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中的“几把金钥匙”

时间:2022-09-09 06:59:14

名师课堂中的“几把金钥匙”

通过对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的学习,我发现于老师的课大都重在“授人以O”,即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如何读、如何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于老师的课堂实录中,我们看得出于老师的课堂语言非常幽默,并深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道理。因此,他的课特别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以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重幽默,调情趣

在多次学习于老师不同的课堂实录后,笔者工作室的成员都有同一种感受――非常轻松。在课前,于老师幽默地和学生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陌生感、紧张感,为师生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做好铺垫。上课伊始,于老师快步走到讲台前对学生说:“现在于永正闪亮登场。”此时讲台下的学生一片哗笑。互相称呼后,于老师又和蔼地对学生说:“都是1班的,有没有混进来的?”学生又一次大笑。当于老师让学生对他说一句欢迎他的话,学生因为紧张,只有一两个学生举起手时,于老师假装要走的样子,微笑着对学生说:“如果不欢迎,于老师就要走了,Bye-bye !”于老师用他的风趣幽默,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氛围,让紧张而严肃的课堂教学气氛一下子欢快了起来。

二、重理解,深感悟

在这堂课的教学实录中,于老师先从检查学生的预习入手,在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并不宽裕”“如愿以偿”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于老师在这一环节中是想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并不宽裕”“如愿以偿”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其意思,再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如于老师对学生说:“……她的愿望实现了,叫‘如愿以偿’。再仔细考虑一下,小女孩有一个什么愿望,她的愿望是怎样实现的?”有一个学生说:“……她想得到布娃娃。”于老师顺着说:“往下说,很好,她的愿望怎么实现的?谁帮助她的?”“在金吉娅的帮助下,她得到了布娃娃,她的愿望实现了。”那个学生又说道。于老师通过对这两个关键词语的教学,让学生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既检查了预习情况,又让学生懂得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理解词语,让学生去感悟课文的内容。

三、重朗读,养习惯

在于老师这堂课的实录中,他的朗读指导扎实、到位。一是指导读。于老师指名一个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当该学生读完此段时,于老师着重指导该学生读好问句――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二是示范读。当一个学生连读了三遍“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这一句话,朗读断断续续、不流畅时,于老师让该生再读,并带读,直到学生把这一句话读对、读好为止。有些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很好,于老师就告诉他们读书要像说话那么自然,不要着急。在于老师的许多课堂中,他都特别注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即让他的学生自己学会 “捕鱼”。

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引导学生“口诵”,更要求学生“心读”,带着问题、明确要求去读书,“字字入目,句句铭心”。如于老师说:“是的,当你把课文读好的时候,一切都在朗读之中……”

于老师课堂上读的教学环节,笔者个人认为就是反反复复地读。他让学生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读出自己对文本的感受,读出学生自己的情感。最终学生通过一遍遍地读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以后在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此课的课堂教学中,于老师花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读,体现了他“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在朗读中不断地教给学生方法,并及时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重迁移,多实践

读写结合,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最终目的。在小练笔这个环节,于老师很清楚三年级的学生在一堂课上,如果让其写上一段话,那是相当困难的。因而,他所采用的办法就是给学生几个词语“一百美元,五个孩子,二十美元,四份礼物,8岁”,让学生用这几个词语来写一段话,并把它们串成一封信。于老师的写话训练是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这样做,于老师不仅让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体会了情感,还让学生进行了表达的训练,可谓是“一石三鸟”,简约而高效!

当然,人无完人,课也无完课,笔者认为本课如下方面还值得商榷:是否可以在课堂多安排些学生参与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为一堂课不是老师和几个好学生的对话,是否可以制造一些悬念引发孩子探究的欲望,实现心灵的交流,触摸人间的真情;老师在让学生理解了“如愿以偿”这个词后,是否可以让学生进行造句,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讲评学生小练笔作业时,于老师拿了三个好的学生作业进行讲评,是否也可以拿一两个较差学生的练笔进行点评,毕竟只有差的学生写得好才叫真正的好。

通过这段时间对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的学习,我发现大师的课都重在“授人以渔”。他在课堂中一直在引导学生如何读、如何悟,在教学生该怎么学,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看似简常的课,实则耐人寻味。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溪南中心学校)

上一篇:C++语言程序设计中多态问题分析 下一篇:做温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