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广建构式生态课堂

时间:2022-09-09 06:00:56

大力推广建构式生态课堂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起点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可以在师生共同营造的良好学习氛围下通过自主学习、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课堂各要素相互促进,协调统一,学生在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汲取知识与能力,在教师以及教法的综合运用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下面本文将简述如何进行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推广,以及其对普及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可度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在课堂上学生们都是以教师为绝对权威,而初中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也都在老师的绝对权威下被压倒了,回答问题时,学生们都噤若寒蝉,想法与表述都如出一辙,没有了生机活力,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只是一个消极的知识传授过程,而不能算一个高效的学习课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内涵包括民主与平等、自然与和谐,这就要求师生首先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地位,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经常表述自己的思想见解,并予以支持与赞扬。让学生们意识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从课堂形式的改观到课下与学生友好相处,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我认可度。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合作中获取新知

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要能够把教师讲授的东西背会就算完成任务。而建构式生态课堂的要求,则是学生必须能通过自主与合作,探究生成的学习方法才算达到了基本要求。因此要推广建构式生态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探究学习。譬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提出问题,如课文传递了什么主题,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等。然后让学生们通过课前预习,自主阅读了解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再通过分组讨论以及小组比赛,让同学们在自主学习、与组员讨论及在比赛中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等过程,尝试到自我探究的成就感。这样的课堂形式不仅符合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理念,也在客观上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着同学们进行创新性思维,而这些也都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

三.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因材施教

建构式生态课堂有着开放与选择、以人为本与因材施教等内涵要求,当今社会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开放性,以及教法的多元性都是与这一理念相匹配的,因材施教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为有其个性特点的自我。只有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才能真正的契合建构式生态课堂的要求,才能促进学生潜能的释放以及个性的成长。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料,认真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层次,并确保每个层次的教学针对性,譬如教师可以制作内容丰富的ppt,对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图画与音频等加深学生们对字词的理解,对于基础中等的同学则要在此基础上追加对语句以及主旨的把握,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则要能通过教学使之能够有着归纳能力的提升,但是分层次教学并不代表着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同等重要的。教师只有一直秉承着这个前提,那么构建是生态课堂必然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并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要建构合理的考试评价体系

传统的知识评价体系就是书面考试,好像一张试卷的分数就能检验出学生的全部能力似的。这种评价体系是不符合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建构式生态课堂要求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进行评估,从而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形成与释放,实现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从多个角度,以一种包容的心态鼓励学生各显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最终还要归结到让学生在课堂上打好知识的基础、能力的基础、做人的基础,为将来的学习深造和奉献社会夯实基础。

综上所述,建构式生态课堂是一种以人与自然结合的一种回归人性的课堂,因此这样课堂的构建也要结合每时每地的客观环境与风土人情,只有将教育与人的成长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婷,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上一篇: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下一篇:实施四个调定向课堂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