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师应怎样覆行自己的职责

时间:2022-09-21 05:21:32

浅谈老师应怎样覆行自己的职责

【摘 要】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是教书的机器人,应将学生视为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与爱护,对学生缺点与错误不放纵但也不能纠缠不休,要时刻不忘自己“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才会既是“言之师”又当“行之师”,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老师;职责;爱心;信心

我在教坛上巳经四十一年了,也曾有几次离开讲台的机会,但由于个人的性格与能力以及对教师这职业的执着而放弃或推辞了,现临近退休,有不少感悟,在此仅谈谈一个老师的应尽的义务与职责的一点点看法,权当作为抛砖引玉罢了。

现实中只要我们留意观察会发现有少数老师上课时,学生缺课的人数较多,而且课堂乱糟糟的,有学生睡觉(有的甚至躺下睡觉而不是伏在桌上),甚至几人扎堆玩牌,或手机上网聊天、看小说等现象,几乎没有几个学生在听课,而任课老师却“没看见”,仍然面对黑板漫不经心或浩浩不绝地在“讲课”,下课铃声一响便夹着教案走人。试问其原因时,他们的理由是“我任课老师,学生来不来上课是班主任的事,学生听不听,学不学是他(她)们自己的事”每当听到这种言辞时,心里难免会有些纠结和酸痛,难道老师只是上课的机器人?诚然,课堂上老师讲课,传授知识是“天职”,但要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学到本堂课应该学到的知识,组织好本次课的教学也应是当堂教师应尽的职责。为什么这些老师上课会有出现课堂混乱的现象而又不管呢?原因故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老师本人。一是缺乏爱心,二是缺乏信心,三是缺乏责任心,四是缺乏师德。本人就这四个方面淡点个人的看法与体会。

一、爱心会打开学生心灵之门

当我们走进教室,就与这群学生结缘了,这种缘份有类似于父母与儿女,或相似于兄弟姐妹,或是爷孙辈缘份,学生就是我们的亲人了,学生渴望老师付出真诚与爱心与他(她)相处,尊重他们,用礼貌的言行对待他(她)们,当老师放下“架子”能辛勤地为他们操劳,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与病疾时,学生会自然“亲其师,信其道”,正如 清代唐甑说过的“教者贵亲,亲者易知;承教者亦贵亲,,亲则易化。煦妪覆育,如鸡之伏卵,而后教可施焉。”[1],当老师倾注了爱心时学生也会敞开心灵之门,一旦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自然也就会爱上这门课,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心灵教育艺术,若老师不与学生沟通,或总是一副冷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只会对老师敬而远之,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只会是死水一潭,或是乱糟糟的。老师的讲课只是和尚“念经”或是催眠之曲。

二、信心是教育之动力

当今的学生,既骄又懒还嫩,多数心理素质较差,受不了半点委屈。老师说话若稍有尖锐就会伤及他们的自尊心,会给他心理留下创伤,因而会疏远你,或敬而远之,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首先是老师要对面前的学生怀有能教育好信念,并且讲究沟通的语言艺术与方法,不要用语言的冷暴力去剌伤学生,更不能妄言学生的人生,轻易地给学生下定论,即使他(她)当前各方面较为差点,也不能给他贴上差生的标签,更不能失去对学生能教育好的信心。虽然我们不会用暴力教育或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但是一句较苛刻的语言也可能会比掀他耳光更具杀伤力,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1],事实上,我们老师不是预言家,因为学生们还是在不断的磨炼成长中,我们不能预言学生的末来,可以干什么,会怎么样。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心尽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他(她)们心田播下自信的种子,让他们健康地成长。那怕你的“管教”可能被学生误解甚至受到了委屈,也要坚信教育的潜能作用及老师的影响力。

三、责任心是教育之梁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之分,但老师的职责是一致的,学生来到学校,是对学校的信任与期望,家长及外界会时刻对孩子们关注,都希望学校能严格管理与教育让其成才。虽然我们不能也敢担保我们所教的学生都能成才。但我们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教的,我们也不敢断言自己所教的课程会让每个孩子都会优秀,(因为个材不尽相同,智商有高低之别)但道德品质不让他们出轨也应是课任老师应尽的责任,育人并非一定是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事情,课任老师不应是旁观者,也该是扶苗健长双手中的一只手,如果我们把学生当自己孩子或亲人看待,则一定会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自尊、自爱、自律与自强的优良品质培养,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以便学生日后更好地适应学习与社会生活环境。而不会在看到或听到他们品行方面有问题时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是我们教育者的“失责”与人格的“失败”,同样这种“失责”与“失败”还直接影响了面前的受教育者。不仅给“老师”这神圣的名字涂上了阴影。还会因“老师”的“视而不见”与“听而不闻”,让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对学校的“严格管理”的信任与前途的希望,而掇学。

四、良好的师德是育人之本

老师本身具有教育性,老师的行为不仅涉及自身,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影响,由于老师不仅是作为“劳动者而存在,而且作为劳动手段而存在”[1],在人们心目中早巳把老师定格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那么老师的言行与处事态度对学生有极高的示范性,因此老师不仅要做“言之师”,更重要的是做“行之师”,“一个人虽有满腹经纶,但生活放荡、道德败坏,就不配为师”[1]。因此,为人师表是对老师的起码要求,那么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老师绝对不违(譬如: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不接打电话等),这就是老师不仅要以言立教,而且要以身立教,才具有榜样作用。因此老师自身的素质高低,不仅直接决定教师本人能否适应时代的要求,更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对刚离开家庭、父母的怀抱,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青少年有很大的榜样或影响力,同样老师的品德与处世态度还决定了学生对你的认可度,一个有良好师德又有责任感的老师会得到学生们信赖与尊重,这是老师立足的基石,同时也是育人之本。

总之,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肩负起“教书”与“育人”的双重担,不只是一个纯教书匠或机器人,组织管理好每一堂课教学是一个老师的最起码职能,对于学生中的某些缺点、错误不能“视而不见”“听可不闻”,要时刻为人师表,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去教导人,还要用自己的品德去教育人与影响人,这是党和国家及广大学生家长对老师的希望与要求,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李建华主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湖南人尼出版社

作者简介:

易爱国,男,1954年初出生于湖南攸县,1972.8开始教书,毕业于湖南师大,现在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副教授。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学与健身实践之探索 下一篇:搭建职业学校人文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