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复习策略微探

时间:2022-09-09 05:54:35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复习策略微探

氧化还原是两种重要的反应,也是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这部分内容如何复习呢?笔者结合具体的实例就该话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望能有助于高三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一、基本概念复习图式化

帮助学生理顺基础知识和方法,是我们复习的首要任务,如何梳理知识呢?图式是最容易将概念、规律有效糅合的有效方法.

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特征,可以引导学生完成如图1所示的图式.

在学生能够完成图1的粗框架图式后,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图1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继而得到如图2所示的“反应原理”的图式,学生回忆知识并构建图式的过程是认知不断丰富和提升的过程.

那么,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呢?我们复习时在前面图式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化学反应(如稀硝酸与铜反应),引导学生再次应用图式丰富认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双线桥法以及单线桥法.

二、注重“方法”的复习与比较

解决化学问题往往涉及到多种方法,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将知识复习与方法复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借此帮助学生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

例如,我们在和学生复习“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会涉及到“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这个考点的复习,如何比较涉及到多种方法,我们的复习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与对比,最后梳理并展示.

为了提高学生讨论、交流的实际效果,笔者设置了几个引导性问题.

问题1:什么是氧化性和还原性?

问题2: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决定因素是什么?

问题3:氧化性和还原性与元素的价态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4:你能想到的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实施?

学生问题1到问题3的答案和思维面还是比较窄的,但却是问题的本质所在.主要目的在于打好后面发散思维的基础,对于问题4,学生能够想到的方法,通过总结,有如下7种,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笔者都适当地追问,帮助学生小结方法的关键点.

方法1:依据“反应原理”判断,这个方法也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和联系到的,因为前面我们已经复习了其图式(如图2).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小结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比什么性,找什么剂,产物之性小于剂.”

方法2:据“三表”判断,具体而言就是“元素周期表”、“金属活动顺序表”和“非金属活动顺序表”,对于“三表”判断法的关键在于对元素在表中所处的位置要熟悉,表中位置变化带来的强弱变化规律要熟悉,具体复习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图式,如运用“元素周期表”判断的运用的规律如图3所示.

方法3:根据“两池”(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判断,如应用原电池原理可以比较金属的还原性:负极>正极.应用电解池原理,可以从用阴极(或阳极)先得到(或先失去)电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氧化性较强(或还原性较强),对应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较弱(或对应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较弱).

方法4:根据“浓度”、“温度”和“酸碱度”判断.

方法5: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和难易程度判断,这种方法通常选择的反应试剂是H2O和H2,注意比较金属单质与H2O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进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方法6:根据反应条件来判断.

方法7:根据同一物质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判断,该方法的关注点在于产物价态的高低比较.

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在对方法进行讨论和比较的过程中实际上对于何时用哪一种方法就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下次解决具体的问题则不容易出现差错.

三、直击高考,探索问题背后的化学规律

高三复习不可回避高考,我们要研读高考考题,借助于真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题眼,如何将化学规律运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去.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四大规律及其应用”的考查是高考的重点、热点,2013年江苏高考和2014年江苏高考的化学卷第20(2)均考查了该内容,笔者认为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给学生呈现这两题,引导学生挖掘题目后所涉及到的规律不失为复习良策.

例1(2013年江苏高考题):可用CuSO4溶液解白磷中毒的毒,解毒原理为: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根据该原理,求60 mol的CuSO4可以氧化白磷多少摩尔?

例2(2014年江苏考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回收S,具体的物质转化如图4所示.

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的转化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2)在上述反应中,当有1 mol H2S转化为硫单质时,保持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不变,需要消耗多少mol的O2?

(3)保持在温度一定,同时不补加溶液,缓慢地通入H2S和空气混合气体,并充分地搅拌.有什么措施可以使生成的硫单质中不含CuS?

例1的问题解决需要关注化合物中元素的价态,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60 mol CuSO4能氧化3 mol白磷.例2的问题解决需要引导学生对反应原理进行细致地分析,通过分析判断出H、Cl、Cu三种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当然学生在找化合价不变的元素的同时也就相应的找到了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如O(O2被还原为-2价氧)、Fe(Fe3+与Fe2+相互转化)、S(S2-转化为S).接着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求解第(2)个问题,求出需要0.5 mol的氧气.最后一个问题则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将S2-完全氧化为硫单质?”怎么办?从反应原理出发,增加氧化剂O2的量即可,那么对应于问题情景则是“增加混合气体中空气的比例”这一措施.

上一篇:高中化学物质制备中实验条件控制的考点分析 下一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培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