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08 11:28:02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探讨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眼部用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确诊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6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8例,给予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每日4次,对照组30例给予0.1阿昔洛韦滴眼液,每日4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更昔洛韦眼用凝胶;阿昔洛韦滴眼液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细菌性角膜炎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而病毒性角膜炎特别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致盲率第一的眼病 [1] 。对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我院应用临床新药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并与0.1阿昔洛韦滴眼液相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的对象是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间眼科门诊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总计68例,68只眼,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初发病例24例,复发病例44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年龄40.5岁,就诊时间最早是发病第3天,最晚是发病后15天。以首诊当日为准,根据临床体征,参照Holland等于1999年将HSK分型特点,我院此次所观察对象有57例是感染性角膜上皮炎,其中包括角膜小疱型29例,树枝状角膜炎30例;内皮型角膜炎即盘状9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8例,角膜小疱状15例;树枝状18例;盘状5例。对照组30例,角膜小疱状14例;树枝状12例;盘状4例。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每日4次,对照组给予0.1阿昔洛韦滴眼液,每日4次,并同时给予所有患者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口服阿昔洛韦片300mg每日5次,口服维生素B? 10mg、维生素C 0.2g每日3次。对于盘状角膜炎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给以0.025%地塞米松滴眼液每日3次滴眼,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加以增减。

1.3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视力、眼部刺激症状及结膜充血情况,用裂隙灯观察角膜病灶的变化情况。

1.4疗效判断

治愈:眼部刺激症状消失,睫状充血消退,溃疡愈合,角膜表面荧光素染色(-),角膜基质无水肿、浸润,后弹力层皱褶消退,视力提高。 有效: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溃疡修复,无特异荧光素着、浸润、水肿大部分吸收,角膜厚度基本恢复。 无效:眼部刺激症状明显,溃疡而无改变或扩大,角膜基质水肿、浸润存在或加重,后弹力层皱褶明显 [2] 。

2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治疗组的患者在应用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第3天后,眼部刺激症状多有所减轻,自诉眼部异物感减轻的30人,约占治疗组总数的78.9%;结膜充血减轻的21人,占治疗组总数的63.1%;角膜病变未出现新的发展28人,占治疗组总数的73.7%。病情得到初步控制,而对照组应用0.1%阿昔洛韦滴眼液滴眼3天后眼部异物感减轻的10人,占对照组总数的30%;结膜充血减轻的12人,占对照组总数的40%;角膜上皮病变未出现新进展的8人,占对照组总数的26.7%,多数病例病情仍在继续发展。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治疗组各种类型平均治愈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

3讨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系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所致的角膜细胞浸润、坏死脱落,以致形成不同形状和深度的溃疡或浑浊。主要是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仅占少数,以Ⅰ型单疱病毒为主要病原,病毒常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复发。如:冷风、烈日、感冒、月经、劳累等 [3] 。HSK-Ⅰ具有在三叉神经长期潜伏的特点,潜伏的病毒一旦被激活,则经神经轴浆运输至角膜而复发感染。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HSK的复发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4] 。HSK的特点是多类型、易复发,往往因为反复发作而严重危害视功能。

更昔洛韦又名羟甲基无环鸟苷、丙氧鸟苷、cymevan,是近几年来刚研制成功的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体内可抑制疱疹病毒复制,其抗病毒作用与阿昔洛韦相似,但作用更强,局部使用是阿昔洛韦的60倍[5] 。在作用机制上,更昔洛韦进入宿主细胞后主要由敏感病毒诱导的一种或多种细胞激酶磷酸化为更昔洛韦三磷酸,其在病毒感染细胞内的浓度可以高于非感染细胞100倍,生物利用度高于阿昔洛韦[6] 。通过临床观察,应用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程明显比应用0.1%阿昔洛韦滴眼液缩短,另外,湖北科益药业生产的0.15%更昔洛韦凝胶中含有卡波姆,它具有保护上皮细胞、减少药物毒性的作用[7] 。综上所述,应用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明显优于0.1%阿昔洛韦滴眼液。作为眼科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做到及早诊断,准确用药,避免病情向深发展,而增加治疗难度。

参考文献

[1] 惠延年,《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4,937.

[2] 杨宝玲、金秀英、吴志洁,更昔洛韦滴眼剂治疗单疱病毒角膜炎137例临床研究.眼科,2000,9(5)297-298.

[3] 王超廷、崔国义,眼科大词典.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45.

[4] 张美玉、刘英,葛茜等,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复况的临床分析.中华眼科杂志1989,25,327.

[5] 王晓华、邓应平、张新.LASIK后发生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实用眼科杂志2008,26(5)498.

[6] 阎晓然、王少华,眼科临床用药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0-91.

[7] 陈金、金敏、高宗银,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实用眼科杂志.2008,26(3)251.

上一篇:新护士上岗前心理调查与应对措施 下一篇: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