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时间:2022-09-08 09:52:38

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摘 要: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与初中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一方面在于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水平相对趋向成熟,另外一方面在于运动技能的掌握方面比初中学生要好,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好学生的这些特点和变化,与初中学生相比较,进行差异性教学,这样对于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才能步入一个更高的阶段。

关键词:体育教学;终身体育;影响

高中学生由于受到高考的巨大压力,所以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学生本身,都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高考科目的学习上,据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调查,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每天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学生,能够保证每天半小时活动时间的学生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十,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这种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很多学生对于体育都是一种漠视的态度,更谈不上对体育发生兴趣,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回体育的乐趣是我们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近些年的实践,我们大体上总结如下:

首先,终身体育思想的灌输并非需要时刻去提醒学生体育的重要性来实现,这在体育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教师每时每刻都在强调体育的重要性,反而会导致学生对于体育的厌倦情绪,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通过积极的发掘学生的体育乐趣,并为学生创造享受乐趣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有体验这种乐趣的经历,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个属于初级阶段,让学生开始接触体育,教师仅仅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随着学生体育兴趣发展,我们应该积极的帮助学生认识体育的本质和体育的价值,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据研究报道,大多数对体育厌倦的学生,对体育都有偏激的认识,而这些偏激的认识不一定来源于自己对体育的认识,很多时候这些认识是来源于社会和周围环境,所以我们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体育快乐的同时,让他们亲身感受体育的价值,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他们对体育的曲解。当学生从感性喜欢体育,到理性分析体育之后,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也就完成了最重要的阶段,逐步的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项生活内容和生活习惯的时候,这项工作才算是圆满完成了。

其次,选择适合学生生长发育和紧随时代潮流变化的体育项目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已经过了“叛逆期”,他们逐步开始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有了责任感,与此同时,即便是因为高考的压力,追求时尚和潮流成为他们潜意识当中最活跃的分子,所以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我们不单纯需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还应该积极的把社会当中一些时尚休闲体育项目内容引入课堂进行适度的讲解,因为在基本的体育教学内容之外,很多学生都会对此产生枯燥乏味的意念,所以我们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休闲项目纳入课堂教学当中,无疑是给了学生一种学习的动力,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其三,体育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良好美德重要的培育基地,这些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高中学生群体中,总有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较差的,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内,这些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体育往往给了他们增强自信心的机会,比如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竞赛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体育当中的表现却非常的好,体育给了他们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大多数在体育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如果理论课程不好,他们是最喜欢上体育课的,因为在体育课当中,他们的自信心回来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帮助同学,在这个年龄阶段,很多学生都有崇拜心理,而体育成绩较好的无疑就成为大家崇拜的对象,这种自信对于学生继续坚持体育锻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最后,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是一个群体性活动过程。体育教学本身是一个群体过程,而这个群体过程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环境是吻合的,因为任何一个教育管理者都不可能说在所承担的班级教学中,把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培养起来而忽视了其他同学,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显示的,这种观念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我们教师研究和探讨,同时对于学生而言,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重复利用好这个环节,让学生对体育进行充分的探讨,并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这个过程是一个大家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对体育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逐步的对体育产生浓郁的兴趣,使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其特殊的时期和特殊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在体育学习方面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积极的发掘学生的这些特点并进行积极的研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教学上的突破,体育也不例外。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并非简单的三两句就能实现的,也并非有一两个体育教师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我们的学校、家长及社会共同来关注孩子的健康正常,为学生的体育思想发展和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上一篇:调理脾胃治疗痤疮 下一篇: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习效果的因素和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