习巩固。课结束后,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形体相似的各种物体,使幼儿学到的知识再回到具体生活中去运用。

⑶ 要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要求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实际水平,不能要求过高。

⑷ 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要着眼于发展幼儿大脑的活动功能。

对幼儿进行几何形体初步知识教学是幼儿园计算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物体的数和形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是有机联系着的。相对于幼儿来说,几何形体比数更易于被他们所接受。幼儿每天就生活在各种有形物体之中,他们在正式学习几何形体之前,早就与各种事物的“形”或“体”打交道了,幼儿就是在对各种物体形状的辨别中认识了他们周围的世界。但是幼儿最早接触的那些形或体还没有脱离实物形态,还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具有对实物抽象和概括意义的几何形体。因此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要比他们对实物图形的认识晚好几年。幼儿几何形体概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皮亚杰关于儿童几何概念发展阶段的划分,为我们揭示了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一般规律。我国有学者还从对几何图形命名的角度阐述了幼儿的发展过程。认为:幼儿从感知几何形体的外部形状到能用相应的词予以表达,还需经历由配对指认命名的过程 。

幼儿对几何图形命名的发展趋势是:几何形体与实物等同(如将长方形叫做门)几何形体与实物作比较(如解释圆形像太阳)几何形体作为区分物体形状的标准(如说明盘子、圆镜子是圆形)。 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不是以几何概念的本质特征作为界定图形的标准,因而易受图形非本质特征的影响。例如图形不按习惯的位置摆放,幼儿常常会认不出它。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常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感性经验比较丰富,成人教过的形状理解较早。但幼儿要获得几何形状的初步概念,需要成人的指导和教育。

在进行几何形体教学前,我了解到班上有37名幼儿把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说成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积木,2名幼儿只说是长长的和方方的。只有一名幼儿说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问他为什么:回答是“爸爸教我这么说的,因为爸爸当过老师。”看来幼儿对正方体、长方体的基本要领很不清楚。还有对球体和圆柱体的要领也是如此,把球体说成圆形的、圆的、圆圆的;把圆柱体讲成长圆的、长长的圆、有点长有点圆的;个别幼儿形体不分,把圆柱体说成是茶杯形的,等等。经过几何形体教学后,全班幼儿都能正确讲出名称,并能理解和解释各种形体的主要外形,会正确分类。这说明只要有成人的正确指导和教育,幼儿对几何形体的粗浅知识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通过几何形体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我的体会是:

1 要上好几何形体教学课,必须掌握幼儿的认识特点

幼儿思维发展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都要运用实物何等教具,并让每个幼儿都有实物,教师用语言指导幼儿,让幼儿自己去摸摸、看看、滚滚、做做、玩玩,在幼儿兴高采烈地玩耍中概括出某一形体的名称和基本性,幼儿不但能够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如认识球体后,幼儿能讲出地球仪是球体,甲鱼蛋是球体,鸡蛋烧熟后的蛋黄是球体等;认识圆柱体后能讲出煤饼、铁丝等是圆柱体的。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只要遵循幼儿的认识规律,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要使幼儿获得几体形体粗浅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 让幼儿在实际玩弄物体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散其明显的外形特征,然后概括出名称。如认识球体时,开始,教师让每个幼儿自由地从各个方向观察和玩滚自己手中的小皮球,再让幼儿观看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小铁球、绒球、弹子球、珠子、乒乓球等教具,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根据出球体的名称和它的基本特征,即球体不论从哪一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不论朝哪一个方向都可以滚动。又如认识圆柱体时,先扫给每个幼儿不同的圆柱体的物品,如:积木、胶布筒、新铅笔、银翘片的药瓶等,让幼儿拿起这些物体仔细观察,看清楚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从上到下是不是一样粗的,让幼儿从观察物体过程中,理解其特征,即圆柱体上下两个圆是一样大的,从上到下是一样粗的。这样幼儿在观察中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2.2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不稳定,但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集中的特点,采取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在游戏中幼儿的大脑处于积极状态,这时的教学就能取得最佳效果。我们让幼儿玩了“奇妙的口袋”、“挑积木”、“得分比赛”、“找找桌上哪些物品是球体”、“小小游园会”、“你喜欢拿什么”等游戏,让幼儿充分利用视觉、触觉、运动觉来感知不同形体的物体,幼儿兴趣极高,注意力也集中,教学效果比较好。

2.3 让幼儿充分进行操作练习,不但在观察时让幼儿看、摸、玩、滚,在认识形体后,教幼儿亲手制作各种熟悉的形体。如:认识圆柱体后,让幼儿用橡皮泥塑出圆柱体,认识了正方体后,教幼儿制作正方体的小盒,每个幼儿有一张印有6个正方形的厚纸,如图,教幼儿折、粘成正方体的小盒。幼儿对做做玩玩十分感兴趣,通过塑、折、粘,幼儿更明确了正方体有6个面,短一面都是同样大的正方形。由于数、形、体三者密切结合,巩固了数和形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促使幼儿智能的进一步发展。

2.4 幼儿掌握了形体的名称和基本外形特征后,用区别、比较的方法,使幼儿在判断物体的形体时,加深对形体特征的理解。如认识了圆柱体后,出示塔形管、双响梆子(乐器粉笔),让幼儿观察比较后,明确这些物体不是圆柱体,因为塔形管,上下两个圆不是一样大,从上到下不是一样粗的,所以塔形管不是圆柱体;双响梆子虽然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可是从上到下不是一样粗的(中间细),所以双响梆子也不是圆柱体的等等,加以说明,培养了幼儿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又如认识长方体,通过分析比较,使幼儿知识了长方体有两种,一种是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另一种只有4个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是正方形的。通过分析比较鉴别,使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更准确、更牢固,印象深刻,记忆持久。

2.5 注意课外复习巩固。课结束后,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形体相似的各种物体,使幼儿学到的知识再回到具体生活中去运用。在游戏时,引导幼儿看看这些玩具是什么形状,回家前提醒幼儿看看桌上、地上,房间内外摆设了什么东西有没有和我们学过的形体相似的物品,幼儿兴趣很高,认识玩体和圆柱体后的第二天,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的来告诉老师,鱼的眼球子是球体,蛋黄是球体的,我有件衣服的钮扣是球体的,攀登架中间的档子是圆柱体的,自来水管是圆柱体的,煤饼是圆柱体的,昨天我吃了一块圆柱体的蛋糕,我家有一只圆柱体的吊桶――幼儿对玩具、用具、家具、各种建筑物等观察得十分仔细,这样不仅丰富和加深了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而且也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 要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要求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实际水平,不能要求过高。

几何形体的概念,要讲得简单明确,并要采取幼儿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组织活动,要通过每个幼儿亲自感知事物取得经验,再抽象概括,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4 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要着眼于发展幼儿大脑的活动功能。

通过每个幼儿折折、滚滚、玩玩等的操作活动,给每个幼儿有动手动脑的机会,这样幼儿学习兴趣就很高,就会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符合儿童认识规律,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可以达到良好效果的。 在今后我将不断摸索如何使幼儿掌握几何形体的粗浅知识的经验。

上一篇:大师练琴秘籍上 下一篇:营造读书氛围 引领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