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翻转课堂课前准备优化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9 09:25:58

初中语文翻转课堂课前准备优化对策研究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教育模式,由美国可汗学院首创。翻转课堂的内涵指的是在课前,教师提供学习Y料及教学录像,学生借助某种技术工具进行学习;课上,老师针对同学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相互交流,最终完成教学目标。这种翻转形式打破了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课上传授课下思考的局面,使学生在课上带着问题学习,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经研究发现,我国各类学校教学设施情况不同,条件好的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这有利于学生进行网络资源查询,条件较差的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备则阻碍了学生及时查询所需要的资源,所以硬件设施不同导致了各类学校实施翻转课堂的情况不同;此外即使能够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但是“翻转课堂”在课前准备阶段却出现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分析翻转课堂课前准备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策略,以备将来在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应对相似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翻转课堂课前准备阶段现状分析

(一)教师录制视频耗时耗力,使教师工作量增加

“我国学者陈怡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和课中两部分。课前教师作微视频课程、提供资源、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巩固练习。”[1]所以,录制视频能力成为实施翻转课堂的任课教师的必备能力。在录制视频过程中需要掌握录制视频的技术,需要熟练掌握录制机器的使用、剪辑等一系列录制的方法技能。但是研究发现,当前教师所接受的训练尚不包含以上内容,教师需要从头学起。并且即使教师掌握了录制视频技术,录制视频所占用的时间也会加大教师负担,因为从前期准备,到正式录制,再到最终视频剪辑都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尤其对于学校中年龄较大的教师,身体状况和年轻教师相比有一定差距,且接收新事物的能力略为缓慢,耗时耗力的视频制作工作会影响到老教师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翻转课堂”工作的开展,这使得每天的视频录制成为不小的挑战。

(二)学生自控能力、学习风格等差异,使课前预习效果难以把握

翻转课堂将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由课上转为课前,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前的预习能力。由于课前实践自由,缺乏教师的监督、指导,学生有没有预习,预习效果如何都难以把握。学生长时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自学能力不足,自控能力较弱,面对突如其来的教学模式转换难免手足无措。

如果实施翻转课堂我们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学生是否能够抵制网络诱惑。一方面,网络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网络上爆炸式的信息量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预习效果。我们无法都做到像聚奎中学那样的寄宿制学校,利用晚自习时间统一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管理,一般的走读制学校依靠学生的自制力和家长对孩子的监督。这对一般学校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同时,学生的学习风格各有千秋,有的是视觉型学习者,有的是听觉型学习者,有的是触觉型学习者,教师提供的课前学习资料众口难调。例如,视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来进行学习;听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而触觉型学习者更喜欢通过实践来进行学习。由于学习者的类型不同,预习状况也会出现一定差异。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把握课堂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监督、检查学生在课堂外自修相关知识的情况和效果。”[2]

(三)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备,使翻转课堂实施困难

国外翻转课堂建立在资金充足的基础上进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就保证了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不受阻碍;再者由于发达国家人口相比中国人口较少,所以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国外的翻转课堂通过构建网络平台的形式,让学生在指定平台上下载学习资源,交流疑难问题,平台会自动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跟进。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在翻转课堂实施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我国尚处于发展中阶段,虽然在教育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资金不到位会影响翻转课堂许多后续工作无法完成,使翻转课堂在学校实施过程中受到阻碍。资金不足导致的教学设施不完备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初中生在校生人口较多带来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调查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在校初中生4312.0万人。初中生人口较多,在目前硬件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每个初中生都享有这项资源。

所以面对中国在国家财力薄弱和学生人口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如果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翻转课堂标准来要求中国,恐怕翻转课堂在国内难以实施。

二、初中语文翻转课堂课前准备阶段的对策

(一)知识化繁为简,视频简单操作

对于“翻转课堂”的视频录制,ZaidAli Alsagoff教授曾将它描述为一个单词,即“Lecture”。每个字母分别代表各自的含义,即“生动的”、“有教育意义的”、“有创造性的”、“引人思考的”、“可以理解的”、“相关的”和“令人兴奋的”。只有具备这七点要素的教学视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以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任务。所以说,翻转课堂视频录制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层面是否过硬,而在于教师的教学构思是否巧妙。

上文提到教师在录制视频时耗时耗力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录制视频时可以把复杂的语文知识简单化。面对浩如烟海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如何通过巧妙的构思将语文知识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语文知识都值得录制视频,同时有的语文知识也不适合以录制视频的方式呈现,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筛选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知识进行划分,将不适合通过视频展示的内容进行排除。在语文教学中,一部分知识是用来回答“为什么”的,还有一部分知识则用来回答“如何做”的。回答“如何做”的知识需要直观讲解,这类知识应以录制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对知识作进一步了解。因此,教师可以把涉及到“如何做”的知识作为学生录制视频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需注意,对于可以用简单语言带过的知识点,则无需录制视频,这样做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在录制视频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简单的录制方式,减少录制难度。例如:山东昌乐一中的“铁架台加手机”微课制法,只需利用手机的录像功能就可以操作。这种方法类似于投影仪,视频里只出现教师的手和讲课内容。教师将手机固定在铁架台上,手机镜头下方放好笔、纸、课本等教学用具,教师边说边写,即可完成视频的录制。这种方式简单易懂,只需掌握智能手机、平板、IPad等数码设备的使用方法即可。

(二)采取激励机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层设置预习任务

初中语文课本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是能够掌握的,学生之所以会出现预习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翻转课堂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是当成了一种任务。“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3]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教师可以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对于预习效果好的同学予以鼓励,采用周评、月评或小组比赛等方式,调动学生预习积极性,让学生适应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过程。

除了采取激励机制方法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分层设置任务的方法。布鲁姆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评价”。[4]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基础,以便在未来的翻转课堂中能够对学生对症下药,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我们可以利用布鲁姆的诊断性评价,在课前分析学生自身情况,给学生进行分层,来设置预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知识的预习后,将知识点向外延伸;学习能力保持在平均水平的学生以预习基础知识为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以预习最简单、基本的知识点为目标。

以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基本预习任务(包括生字词的掌握、重难点理解等)后,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作者其他文章,并对作家的生平进行详细了解,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学习能力保持在平均水平的学生要掌握基本生字词,理解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体会美女蛇在全文中的作用,掌握文章主题思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要掌握基本生字词,熟悉全文,对文章主旨有一个简单的把握。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是不同的,通过这种分层预习的方式,既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吃饱”,还减轻了各水平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了“吃撑”现象。

预习是要有针对性的,要分清重难点,什么地方要重点预习,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盲目预习,“眉毛胡子一把抓”。刚开始实行“翻转课堂”时,学生的预习能力尚不能达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列出重难点,让学生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随着“翻转课堂”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最后在课堂进行交流。

(三)利用手机等简单电子设备辅助教学

不同学校网络平台建设的情况不同,网络平台建设较好的学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下载优秀教育资源。例如在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中国微客网、酷学习等国内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上下载内容。如果学校没有自己的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进行线上沟通。教师可以创建一个班级群(QQ群或微信群皆可),通过群共享上传每天的预习资料,学生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自行下载并学习,学习完毕后,将疑问发至群内由教师收集整理。

无论是有网络平台还是无网络平台,教师都应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各类线上交流面对的学生基数较大,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且存在网络不畅,盗号等现象。教师应制定详细的交流平台运作方案来解决线上交流出现的问题。

“翻转课堂模式理念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更主动地进行个性化深入思考,并提升课堂时间内师生互动的质量。”[5]这一点上“翻转课堂”将学习重点放在课上,课前解决了之前在课上学习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翻转课堂”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我们还需考虑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是否存在其他合适的方法替换“翻转课堂”模式,节约课程成本。答案是肯定的。在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成功的案例,这所中学用导学案的方式代替了录制视频的方式,把导学案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工具。这样在“翻转课堂”无法正确实施的情况下还能有选择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中语文翻转课堂课前准备注意事项

1.教师录制视频的时间至少要提前一天,以防当天由于突发事件而导致视频录制延误。

2.教师上传教学资料时间应距放学时间提前半小时,以防由于网络等问题导致资料上传延误,造成学生无法及时下载预习。

3.要求大部分学生在放学后1小时内将需预习的教学资料全部下载完毕,对于离家较远的可放宽要求。

4.根据教学资料的内容量,教师制定学生的预习截止时间,时间由教师灵活掌握,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可放宽要求。到达截止时间,学生需尽快将自学情况反馈至群内,反馈时间为半小时,未反馈且未作出解释的以未完成作业处理。

5.教师将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制定出明日课堂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小结

本文以翻转课堂课前预习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课前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由于条件限制,对翻转课堂的调查不够深入,尚未进行实验,留有遗憾。翻转课堂的推行是个漫长的过程,而课前预习又是它的“重头戏”,面对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师生共同探索、提高。

注: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16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晨琛.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阅读教学设计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2]尹华东.对国内外翻转课堂热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民族教育学研究,2016,(1).

[3]王中华.翻转课堂的理想与现实[J].课程教学研究,2016,(1).

[4]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毕宁.中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率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上一篇: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运行特征的软件聚类分析 下一篇:微视频课程的传播效果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