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奶业圆了他的致富梦

时间:2022-09-09 05:30:57

绿色奶业圆了他的致富梦

1998年,曾海生离开家乡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田坞村,只身前往福建晋江安踏鞋业公司打工。因工作踏实,为人诚恳,他很快就被提拔为质检部主管,工资和福利待遇也跟着大幅上涨,每天早上还可以享受到一份价格不菲的鲜牛奶。

牛奶居然被公司拿来作为对业务骨干的奖赏,令曾海生大开眼界,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他又通过《中国健康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了解到,牛奶是最接近营养完善的食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理念和膳食结构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发展绿色健康奶业必将大有可为。曾海生因此想到,自己的家乡地处闽粤赣三省通衢、赣东南中枢的特殊区位,周边县市至今尚无上规模的牛奶生产和加工企业,而且境内气候温和,水草肥美,污染源少,养殖奶牛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打起了自主创业的念头。

2002年5月,他毅然辞职返乡,在南昌一家奶牛养殖场购买了一头奶牛进行试养,从此迈出了创业生涯的第一步。然而,奶牛养殖不同于一般的肉牛养殖,是一门投资大、见效慢、技术性强的朝阳产业,由于经验不足,一年下来,曾海生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欠下了一屁股债,遭来社会上闲言碎语,都说他平路不走爬大坡——自讨苦吃。

在失败面前,曾海生并不气馁,为了尽快掌握科学的奶牛养殖技术,他自费购买、订阅了大量专业报刊书籍,一有空闲就埋头攻读。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晚上干脆跟奶牛睡在一起,以便于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掌握第一手资料,结果惹得妻子埋怨他认牛不认人。此外,他还积极报名参加各种农业科技培训班,多次专程到外地向畜牧专家、奶牛养殖大户学习取经。牛奶产量和质量好不容易上去了,销售又成了大问题。起初,曾海生把牛奶装进玻璃瓶,盲目地用摩托车拉到城镇、圩场上沿街叫卖,尽管他喊破了嗓子,可就是鲜有人间津。后来他改变策略,有选择地联系了80多个客户,采取赠送或低价位的方式每天早晚坚持送货上门,渐渐地打开了局面。

初尝甜头,曾海生信心倍增, 2003年年底,他审时度势,投资10多万元创办了红太阳乳业有限公司,并从李子园奶业于都基地引进奶牛饲养、卫生防疫、鲜奶消毒、包装和销售等整套技术,统一从南昌金牛集团更新优质高产奶牛品种,开始步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的良性发展快车道。

曾海生深知,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事关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一点马虎不得。在外地品牌牛奶大举扩张、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他充分发挥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本土优势,严格按照科学标准配制全价饲料,全面推行机械挤奶,低温杀菌技术,储存、运输绝不掺杂使假,以优质、新鲜取信于消费者。

2009年年初,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被迫回流、返乡,造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曾海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采取“公司+农户+产业”的发展模式,带头筹资300万元租赁土地100亩,扩建牛棚6000余平方米,规划建起了一个集奶牛养殖、牛粪生产沼气、种植青饲料、沼液养鱼为—体的立体生态产业基地,并牵头成立了一个养殖技术服务站,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奶牛良种、养殖技术指导、牛奶加工和销售一条龙服务。在他的推动下,田坞村及周边越来越多的农户认定“有奶便是粮”,纷纷圈地种草养牛,发展奶业。

如今,曾海生的企业总资产已达 150多万元,优质奶牛发展到40多头,日产鲜奶500多公斤,拥有固定客户500余户,年盈利50余万元。他本人先后被评为2007年度赣州市“十佳回乡创业标兵”,2009年瑞金市“十大返乡农民创业先锋”。他的纯天然、无污染牛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消费者称他为“无毒大丈夫”。 (江西省瑞金市平安巷92号

邮编:342500)

上一篇:从“微企业”起步胜算高 下一篇:宁夏书(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