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指导

时间:2022-09-09 05:00:55

刍议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指导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各高校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但在成功申报本科生项目后,如何按计划保质、如期完成研究内容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指导本科生科研项目情况,总结了在指导过程中所做的探索,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从充分调动学生从事科研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进取精神、完善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等方面对指导本科生科研项目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项目;指导;科研能力 ;问题;建议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各高校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虽然在成功申报后,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积极行动,按照申请书上的内容按期完成项目;但也有部分学生会束之高阁,等到项目即将中期检查时才会匆忙完成相关的工作;接下来又会按兵不动,等到快结项时再大干一场。针对这种情况,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如何遵循科学、有效的原则,引导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项目的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保质、如期完成项目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对指导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探索

近年来,笔者在指导本科生科研项目过程中,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勤于督促,使学生严格按计划贯彻实施

在笔者从事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指导过程中,有一个较深刻的感受是:青年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科研积极性,但教师必须要勤于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项目立项后,指导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召集项目组全体学生开会,进一步明确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各自应承担的任务和履行的职责;对学生在每一阶段完成的任务情况要及时沟通和检查。如有的项目要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就应要求学生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问卷调查初稿的设计,并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做多次修改,这样设计出的问卷就会比较全面和严谨,避免匆忙设计问卷的遗憾和不足。在学生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及时沟通。当问卷回收后,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问卷的整理及汇总进度;当学生完成项目成果(如研究报告)初稿后,指导教师要从严要求,督促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订,除注重研究报告的框架设计外,对报告中数据的准确度、图形的设计、语言的描述等细节方面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交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

(二)鼓励学生公开发表中期成果

笔者在指导本科生科研项目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将中期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当然,这要求教师付出一定的心血,对学生的论文进行多次审阅,提出修改建议。通过撰写论文,学生会掌握论文的基本写作要求,并在论文的不断修改中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欣慰的是,在笔者的鼓励和指导下,已经有两个课题组的学生将中期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在省级刊物上。

(三)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

笔者在指导学生从事项目研究过程中,始终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放在重要地位。学生如果有了正确的科研态度,将来也会以认真的态度从事自己的工作。曾经有学生提供的调查问卷的汇总数据出现错误,当笔者让其修改时,学生虽然进行了修改,但态度上表现出不以为然,认为是小问题,不影响结论,没必要小题大做。笔者认为这是个机会,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全部课题组成员开会讨论,畅所欲言。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小事中可以体现科研态度,良好的科研态度应该从细节做起。从此,该小组每个成员对所承担的任务更加认真仔细,将良好的科研态度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学生从事科研项目研究的主动性还嫌不足

在笔者从事本科生科研项目指导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依然存在明显的不足。有的学生在成功申报项目后,一直处在较被动的状态,从事项目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总是指导教师催一催,才会动一动,甚至催而不动,以各种理由推迟项目研究的进度。当然,对个别高年级学生而言,参加各种等级考试及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等会占据大量的时间,但只要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精心组织和安排,应该能够按期完成研究项目。遗憾的是,有的学生主动性不够,最终未能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合格的研究报告,只得申请项目延期

(二)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需加强

在笔者从事本科生科研项目指导过程中发现,项目组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要进一步加强。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很多时候是负责人在唱主角,而成员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集体的智慧受到制约。来自不同班级、学院、乃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在进行合作时,项目负责人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来统筹协调。尤其是在提交了研究报告的初稿后,一些成员就会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对报告的修改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的不多。当然,不可否认,竞争的因素也使部分项目组成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团队意识淡薄,觉得自己仅仅是成员,而非项目负责人,表现在对项目研究不主动、不积极,在被动的状态下参与项目研究。

(三)个别学生存在急功近利思想,碰到困难就抽身而退

部分学生在参加科研项目申请时,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有的是为学分,有的是为找工作增加筹码,还有的以为有高额的资金资助。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部分学生在进行项目研究时缺乏踏实治学精神,总想用很少的时间获得较大的回报,一旦碰到困难就想打退堂鼓,而不是考虑如何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如有的学生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因事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计不够,当碰到不予配合的调查对象就会束手无策。还有的学生,在撰写项目报告的相关内容时,只是将发现的问题做简单罗列,而未提出解决的措施;此外,项目报告条理欠清晰,文字表达不够准确,甚至出现多处错别字的现象也屡屡存在。当然,项目报告的初稿存在各种不足和错误都是正常的,学生可以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只是当指导教师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修改时,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草草应付,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指导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科学、有效指导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建议

(一) 充分调动学生从事科研的主动性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科研方面的主动性,就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方面多下功夫,因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将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贯彻其中。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感兴趣的经济学现象和问题多加关注,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相关知识,为本科生科研项目的申报提早准备选题及查阅资料等,这样学生就会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的申请,项目的论证也会有理有据。当然,教师应该时常向学生传输这样的观点:在申报项目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填写申请书时要认真仔细,当申报成功后更要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从事项目的研究。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对有些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问题,可以让学生提交小论文,篇幅可以短些,但要求不能降低,论文的格式必须要规范。这样,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会使学生的科研意识及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从事科研的主动性也会增强。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进取精神

学生要圆满完成本科生科研项目,团队合作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从项目的申报开始,团队合作的效果就已经表现出来。有的课题小组在申报项目时,项目组成员均承担了相应的工作,在资料的搜集、整理、课题论证等方面献计献策。在这种情况下,申报的项目如果获批,每个成员都有成功感,在以后的项目研究中就会使得团队精神更加发扬光大。无论是问卷的设计、调查、回收、整理、汇总还是研究报告的撰写及修改,每个成员都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并时时关注项目的进展,使得集体智慧得以充分发挥。相反,如果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项目的研究主要靠项目负责人做大量的工作,成员的作用发挥受限。此外,在学生从事项目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当学生在从事项目研究碰到困难时,才会激流勇进,想法设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圆满完成预期的任务。

(三)完善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为了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应该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如我校于2013年4月印发了修订后的《新疆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及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对本科生科研项目申报对象及条件、申报范围、项目申报及立项、项目管理、经费管理、表彰与奖励及保障与支持等做了全面的规定。如在“表彰与奖励”中,就明确规定“结项鉴定结果为合格以上的项目可按《新疆财经大学普通本科生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申请创新学分,结项鉴定结果为优秀的项目将优先向《新疆财经大学学报》推荐发表。学校鼓励项目成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并注明“新疆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资助”字样的项目成果,学校将给予适当奖励”。显然,这会激励学生努力提高项目质量,争取较高的鉴定等级。再如,“项目管理” 中第三条规定“教务处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项目启动6个月后,项目主持人须填写并提交《本科生科研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对不按时提交《本科生科研项目中期检查报告》者或项目无明显进展者,要求其限期整改或撤销项目。”,这对学生从事科研项目研究提出了制度上的要求,从而对学生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在对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指导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探索,对成功的经验要适时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梳理,使学生在从事本科生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既能使科研能力有所提高,又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得到升华,为学生总体素质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毕保良 陈颖等.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途径及建议[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

[2]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及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新疆财经大学校办发〔2013〕4号.

[3]师海蓉 张磊 付政祺. 提高大学生科研教学质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1,(62).

作者简介:

张钦(1962.10-),女,安徽,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副教授,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上一篇:90后高校学生干部的特点与培养方法 下一篇:浅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