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

时间:2022-09-09 06:15:52

浅析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

摘要:在新课程改理念已经深入教学的今天,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比较综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会不断出现新的困惑与问题,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论文将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观察法,同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及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学工作人员提供相关教学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43-02

新世纪以来,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当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导致了教育、教学及学习方式发生了全方位的嬗变。这种嬗变的重要表现,即广大教师开始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或工具,并将其引入到学科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加强了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教学上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与学习方式,产生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惑与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正视并解决。论文从笔者所从事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角度,谈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实践与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实践意义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运用,是地理学科学习的条件、手段与平台[1]。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实践意义在于:

1.它可以建构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同时达到资源共享、快速灵活地获取地理知识信息的效果,并可进行交互式研究性学习;

2.它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和情感激励工具[2],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可创造性,使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

3.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教学实践让我颇受启发: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3]。因此,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对于更好地改变“以教为主”教学模式,优化地理教学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已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认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地理教学中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为用而用。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节内容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设计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恰当地处理好“用”还是“不用”,或怎么用的问题,避免进入运用多媒体的“盲从”误区。如在进行“产生时差”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运用板书板画则更能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时差的产生和计算。

2.教学方法的滞后。目前,多媒体的使用主要由教师操作演示为主,教师成为操作者,学生却成了观众。这说明多媒体的使用仍然是以单向传输为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氛围尚未形成。同时,教学课件所展现的教学流程过于程序化,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然而,突出问题的产生却说明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主动性,它们常常孕育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教师因为学生的思维越出了自己所设计的课件,而把学生活跃的思维强拉至教师的思路上,势必会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不利于学生发现、探索问题。

3.软件的相对滞后。目前从教学软件的使用情况来看,教师通过自制、网上下载和其他方式获取软件的比例较高。其中,教师自制软件固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由于受对信息技术掌握的能力和接受的程度等条件的制约,有时又无法保证软件的质量,多数教师仍需使用一定数量的可用性较强的现成软件。然而,现成软件的实用性、与教学实践结合的灵活性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材版本不同会导致多媒体课件内同体系不同,不可不假思索就予以用之,否则学生会出现“晕堂”现象。因此,能否解决软件问题,已成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先决条件。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策略

基于上述探讨,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关键在于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必须坚持“五性”,才能够较好地处理二者间的关系。

1.对教学目标的辅。教师必须将使用辅助手段目的绝对服从于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且不能使两者分离,尤其不能凸显使用辅助手段的目的而妨碍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用而用,为展示硬件设施,为卖弄现代信息技术,都不利于地理教学的有效进行。此外,强调思维与实践也是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必须符合这个规律,且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这个根本目的服务。

2.对教学主体的从属性。对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问题,当前部分教育学者提出“双重主体”的观点,正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如何进一步认识“双重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两者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融合,本来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无疑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化。在理论上,这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手段就是手段。但从实践来看,一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就会围绕多媒体进行思维并且呈现普遍化趋势。简而言之,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没有改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反而削弱了他们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的积极性,从而“喧宾夺主”,弱化了教师、学生的“双主体”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课堂教学“人机关系”的融合问题,是地理课堂教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最重要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原则,就是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要坚持这一教学手段对教学主体的从属性。

3.对教学内容的有机性。无疑,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为形象具体,能够丰富、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4],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但这比之于常规教学所增加的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只有将增加的内容和地理教学本身的内容进行恰倒好处地整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效果。

4.对教学过程的适用性。有时候,单看某一个课件质量确实不错,可一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效果就不是很理想。其主要问题在于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过程和方式同课堂教学的流程整合得不够。可见,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并不只是追求课件的质量,还要更加注重课件本身的使用过程和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合,努力寻找两者结合的最佳契合点。

5.对常规教学手段的互补性。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常规教学手段。这其中就存在多种教学手段的整合问题,因此要处理好计算机辅助手段同常规教学手段间的关系,使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只有坚持互补性原则,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对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进行整合,有利于将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将学生引入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使他们能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学人员,应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切入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高效的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1]刘向永.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3):35-36.

[2]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策略[J].人民教育,2002,(2):53-54.

[3]阳万发.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N].贵州民族报.2010-3-17.

[4]石刚.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尝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1):108.

作者简介:林田田(1978-),女,江苏邳州人,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为地理教育。

上一篇:论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