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的夫妻共同债务制度

时间:2022-09-09 05:30:54

试论我国的夫妻共同债务制度

摘要: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存在不少缺陷和漏洞,本文通过讨论夫妻共同债务的一些问题,希望能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意见,以期待对我国未来的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完善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夫妻 共同债务 婚姻法

在当今的社会下,夫妻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涉及到的民事交易也越来越多,夫妻在从事经营、生产等的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债权债务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夫妻双方的财产关系,而且还混入了双方的人身关系,一般情况下还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问题。因此,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共同债务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夫妻共同债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在笔者的能力范围内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一、 夫妻共同债务的涵义

在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第十七条中明确提出了“夫妻共同债务”一词,后来为《婚姻法解释(二)》所沿用。在我国的学术界中,有关夫妻共同债务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根据我国的《婚姻法》的第十九条第三款、第四十一条和《婚姻法解释(二)》的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笔者认为,夫妻共同债务的涵义应该作如下的界定:“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双方因共同生活或双方合意所负的债务。”

二、 我国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现状

目前,关于该制度的规定,我国只在《婚姻法》和《婚姻法解释(二)》中做出了规定。《婚姻法》的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从上述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的法律对我国夫妻共同债务制度都作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仍显的过于简单,同国外一些国家的法律相比仍存在差距。同时,我国的夫妻共同债务制度在立法及实践运用中仍有缺漏和弊端。

三、 我国夫妻共同债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夫妻共同债务范围的认定不明确。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对夫妻共同债务产生的时间认定为“夫妻共同生活”期间,笔者认为,不能只以时间作为判断的标准,而是应该根据具体的案件具体来分析,如果仅以时间点作为笼统的区分,不利于个人财产的保护。另外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可以看出,该规定主要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 避免夫妻双方利用假离婚的方式逃避债务, 但是并没有考虑到夫妻一方在离婚时制造虚假债务的情形。这种规定容易诱发夫妻一方与第三人恶意串通, 伪造债务, 以谋取离婚诉讼时多得财产。因此, 这样的规定未免有些模糊, 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夫妻共同债务范围的认定问题。

(二) 、对第三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过于偏重。

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这种严格按照“身份关系”的标准来区分个人债务和夫妻共同债务是不合理的,因为现在夫妻双方各自参与社会活动机会日趋频繁,不少夫妻之间的稳定性下降,夫妻一方对外负债但未用于家庭生活的情况大量存在。从《婚姻法》第十九条和《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可以看出,夫妻共同生活期间以个人的名义所负的债务推定为共同债务,对于保护交易安全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难免会发生恶意举债的行为,而此时如果仍然采取同样的推定原则,认定夫妻为连带责任人,则会损害夫妻一方的合法财产权,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过度的偏重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这有失公平。

(三) 、举证责任分配有失公平。

公平正义原则是举证责任的最高法律原则。在民事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方法上,我国采用了“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确定的“推定规则”,基本就免除了债权人证明是夫妻共同债务的举证责任。根据规定债权人只要证明此债是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即可。但是夫妻一方当事人如要要否认是共同债务,则必须证明债务系个人债务或者此债务是债权人明知的。要证明债权人系“明知”则需要债权人和债务人配合。即使一方证明了其夫妻双方是约定财产制,但是只要债权人坚持称不知情,则当事人基本上就无法达到排除是共同债务的证明标准。因此,笔者认为此条规定确定的“推定规则”在举证责任分配上是不公平的。

(四) 、我国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缺乏条理化和系统化。

随着人民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对夫妻债务问题的认识, 也早已突破了传统的观点。夫妻的共同债务,既有可能产生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也有可能产生于婚前和婚后。因此, 将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简单地置于离婚规定中, 在实践中容易出现弊端。所以,从婚姻法立法角度而言, 集中而系统的立法体系不论在法理上还是实践上, 都将使夫妻共同债务制度更具执行性和合理性。

四、 对我国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完善

(一) 、增设夫妻日常家事权制度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婚姻法解释(一)》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由此可见,我国是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间接承认了该制度,但是在我国现行的《婚姻法》没有规定夫妻日常家事权,导致夫妻共同债务缺乏有力的制度支撑。因此,笔者建议增设夫妻日常见识权制度,一方面有利于对夫妻行为进行界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负担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降低其债权落空的交易风险。

(二) 、建立夫妻大额债务共同签字制度

所谓大额债务夫妻共同签字制度,是指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对外负巨额的债务,必须经过夫妻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并有一定的书面协议。但是如果夫妻一方当事人事后追认或者能够证明该债务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也可以认定为夫妻的共同债务。一般而言,大额债务是应当排除在日常家事范围之外的,不包括小额债务和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日常支出。由于在现实的社会中,有很多当事人不惜一切代价采取各种手段欺骗法院和其配偶,以谋取更多的财产以及其他的非法利益,因此通过立法来规范夫妻单方大额债务行为已变得极为必要。

(三) 、设立约定公示或夫妻财产登记制度

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夫妻双方对财产的约定,只有在第三人知道的情况下,才可认定为夫妻一方所负债务,不为夫妻共同债务。但由于夫妻对财产的约定为夫妻的内部约定,第三人很难知晓,夫妻一方要举证债权人知道夫妻的财产约定很困难,这不利于夫妻一方进行举证。因此,为避免日后纷争,在保护夫妻双方和善意第三人的权利条款下,设立约定公示和夫妻财产登记制度,对完善夫妻共同债务制度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合理适用夫妻共同债务的推定规则

《\解释(二)》第二十四条中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虽然不合理,但仍然是目前认定以夫妻一方名义所负债务的法律依据。所以,在审判实践中,应在正确理解其法理意义的基础上,适用该规定有效解决认定以夫妻一方名义所负债务的问题。债务是否属于日常家事范围,是日常家事权能否适用的前提。基于日常家事权而产生的债务可根据《婚姻法解释(二)》中的推定规则认定其为夫妻共同债务;但超出日常家事权范围所产生的债务,则不能简单的推定其为夫妻共同债务。

(五)、完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

法律规定对于证明债务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是由夫妻一方举证。债务是否在日常家事的范围内,对于夫妻一方来说是积极事实,对于债权人来说是消极事实,夫妻相对于债权人来说更加清楚日常家事的范围,具有较强的举证能力。但判断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条件除了日常家事范围还有债权人的有理由相信。如果债权人有理由相信也由夫或妻一方的债务人来证明则不太合理,债权人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一般都不会配合这种举证,对于债务人确实有失公平。所以应由债权人证明自己有理由相信。

结语

夫妻共同债务是夫妻财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愈加复杂化,所以这一制度就显得更为重要,希望在未来能够不断的完善,从而能适用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马原:《新婚姻法条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2] 蔡福华:《夫妻财产纠纷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3] 胡苷用:《夫妻共同债务的界定及其推定规则》.《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4] 唐雨虹:《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的缺陷及重构―――〈婚姻法司

法解释(二)〉第24条之检讨》.《行政与法》.2008年第7期。

[5] 于霞:《浅析我国夫妻共同债务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法制与经济》.2012年9月。

[6] 李佳:《我国夫妻共同债务探析》.《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6月第3期。

作者简介: 刘鹏飞(1987--),男,汉族,山东临沂人 ,硕士,研究方向:法学;

孙田 (1987--),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 研究方向:法学。

上一篇:企业文化发展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探析 下一篇:从舞蹈技巧中反思的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