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70例临床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09 06:33:28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70例临床调查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2012年收治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的9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母亲孕期的感染、营养及环境等高危因素对先天性心脏病影响明显。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避免不良因素可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病因

【中图分类号】R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43-01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心脏、大血管在胚胎早期发育失常或发育障碍所引起的心血管解剖结构异常的先天性畸形的疾病。包括数十种从简单到复杂的心脏或大血管的发育异常。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9~2012年收治的98例病例中,男59例,女39例,男女之比为1.51:1,年龄最小出生后2小时,最大25天,胎龄28~30周25例,30~32周27例,32~36周13例,足月儿 30例,过期产儿3例。

1.2 种类

室间隔缺损41例(41.8%),房间隔缺损35例(35.7%),肺动脉狭窄8例(8.2%),法洛四联征9例(9.2%),大动脉转位3例(3.1%),右位心2例(2%),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37例。

1.3 诊断方法:

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1.4 病因调查:

患儿母亲有烟酒嗜好者12例(12.2%),孕3个月内在呼吸道感染者27例(27.6%),孕3个月内有不明原因先兆流产史者15人(15.3%),孕5个月内有服药史9例(9.2%),孕期内受刺激的有7例(7.1%),孕期内经常接触电脑的3例(3.1%),孕3个月内接触过X线的有2例(2%),有家族遗传倾向者5例(5.1%),父母近亲结婚者4例(4.1%),孕期有吸毒史1例(1%),原因不明13例(13.2%)。

1.5 母亲的生育年龄:

生育年龄在20岁以前29例(29.6%),21~25岁者27例(27.6%),26~30岁者34例(34.7%),31~40岁6例(6.1%),40岁以上2例(2%)。1.6 母亲的文化程度 :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例(6.1%),高中文化程度10例(10.2%),初中文化程度19例(19.4%),小学文化程度41例(41.8%),文盲22例(22.4%)。

2.结果

98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1.51:1。其中室间隔缺损仍居第一位,第二位为房间隔缺损。第三位为法洛四联征。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37例占37.8%。与文献报道相似。患儿母亲孕3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者27例(27.6%),占第一位,孕3个月内有不明原因先兆流产史者15人(15.3%),占第二位,原因不明13例(13.2%),占第三位。从母亲的文化程度上说以小学文化程度组最高(占41.8%),其次文盲组(22.4%),初中文化程度(19.4%)。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是严重影响小儿生存质量的疾病之一。先天性心脏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妊娠前三个月患病毒或细菌感染,尤其是风疹病毒,其次是柯萨奇病毒,其出生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先天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发病趋势,可能因父母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遗传学研究认为,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在高原地区较多,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有显著的男女性别间发病差异,以及滥用药物、放射、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高钙血症) 也是引起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因素。

综上所述,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病因中,感染、物理、化学、精神及社会文化因素均有关,但能查到的明确病因的是少数,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广泛开展孕期健康教育,加强对孕妇的保健,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感染性疾病和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云鹏,蒋立虹,段昌群,等.先天性心脏病患病情况的荟萃分析.云南医药,2004,25(3):255-256.

[2] 钟秋安 仇小强.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4):259-260.

上一篇: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研究 下一篇:急诊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