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9-09 08:38:32

拼接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拼接,这是服饰现象与艺术形式的源远流长。常见的形式有,将规则与不规则、材料相同或者相异、颜色多种多样的面料或者小块布料进行缝合连接,使服装斑斓多样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这种形式可以追溯到古代诸多国家,而且在现代社会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它们存在的影子。尤其是我们中国,自古以各种各样颜色的裙子为主,从宫廷到民间,从街头到平常生活的大街小巷,从高级的定制服装到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都是极为常见的。拼接艺术的形成,造就了现在服装的千变万化。

关键词:拼接;服装设计;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171-01

欧洲平面设计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意思大致是:当各种艺术形式走到了一个山穷水尽的时候,人们对片段的截取与整合将成为后现代的标志之一。“对片段的截取”是一种破坏式的分离,“对片段进行整合”是打乱规则,重新组合的创新手段。而“当各种艺术形式走到了一个山穷水尽”,看起来有点悲哀、伤感。任何的艺术形式在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后,都会慢慢下滑,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创造出新的艺术。这就像是新的鲜血提供给生命力的形式,会有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让其焕发出新的魅力光耀。而“截取”、“整合”,便是我们“拼接”的最基本要素。

一、拼接在服装中的历史

(一)历史中的间色裙

裳是裙子的前世,是裙子变化而来的一种新的服装形式,古时候人们下体穿的衣裙,也属于裙子的一种。裙子大多数都是由多块副布拼成。历史有记载,男性由商朝开始穿裙子,而女性则是从汉朝才开始形成穿裙子的风习。上世纪七十年代从湖南长沙马王堆的汉墓中,就发现了完整的裙子实物。裙子是由四副素绢拼制而成的,上宽下窄,梯形状,裙腰也是用的素绢,且裙腰两端分别延长一截,用于系结。裙子没有任何的纹饰,也没有边缘,在当时是称之为“无缘裙”。可见在当时的年代,裙子并没有形成拼接的艺术形式。

(二)历史中的水田衣

王维《四员外宅看饭僧》诗中提到“裁衣学水田”,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理解出这个时候(唐代)拼接在服装中开始出现了。它是反服装制作的规律,是由各色零碎织锦料拼合缝制而成衣。因整件服装质料、色彩互相交错、辉映形如水田,所以称之为“水田衣”。虽然水田衣在工艺上和之前的间色裙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在颜色与图案形状上在水田衣上却是一大新的突破。拼接的服装有着间色裙无法媲美的特殊效果,所以至明清时一度盛行此服。(清)翟灏撰写的《通俗编・服饰・水田衣》中写道:“时俗妇女以各色帛寸翦闲杂以为衣亦谓之水田衣。”水田衣虽然效仿了僧人袈裟上的水田图案,不过水田衣的具体做法上又是有所不同的,布片的形状随自己搭配,如长方形、多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水田衣的制作越来越不受形状的拘束,可以说水田衣是拼接服装艺术的始源。

(三)历史中的百家衣

有句俗话说的好:“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这是一种对贫困家庭的描述,而百家衣,不仅仅是民间四处乞讨布料为孩子缝制的一种服饰,它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传承了水田衣的样式。中国百家衣是拼接服装中最广为流传的,追根朔源,是贫穷的生活塑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意义。百家衣后来就演变成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期望孩子健康成长。

(四)历史中的僧衣

旧时僧人服饰“袈裟”的别称也称“稻田衣”、“田相衣”。衣以长方形布片连缀而成宛如水田交错故名。僧衣从颜色上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金黄色,使用金黄色的原因是因佛教的穿着中有自己的规定:一是不准上色,如纯黄、纯赤等颜色;二是在新制的衣服上必须加上一块与之不同的颜色,称之为“坏色”,如果是新的僧衣,则要想办法让衣服玷污一点渍,如果是旧僧衣的话,则要加一块“贴净”也就是加上一块旧式布料,以示坏“式”。由此看来,拼接的服装设计是历史悠久的,这种形式的服装在现在的社会中更是一种审美导向。中国的文化与思潮的碰撞,使拼接的服装设计一直在流传,这也体现着中国对审美的标准在不断变化,对审美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二、拼接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拼接的服装艺术排第一的必然与经济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拼接,让人第一联想到的是乞丐装,在有破洞的地方,用别的碎布对此缝缝补补,还可以将就着穿。这样以来破的地方越来越多,缝补的地方也就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了专门边角布料而拼接成形的衣服。这也是民间流传出来的,在经济的制约下,对布料的珍惜再利用。

(二)文化因素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波普艺术依然影响着现在的服装设计。波普服装设计的特点可以描述为流行的、短暂的、低成本的、可消费的、有创意的、大量生产的、迷人的、性感的、以及商业的。它引领了二十世纪服装流行一种新奇的特点,传统的美学观念被打破,以标新立异的审美风尚流行了起来。在此影响下服装设计在服装或者是图案样式上都经历深刻的变化,颠覆了过去服装设计的特点。

(三)工艺要求

我们都知道从服装最早期形式中,服装仅是起到遮掩的作用,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启蒙,所以一开始把树叶、兽皮之类的碎片进行拼接,达到可以使用的目的就可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度、观念等不断提升,不只限于缝、贴。布料在服装中的艺术设计中对图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管是色彩的搭配还是性感的组接,都越来越具有艺术性与审美要求。

三、结语

拼接艺术的最初概念是有别于服装的拼接理念,但是它却指导着服装设计的发展方向。我们纵观历史,都有着“拼接服装”设计的影子。在中西方服装艺术上的碰撞,不同之处,我们却能在拼接上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从最先的色彩上不同的拼接,到后来对面料上质感的变化要求与拼接工艺的创新,直至现在新材料的开发与运用,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作为诠释拼接中服装艺术的世界里不断创作,这将不断地受到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参考文献:

[1]毛茜,陈雁.针织与机织面料相拼服装设计[J].针织工业,2011,8(5);2-3.

[2]宋艳辉.手缝工艺在针织服装中的运用[J].现代纺织技术,2012,3(3);5-7.

[3]周慧.浅析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1,8(7);1-3.

上一篇:解析初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 下一篇:浅析室内视觉空间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