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脂异常与高血压

时间:2022-09-08 09:48:52

餐后血脂异常与高血压

[关键词]餐后血脂;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b)-099-01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达1.6亿,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8.8%。而据1959年、1979年、1991年我国成人高血压复查,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11%、7.73%和11.88%,由此看来,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形势不容乐观,应积极提高人群对高血压的防治意识,这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高血压发病率与年龄、食盐、体重、遗传、环境与糖尿病等因素有关。作者研究发现高血压与餐后血脂异常也有一定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所有入选200例均为年龄40~50岁、空腹血脂正常,排除冠心病、糖尿病。

1.2 测标准袖带血压。

1.3 标准餐饮食:煮鸡蛋一个(40 g)、牛奶1杯(150 g)、稀饭1两(50 g)。

1.4 测餐后2 h血脂四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1.5 统计学分析

检测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00例人群中,发现高血压56例。发现餐后2 h血脂异常(甘油三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36例(表1)。

表1200例人群高血压与高血脂关系

其中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达28%(56/200)。36例餐后血脂异常人群中,有16例出现高血压,发病率达44.4%;164例餐后血脂正常人群中,有40例出现高血压,发病率为24.4%(40/164)。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高血压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

表2200例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常合并存在,两者之间不仅存在共同的代谢异常和遗传背景,实际上还在多种机制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脂水平与血压高低成正相关[1],Unsitupa等推测其部分原因是由于载脂蛋白(ApoE)基本表型的作用,并证实ApoE ε4等位基因携带者其收缩压较高,排除体质指数及年龄因素的影响,仍有统计学意义[2]。

血脂代谢异常可通过影响细胞膜脂质结构,进而影响膜Ca2+转运参与高血压发病机制,高血压病人存在多种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因此认为高血压实际上亦是一种细胞膜病,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脂质成分有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血浆中的脂质变化可影响细胞膜脂质构成,进而影响细胞膜的理化性质,诸如膜的流动性、离子通道等。

人群中的血脂水平是连续的变量,可以因种族、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以往高血脂症的诊断是取受检者空腹12 h静脉血,以此作为危险因素的评价。但人体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餐后状态,空腹血脂不能反映长时间餐后血脂状态的变化,作者此研究发现餐后血脂异常组高血压发病率达44.4%,揭示了餐后血脂代谢紊乱与高血压病的关联,因此可以将餐后血脂异常列为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Goode GK,Mille JP,Heagerty AM.Hyperlipidemia,hypertension,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Lancet,1995,345:362.

[2]Unsitupa M,Sarkkinen E,Kervinen K,et al.Apolipoprotein E phenotype and blood pressure[J].Lancet,1994,343:57.

(收稿日期:2007-01-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应用同种异体巩膜悬吊治疗上睑下垂效果分析 下一篇:循证医学在风湿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