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平顶山市旅游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09-09 02:12:20

低碳经济背景下平顶山市旅游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平顶山市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为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古典汉语“应”“鹰”通假,平顶山因此又称鹰城。长城之祖楚长城遗址、北宋汝官窑遗址、千年古刹风穴寺、香山寺、三苏园、叶县明代县衙等人文景观,闻名遐迩。一年一度的宝丰马街书会,绵延700余年不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由此宝丰被中国曲协命名为“曲艺之乡”,平顶山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

一、旅游发展战略格局确定

平顶山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备受中外瞩目。平顶山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沙河、汝河、澧河、甘江河等31条河流,大中型水库175座,库容28亿立方米。境内丛林叠嶂,山峦起伏,国家4A级尧山风景旅游区、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白龟山风景旅游区、昭平湖风景旅游区,山明水秀,交相辉映。

2006年到2008年,平顶山市将构建以平顶山城区为中心支撑、石人山为龙头带动的“一心三区三条线”(即一个中心、三大旅游区、三条骨干线路)旅游发展格局;实施“1123”精品工程(即一园一衙二山三寺):三苏园、石人山、二郎山、风穴寺、佛泉寺、香山寺,建设一批观赏性好、文化品位高、参与性强、拉动力大,具有独占性的旅游大项目。

一个中心:平顶山市(含叶县城区)。深度开发县衙、山顶公园、金牛山风景石榴园、湛河公园、鹰城广场、平煤水库疗养院,加快香山寺、生态园、新城区环湖游憩带的建设,成为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一个龙头:石人山。充分发挥和突出石人山独特的山水林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深度开发力度,将石人山做大做强,成为国内山水旅游的著名品牌,我市的一张名片。

三大旅游区:大石人山旅游区、石漫滩环湖旅游区、泛风穴寺旅游区。以石人山、二郎山、风穴寺为核心,以周边景区(点)为补充,构建山水风光、休闲度假、宗教文化三大旅游区,将大石人山旅游区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山水观光和生态休闲养生型品牌旅游区,把石漫滩环湖旅游区建成中原地区著名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泛风穴寺旅游区成为融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省内外知名的宗教文化旅游区。

三条骨干线路:西线、南线、北线。西线:平顶山―鲁山以山水观光、温泉养生和刘姓寻根为主的旅游线;南线:平顶山―叶县―舞钢以休闲度假、历史文化、叶姓寻根为主的旅游线;北线:平顶山―宝丰―郏县―汝州以文化古迹、宗教文化、民俗探秘、温泉养生为主的旅游线。

二、平顶山旅游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在全球提倡低碳经济,节能环保减低高碳能源的消耗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也庄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资源型城市转型必不可少。于是平顶山市逐渐开始调整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经济结构转型。由于平顶山市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于是发展旅游业成为平顶山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低碳发展的主要举措之一。但是,在平顶山市发展旅游业的过程当中,又出现了与低碳经济相悖的重复开发,过度开发等情况。

1.旅游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旅游已成为社会大众消费的重要组成,在国民经济中得地位逐步提高;休闲时代的到来,重观光、轻休闲的滞后旅游发展观念以及休闲供求不均衡,市场化程度低,旅游设施利用效益低等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业转型刻不容缓。

2.旅游资源均衡开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平顶山市的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同时,在旅游开发的过程当中存在着管理不善、经营困难、市场萎缩的现象。综合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旅游开发过度依赖观光资源。平顶山市的许多人文资源基本停留在文物保护阶段,仅立碑说明,没有进行合理的开发,缺乏实质性的保护,部分人文资源破损现象较为严重。对马街书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缺少市场开发,导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逐渐消亡的危险。

(2)旅游开发过度依赖鲁山县、舞钢市,缺乏对其他县市的合理规划与开发。例如鲁山的尧山自然风景区、温泉,舞钢市的自然风景区等是众多旅游者的首选之地。但对其他县市如叶县、郏县等地的自然山水、乡野农村、宗教寺庙、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缺少合理而有效的开发。同时,在已经开发的景点当中,缺乏更深度的利用,例如鲁山温泉等自然资源。

(3)过度依赖现状,深度开发不足。除尧山风景区外,平顶山市的旅游景点中缺乏在国内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景区。同时,尧山风景区现在也面临着部分接待设施老化、产品过于陈旧、旅游市场萎缩的等不利局面。

3.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加快旅游发展的必要途径

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带给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副作用,过度的旅游活动导致环境破坏的同时,也导致旅游资源严重破坏。平顶山市旅游活动开展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旅游景区传统文化风俗遭到冲击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资源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尤其是五一、十一等重要的节假日,景区的游客数量剧增,超过了景区的环境承载力。二是景区环境污染严重。伴随着旅游活动开展的同时,景区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旅游资源的隐形杀手。三是旅游景区传统文化风俗遭到冲击。当地居民的思想观念相对趋于保守。但是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景区带来的巨大效益,给当地居民思想观念带来巨大的转变。在一部分人通过旅游服务业富裕起来后,带动大量的当地其他人依托旅游资源也搞起旅游服务业。这样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一些当地居民在长期生活过程自发形成的、带有浓郁地特色的传统文化风俗遭到了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长此以往,一些传统的民俗如鲁山县的鼓儿词、宝丰县的提线木偶、舞钢市的轧琴、鱼灯花社等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三、平顶山旅游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1.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后发优势

平顶山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除了煤炭、钢铁等,还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灿烂的文化遗存,特别是八百里伏牛最美的山――尧山、世界第一大佛、汉唐皇家温泉和夏季漂流玩水项目,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随着平顶山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推广,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平顶山逐渐被世人认识、发现。“神奇尧山,中原大佛,观音祖庭,近悦远来”的旅游形象和“山、佛、汤”特色旅游产品逐渐为国内旅游界接受,把平顶山建设成为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宏伟目标越走越近,平顶山旅游渐入佳境。平顶山市地处伏牛山生态旅游黄金位置,坐拥国内最好的山水温泉带,具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禀赋,其中,“佛山汤”是平顶山市的顶级旅游资源,尧山-中原大佛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尧山的奇峰、怪石、山花、红叶、飞瀑、温泉、云海、森林、珍禽、异兽及人文景观构成了完整的风景体系。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可谓“中原独秀”。“中原大佛是世界最高的佛教造像,大佛总高208米,吉祥金钟净重116吨,是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世界最大外击青铜铸钟。“登尧山、拜大佛、沐神汤”已经成为全省旅游的特色产品、“黄金产品”。平顶山市旅游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可谓硕果累累。2012年全市在建旅游旅游大项目33个,项目总额179.8亿元,改变过去旅游项目单一、旅游内容分割的局面。“2013年,平顶山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91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16%。”2014年,平顶山旅游将围绕“形象定位、营销重点、主要市场、旅游专列”四个方面开展工作,聘请行业领先组织着手编制并实施《平顶山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和营销纲要》,推进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在产品营销方面,按照保大舍小的原则,重点关注能够面向全国市场的“山、佛、汤及水上项目”,充实四季旅游产品体系,鼓励旅游企业拓展省内及周边市场。综合采用各类营销手段,组织多种营销活动,实现多层次营销;继续紧贴北京市场,同时寻找天津市场机会,继续拓展河北市场,建立京津冀客源区域,达到效益最大化。“在旅游专列方面,我们将优先从北京组织旅游专列,不放松其他市场的专列开行,全年力争开行5趟专列,初步形成北京专列的客源组织联盟。”

2.交通格局不断完善带来的新变化

旅游交通的便利程度不仅是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地的必要条件,其还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横贯市区的洛宝铁路衔接这两条大动脉,周边有三个航空港,其中新郑国际机场距市区仅100公里,许平南、南洛高速穿境而过,郑石高速已全面贯通,太澳高速公路即将建成。

3.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契机

平顶山作为我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平顶山的夏季游一直很火,“游尧山、拜大佛、浴温泉”黄金组合产品既受旅行商的青睐,也为广大游客钟爱,市场热度持续不减。2011年,玩水项目又使这一黄金组合产品更加丰富。尧山大峡谷漂流、碾盘山极速回旋漂流、军事秘洞仙境漂流和森海湾水上乐园,以极强的参与性、体验性、刺激性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我省玩水产品的新宠,让平顶山的夏季旅游火上加火。

参考文献:

[1]李周名.河南省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作者简介:赵盼,硕士,平顶山教育学院讲师。

上一篇:基于概率测度的LDPC码和积译码算法研究 下一篇: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