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红:独臂书写档案人生

时间:2022-09-09 06:52:48

刘维红:独臂书写档案人生

一份枯燥的工作,一个偏僻的角落,一位独臂的退伍老兵,在这个岗位上干了15年。

15年来,他“掌管”着档案库房,推动了档案管理科学化;他创新工作方法,服务群众近万人;他连续三年全票获评县优秀公务员,创重庆档案系统之最……

小人物的“大功劳”

3月,初春暖阳照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县城,却不肯光顾这间库房。

在重庆各区县的档案库房里,彭水这间最特别――它是一间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地下室。如果不开灯,没人能看见里面储存了77455卷档案。

档案柜前,彭水县档案局(馆)馆务科科长刘维红正将一批档案入柜。他用右手打开柜门,单手将档案举起,放进柜子,如此反复。而他左手装着假肢,一直垂在身体侧面。

在重庆的档案系统干部里,刘维红也最特别――他是全国罕见的肢体严重残疾的档案库管员,也是全市唯一连续三年全票获评县优秀公务员的档案系统干部。

“我局人手少、条件差,他一个人能干四五个人的活!”彭水县档案局局长王胜说。

然而,彭水档案管理工作却成绩骄人:十多年来,全县馆藏档案从三万多卷增加到七万多卷,无一例安全事故和遗失泄密事件发生。

同事们说,这是刘维红的功劳。

手机响了。

王胜带来好消息:县上决定,授予刘维红个人三等功。

刘维红有些吃惊,有些感动。

上一次立功时,他正在经历肢体伤残的痛苦;今天,立功喜报再次到来,他用了18年。

老兵的“新战场”

1996年的一天,彭水县档案局整理室。

刘维红牙咬银针,右手拿着粗线往针孔里塞――为了学会装订档案,他在练习穿针引线。

一次、两次……由于看不到针孔,无数次尝试皆告失败。

“穿针引线都不会,怎么装订档案?”刘维红立志要练就“单手穿针”绝技。

同事们知道:小刘的“兵脾气”上来了。

刘维红曾是一名侦察兵。1993年,他在演习中被炸成重伤,左手肘部以下截肢,面部大面积创伤。同年,他荣立三等功,还入了党。

人生如战场,要面对各种磨难。”面对横祸,他这样鼓励自己。

很快,他找到了“新战场”。

1995年退伍后,刘维红被安置到彭水县档案局工作。局领导将他安排到库房,让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从此,刘维红每天第一个上班。他一只手提水、扫地、抹桌子……打扫完,刘维红喜欢站在一旁,看同事整理档案。

在不少人看来,这份和“故纸堆”打交道的工作,就像一杯白开水,清淡寡味。

刘维红却渐渐产生了兴趣:“彭水古往今来的事,全记在档案里了。”

这让老兵再次渴望冲锋:“我想参与档案整理!”

领导同意了。

可他的身体没有“同意”――单是装订档案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何必自找苦吃?”见刘维红苦练不成,同事劝他放弃。

他摇头,继续练。

一天,刘维红看到库房里的垫板,灵光乍现――他将针插在垫板上,再单手引线穿针。这样,他就能看到针孔了!现在,他已经装订了档案7000多卷,不仅练就了一手好“针线”,还成为局里整理档案的高手。

尽管如此,档案工作的枯燥,让刘维红有时也感到阵阵心烦。每每这个时候,他总会大声地唱起流行歌曲,尤其是那首《心甘情愿》。

“笨库管”的创新法

中午,刘维红推着一台机器,从库房这头跑到那头。

“这是除湿机。”他说,“每天必须移动四五次。”

2001年,刘维红接手库管工作。当时,库房迁到县委大楼负一、负二楼。那里排水通道密布,加之通风条件差,室内湿度严重超标。

由于经费有限,250平方米的库房,只配备了一台覆盖面积30平方米的除湿机。

如何为库房全面除湿?刘维红想出一个“笨办法”――人工移动除湿机,对库房进行分区除湿。

“移动除湿法”大显神威:十年间,库房档案从三万多卷激增到七万多卷,无一卷因受潮损毁。为此,刘维红每天都要推着除湿机到处跑。

“档案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刘维红说,“从整理、保存到检索、提供查阅服务,贯穿了档案利用始终。”

他又立志改进程序,实现科学化管理。

2002年,刘维红开始打通检索环节。过去,档案存放随意性强,不同系统、单位的档案混杂在一起,严重影响了检索和提取速度。刘维红又想出一个“笨办法”:重新排列全部档案,编制新索引。

当时,全县库藏档案多达三万多卷!

此后70多天,独臂库管员单枪匹马,反复杀入卷宗的重围。他单手将档案取出,重新排列、编号、加索引,再按顺序入柜。他硬是重新排列了全部档案,让检索速度提高了几倍。

“好干部”的服务经

“把我们的档案交出来!”

2008年的一天,愤怒的人群拍打着桌子,将刘维红团团围住。

原来,由于原机关档案室资料收集不完整,彭水县汉葭镇两个居民小组的户口审查名册未存档,导致群众无法查询。

“我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寻求解决办法。”面对指责和谩骂,刘维红依然笑容满面。

随后三天,刘维红多方求证,硬是找到了完整的证据链。

一场风波终于化解。

“档案管理就是为了利用!”为此,刘维红总结出“三个一”标准:接待档案利用者,要做到“一声问好,一张板凳,一杯好茶”。

不管有多忙,刘维红始终奉行这个标准,竭诚服务――十年间,他接待档案利用者9624人次,提供档案31783卷次,复制档案163202页,无一例投诉。

可是,刘维红也有“不近人情”的时候。

吴向华是县档案局副局长。2006年,一位亲戚找他帮忙,希望修改土地证数据。吴向华刚从乡镇调到档案局,对相关法规还不熟悉,他找到刘维红。

“这可是违反档案法规的行为,咱们不能砸了自己的饭碗!”面对新上司的要求,刘维红耐心解释。

“刘维红真是信守原则的好干部!”此后,吴向华常常提及此事。

“做个好干部!”父亲生前常这样教育刘维红。

多年来,刘维红一心忙工作,很少有时间照顾家庭――母亲瘫痪八年,一直由妻子在家照顾;女儿遇到车祸,住院三个月,他也是下班后才去照料;父亲去世,他碰巧在单位加班,完事后才匆匆赶回去大哭一场。

在这看似“无情”的背后,也饱含着刘维红有情的一面。

2011年1月2日,单位同事廖皓的爷爷去世。当时正值放假期间,天又下起大雪,刘维红主动向领导要求前去慰问。他乘了近半个小时的车,又步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到达目的地时,脸被冻得通红,双腿齐膝以下全都湿透了。

为了照顾家庭,妻子放弃了工作。前些年,家里经济困难,妻子劝他按政策申请低保,他却严格要求:“我有正当职业,你也四肢健全,应该自食其力!”

妻子倒也不觉委屈,依然乐呵呵地操持家务。有空的时候,她还要到库房给丈夫打下手。

“她是我的另一只手。”说起妻子,平时不苟言笑的刘维红笑逐颜开、幸福极了。

上一篇:“重庆第二极”合奏曲 下一篇:李力:尊重和守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