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贷款

时间:2022-09-09 12:36:33

浅议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贷款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逐渐成为了长期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贷款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方法,但由于知识产权贷款存在的风险,在实务中仍未得到广泛应用。鉴于此,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贷款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建议,以期为其他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引言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技术创新,使这些企业或多或少地拥有一些自主知识产权,正因为如此,这些企业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群体。这些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正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是其核心资产,具有较高的价值,这就为其融资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即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但是知识产权贷款是一种新的融资手段,相对于以机器设备与不动产等为抵押物的传统贷款形式来说,具有较大的风险。实际操作中,由于对于知识产权贷款业务的不熟悉,对如何有效控制其风险经验不足,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企业和银行都很少操作知识产权贷款。因此,研究知识产权贷款,探索知识产权贷款的具体操作途径,对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贷款

广义的知识产权是人类智力创造的产物,人们对自己所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是指符合条件的权利人(著作者、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依法登记,并通过法律赋予其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具有区别于其他物权的特性。

1.法律性。知识产权申请都应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审查、复审、授权。

2.专有性。知识产权为权利主体所有。权利主体以外的任何人,未经权利人的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别规定,都不能享有或使用这种权利。

3.时间性。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是有时间限制的,过了法律规定的期限,便不再受法律保护,社会公众就能自行使用。

4.地域性。知识产权在空间上的效力是有限的,知识产权因一国的法律产生,所以只在该国范围内有效,在其他国家不受承认。

知识产权贷款是指权利人以合法拥有的目前仍有效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财产权经评估后,向银行质押融资。广义的知识产权的权利在法律上难以界定,一般不能用于知识产权贷款,用于知识产权贷款的知识产权主要是狭义的知识产权,而且需要办理相应的质押手续。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知识产权贷款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于中小企业以知识产权融资的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式似乎已经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一把钥匙。但事实上,目前凡是以知识产权质押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银行,对于融资企业的授信额度都较低,发明专利权的授信额不超过评估值的25%,实用新型专利权不超过15%,商标专用权不超过30%;最高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 000万元,期限一般是1年;融资成本过高:贷款利息、评估费1.25%、律师费1.25%、担保费1.5%,4项加起来约占贷款额的10%。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96—2007年5月登记的32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项目总金额51.6亿元,涉及专利700余项,数量仅占我国163万件专利的4‰;2009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专利申请42.6万件,同比增长23.1%;专利授权25.2万件,同比增长31.3%。但2009年上半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的专利权质押合同却只有76例,其中仅有29例已从银行获得融资。发挥融资作用的专利权比例极其低。究其原因,是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知识产权贷款存在较大的风险,加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备,都增加了知识产权贷款的难度。

(一)知识产权贷款相关法律不够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起步较晚,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很不完善。知识产权贷款的法律不完善主要在于:知识产权的专业性较强,无论是在有效性审查、办理质押登记、风险资产变现等环节均有可能出现法律问题或纠纷。从法律角度来说,知识产权融资不论其运作模式搭建得如何巧妙繁复,其本质仍然是有担保的债权。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条第一款的规定,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另外,我国《商标法》对于商标的申请、注册、审查和核准、续展、转让和使用许可、商标争议进行了全面规定。我国法律规定:“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受让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转让注册商标经核准后,予以公告。”可见,法律承认了商标权转让的合法性。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目前尚不健全,商标专用权、专利权本身存在较大的权利不稳定性,权利人的权属与权益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权属争议。

(二)知识产权评估难

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之前,就不可避免地要对所质押的知识产权资产进行评估,作为质押标的知识产权,有着明显区别于房产、汽车等有形资产的特殊性,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马维野曾经指出,知识产权价值认定是担保方和商业银行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知识产权贷款首先的环节就是知识产权的评估,在实践中,主要的评估难题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评估人的主观判断风险。评估机构的专业能力、视角、方法和经验会直接影响估值;评估价格与市场环境、市场前景关系密切,特别是对知识产权的市场前景预测专业性十分强,一些知识产权可能只有潜在价值,而还无当前可实现的市场价值。二是替代技术的风险。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替代技术出现可能会使原有技术价值降低或是变得毫无价值。三是权利人的道德风险。例如有些企业的“驰名商标”的认定,或是申请专利的技术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四是强制许可的风险。如果政府对于专利、版权等某些知识产权可以采取强制许可的手段,虽然会有一定的特许费补偿,但会导致质押的知识产权迅速贬值。以上可能出现的风险都会使得银行畏而止步。

评估难,从而影响了评估的结果,知识产权的价值没有一个唯一的衡量标准,更不利于知识产权的出质。专利价值的评估直接关系到专利质押的设定及实现。因为专利客体的非物质性,知识产品生产的独特性、唯一性,使专利的价值只有通过评估才能得以确定,导致很多商业银行至今无法推出专利贷款产品。银行由于无法直接占有抵押的专利而被认为存在信贷风险,其次,知识产权的独特性决定了它的应用需要与一定的产品、技术人员及其他因素相配合,使知识产权的应用并不像机器、厂房等有形资产那样具有普遍应用性。因此,一旦知识产权处于拍卖中,是很难达成交易的。而且评估和转让程序复杂严格,需要耗费银行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处置成本也相当高。

(三)知识产权贷款的风险大

1.估值风险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弹性较大,使银行在变现知识产权时可能面临着出让价格与贷款发放时的评估价值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实践中主要的评估风险有:(1)替代技术风险。技术进步导致的替代技术可能使原有专利价值降低或变得毫无价值;(2)可转让性风险。如专利权的价值实现依赖于发明人的技能,使得其可转让性降低;(3)市场化风险。与有形实物不同,知识产权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可以参考的数据和成交记录。既使有历史交易数据,评估价格跟市场环境、市场前景关系密切,对知识产权市场前景的预测专业性很强,难以预测。一些知识产权可能只有潜在价值,而无当前可实现的市场价值;(4)评估人主观判断风险。知识产权的独一无二性,使得其价值评估更易受到评估人主观判断的影响,评估机构的专业能力、视角、方法、经验直接影响估值。

2.处置变现风险

知识产权的变现前景难以预测、变现困难也是商业银行开展此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与不动产抵押相比,知识产权质押物的流动性相对较差,并受到产权交易活跃度的限制,拍卖、转让、诉讼及执行的交易成本较高。银行难以像处理有形资产一样,迅速通过拍卖、转让等方式收回资金。

知识产权依附于专业知识和团队,且必须与一定的生产条件如生产设备、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相结合才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其本身不会独立地带来收益。知识产权在脱离特定研发(生产)团队后价值容易迅速降低。这种需要与其他资产相结合才能实现现金流的特点,决定了若出现拍卖知识产权的情况,可能会出现该知识产权与企业原有生产工艺或设施不适应的问题而难以出售。尤其一旦贷款发生逾期,银行面临质押物难以处置、成本高、债权得不到实现的高风险,以至于银行对知识产权贷款望而却步,表现冷漠。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贷款的解决途径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知识产权贷款因为其风险高,在现阶段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推进知识产权贷款融资业务阻力较大。要促进知识产权贷款,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由政府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配合,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政府完善知识产权贷款的相关配套制度,建立知识产权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是知识产权贷款的基础

1.完善知识产权贷款的相关配套制度

要想真正落实知识产权贷款,需要包括政府和企业在内的多方努力,其中,如何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更是重中之重。如2011年2月,陕西省颁布了《陕西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旨在促进知识产权的运用和资金融通,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规范办理和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保障知识产权质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制定法律法规、做好引导和协调工作的同时,还要促进各类知识产权通过市场进行转化,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行企业无形资产发现、判断和营运的培训工作尤为重要,通过培训让企业认识市场。此外,对从事无形资产评估的行业机构、专业人士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形成政府推动与市场化发展的互动机制,如此才能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2.建立知识产权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知识产权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是指设立一个专项基金,当金融机构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到期后企业未能还款,通过处置质押品不能完全实现其债权时,由专项基金给予未实现债权的款项补偿。该专项基金可以由当地政府联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对基金成员企业给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补偿担保。

3)推进税收优惠政策实施

为了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贷款的可获得性,应尽量减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外部风险。近期财政部、税务总局、银监会等政府财经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各地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制定,完善中小企业财税扶持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税费负担,减短退税返还周期。

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知识产权贷款的信贷支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足够贴息,降低银行风险;进一步落实税前拨备、呆坏账核销等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惠财税政策,细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深化工信部与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战略合作内容,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贷款的风险管理体系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虽有法律依据,但长期以来因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而存在极大的操作难度,无形资产作为贷款的质押品,在价值确定、权利归属、处置流通等方面存在着风险,这也是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形资产很难成为贷款抵押的重要原因。而为了最大程度地规避这种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方面应设立知识产权贷款评估部门,规范知识产权贷款评估流程,使评估结果更加合理科学。在放贷前加强对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及其产品、管理团队的考察;另一方面与专业中介服务机构联手,共同搭建业务操作与风险控制平台,建立各方协调与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知识产权贷款评估部门应定期对已发放贷款的知识产权质押物的价值变动进行跟踪,当质押物的价值波动超过贷款合同规定的波动范围时,评估部门对质押物进行价值重估。贷款人可根据评估结果要求企业增加担保筹码,如新的质押物、抵押品,或担保机构及担保人。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持续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当在研发、使用以及质押贷款过程中,时刻警惕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经济价值,把知识产权保护从被动的行为,变为自身主动的业务诉求,变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护自身技术研发收益的重要手段。提高保密意识,以确保最大程度的保值。

同时,企业内部还应加强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形成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首先,高度重视专利的申请,无论是最终的创新成果,还是研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尽可能地申请专利,从而以法律手段加以保护。

此外,企业应对创新团队给予恰当的激励,以保证自身持久稳定的创新能力,也是为了防止因为人员流失而带来知识产权方面的损失。再次,在研发设计过程中,也要加强监督控制,防止研发成果通过可能渠道外泄。

四、结语

从我国经济及文化长远发展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科技的创新具有一定的作用。而目前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就是资金的短缺。知识产权贷款是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瓶颈非常有效的方法,要促进知识产权贷款,需要由政府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配合。

基金项目: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郑茜茜(1990-),女,福建惠安人,学生,从事会计学研究;唐惠珠(1990-),女,福建龙海人,学生,从事会计学研究。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上一篇:浅析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大纲的改造 下一篇:论企业破产案件中的银行金融债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