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初探

时间:2022-09-09 06:48:16

计算机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初探

摘要: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跟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是分不开的。作为计算机系在应用和推广数字化教育中更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本文通过介绍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对其主要功能的分析,以期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以便能更好的实践数字化校园建设。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数字化教学资源 平台建设

一、平台建设的意义与研究现状

数字化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作用于教学,对教学条件及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思维观念、思维方式等具有深刻的影响。

90年代底末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一批优秀的Web教学平台,例如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由英国Columbia大学计算机系开发的Web CT,中央电大系统与TCL合资开发的电大在线,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Vclass等。但如果直接使用上述系统来搭建我系的教学资源平台,则由于这些系统是被当作通用系统来开发的,它们的功能显得太过繁琐,某些操作流程也不完全符合我系日常的教学工作模式,特别是适合我系学科建设的教学资源相当匮乏。

在学院大力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同时,我系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拟采用.net技术自主研发一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该平台将作为学院数字化建设的一个分支,充分利用我系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整合现有学生的数字化信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突出我系在现代化教学中的特色。平台的建成将促进我系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二、功能需求分析

教学资源建设首先要树立以学习者为本、为学习者服务的教育思想,体现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先进理念,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该思想指导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面向的用户不仅仅是学生,还有以教学、管理为目的的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有差异,一方面要积累数字化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需要提供对资源合理化利用的管理支持。

平台在使用上应该体现以下特性:

1.交互性。传统的教学信息流动具有单向性,教学信息只能从教师方传到学生方,学生处于被动的接收信息,教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网络信息的传递应该是双向的。

2.个别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选择网上由教师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时效性。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平台接收教学信息既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所谓实时的就是教学信息资源一旦被到平台上就能被所有学生及时接收。所谓非实时就是指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访问不局限于某个时间,在某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内(只要该教学信息不被删除),对它都能进行自由、有效的访问。这非常有利于重复学习。

经过对日常教学经验的分析总结,教学资源平台应该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数字化教与学的环境。教师可在平台上网络授课视频,学生可自主选择并自主学习课程。学生之间可围绕所学的课程进行交流讨论,学生与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的辅导答疑子系统进行深入的教学互动。平台还可实现作业、测试、评价等教学环节的多功能教学管理支持,以期通过该平台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施教和学习的网上教与学环境。

三、主要功能的实现

1.学生自主学习子系统。采用B/S结构。教师通过平台的教学资源系统,可以把教学资源,例如某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实验报告、教学视频等通过文件上传的方式添加到服务器上对应类别的目录里,供学生浏览和下载。这些资源可以被学生随时重复性的使用,并且能随着教师教学经验的增长及时的扩展教学资源和更新教学资源。

2.学生在线测试子系统。系统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系统结构模式,利用.net技术实现。首先通过建立计算机专业各学科题库,题库中的题目按课程类别被保存到数据库中相应的课程题库表里。例如 “计算机应用基础”题库表,题目的类别按照教材章节划分,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 pointer”、“多媒体技术”、“网络基础”以及“网页设计基础”;“C语言”题库表则可以分为“函数”、“结构体”、“数组”、“顺序”、“选择”、“循环”、“指针”、“文件”。教师利用平台的题库管理子系统可以方便的对题库进行扩展和删除题目,并可灵活设置考试时每个题型的题目数量,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选择题型中“计算机基础知识”10题,“多媒体技术”、“网络基础”、“网页设计”“操作系统”各5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题库应该支持图形题,为此在题库表设计时应该设计一个类型为image的字段用来存储图形题。其次在线考试系统应该能缓存考生的答题结果和考试时间信息以防止考试过程中如断电、死机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为此利用.net对象序列化技术的将题目类的实例序列化后保存到客户端的特定目录下,如发生意外可以重新进入在线测试子系统,将保存的续考文件反序列化为题目对象后继续答题这种方式即适合B/S方式也适合C/S方式并且序列化后的题目不能直接被学生用文本的方式打开,起到了加密的效果。最后在线测试系统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测试时因为会涉及到“Word”“Excel”“Power pointer”操作题,需要学生打开相应的软件进行设置操作,这时系统在进行智能评分时需要调用客户端相应的软件所以采用C/S结构利于精确评测学生操作是否正确,当然如果只是学生平时的自测可以采用B/S模式这时学生操作后系统不能进行智能评分只能把正确的操作步骤文本通过浏览器显示给学生;而“C语言”测试则可以完全采用B/S的方式,虽然程序设计题也要使用VC6.0软件,但完全可以在客户端编写调试后将源代码和调试结果文档传回服务器通过对文本字符串的分析来进行智能评分。

3. 作业管理子系统。采用B/S结构。学生通过客户端浏览器上传作业压缩包到服务器端指定的学生文件夹下。教师通过系统可以从不同的学生文件夹下下载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再将批改结果上传到各自文件夹下反馈给学生。同时通过作业平台的消息系统通知每位学生的作业批改完成情况。

4.辅导答疑子系统。作为体现平台交互性的一个主要功能,同样采用B/S结构。学生通过该系统选择问题类型,然后录入自己的问题并到网络上。教师通过不同的搜索方式浏览问题,例如按时间排序查找最新的问题,查询还未回答的问题以及按学号查找某个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等。并可以对所有问题进行删除管理以及对某个问题的跟踪回复。

四、总结

现已初步搭建了该平台,建立了诸如各学科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视频、题库等数字化资源;同时也实现了作业管理、辅导答疑系统;特别是由我系自主研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和“C语言考试”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并实现了智能化评分。

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运作的过程,先从计算机系入手从而推广到其他专业的学科建设中去以促进整个学院的学科建设数字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敏凤.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2): 6-9

[2]刘红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情报探索 2010, 5:95-97

[3]刘志宝.朱岩.数据库中图象数据在网页上直接显示的算法与实现.信息技术.2010, No.22

[4]柳军.李彦武.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校际间共建共享机制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05:54-56

[5]史娟.考试系统中填空题自动评分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年9月

上一篇:薄底有岛类腔体零件数控加工 下一篇:发那科0i mate-TC数控系统参数的设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