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苏州语文中考课外阅读解题策略

时间:2022-09-08 09:46:31

谈苏州语文中考课外阅读解题策略

[摘要] 课外“大阅读”历来是苏州语文中考的重头戏,分值大,得分难,是中考语文成败的关键之一。本文试图从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出发,以“读懂文意,把握主旨”的角度,辅之以不同考查内容的解题方法来探寻课外“大阅读”的解题策略,教会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语文中考 “大阅读” 解题策略 读懂文意 把握主旨

一、背景分析

当前,苏州市语文中考的“大阅读”处于这样一个背景:分值大,得分难;课内语言材料的考查比重下降10%,课外语言材料的考查上升10%;在近3年的中考中,课外阅读的得分率不高。中考语文的“大阅读”是决定中考成败的关键之一。

二、具体策略

既然课外阅读是不能一眼看到底的,那么,只有反复研读文章,才能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中考课外大阅读最少要读3遍:第一遍,看题目,带着问题仔细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第二遍,要读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或观点,也就是主旨;第三遍,整体把握,大致划分出文章结构。我们以近2年的中考课外“大阅读”来做具体分析。

看2008年中考课外阅读《苏州,最后的园林》。第一遍,看题目,带着“为什么是最后的园林”阅读文章,学生会初步感知到这是写关于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缺失的文章;第二遍,仔细研读,读出“苏州园林现在是公园、过去是理想的家、当前中国传统文化严重缺失的内容”和“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向往、喜爱、赞美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缺失的无奈和悲哀之情”;第三遍,大致读出总――分――总的结构,然后答题。阅读第19题: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这道题考查的是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句子的含义,策略是化整为零,把句子分解为“为什么是家”和“为什么是梦想”,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会在文中找到“是家”,是因为过去是人住的,是“梦想”,是因为园林是中国人的生活理想,是修身过日子的地方;阅读第21题: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2分)?这道题考查的文章所写内容对表现中心的作用,策略是先分析局部作用,再通过“写法”来分析对表现中心的作用。在读懂文意,把握主旨的基础上,学生仔细阅读含有题干的段落,就会分析出局部作用――苏州园林“信任自然,崇尚自然”,再分析对表现中心的作用――具体说明在那里居住、生活可以安心,园林是理想的家;阅读第23题: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这道题考查的是结合关键句理解文章主旨。答题策略是先分析句子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作用。在读懂文意,把握主旨的基础上,学生会很容易分析出对网师园的喜爱之情,更流露出作者对这种“梦想中的家”的向往、期待和对现代生活中文化传统缺失的无奈之情的句子内容和照应开头、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阅读第24题: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2分)。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还是要鼓励学生结合文章内容答题,在读懂文意,把握主旨的基础上,学生是可以回答出发展经济、“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的同时不能抛弃传统文化,更不能产生“文化上的自卑”,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程度已经十分严重,中国人似乎成了一个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的民族的答案的。读懂文意,把握主旨,几道难题迎刃而解。

再看2009年中考课外阅读《老水车旁的风景》。第一遍,看题目,带着“老水车旁的风景是什么”的问题仔细阅读文章,学生会初步感知到这是一篇关于知恩图报、孝顺的美德的文章;第二遍,仔细研读文章,学生会读出在经济大潮的背景下,老妇人所帮助的少女给老妇人带来了快乐,而少女也用行动回报了老妇人的内容和对少女善良的赞美、对人心灵扭曲的批判和呼唤理解、信任关爱的中心。第三遍,大致读出总―分的结构,然后答题。阅读第20题:文中有关少女的称呼有两个,先是“小人精”,后为“小妖精”,一字之差,耐人寻味。请联系上下文简析称呼变化的妙处(2分)。这道题考查的是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解题策略是结合相关段落、句子来解释词义。在读懂文意、把握主旨的基础上,仔细阅读相关段落,学生应该能答出“小人精”是他们认为少女住到老妪的家里是为了老妪的钱,认为她精明,表明了村里人对少女的提防和排斥和“小妖精”是人家认为老妪经她的蛊惑,才将房子“赠送”给她了,流露出的是他们的“同仇敌忾”之情的答案。如果再联想到《我的叔叔于勒》,就会想到人称变化反应态度变化的的答案;阅读第21题:少女最后为老妪做了什么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2分)?这道题考查的是文章所写内容对表现中心的作用,策略是分析局部作用,在通过写法分析表现中心的作用。在读懂文意,把握主旨的基础上,学生会比较容易地分析出照应上文村里人说的“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的无端猜测的局部作用,再联系中心,就会马上想到表现了少女的心灵之美;阅读第22题:从全文看,文章写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这一行为的种种反应,有什么用意?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这道题考查的还是文章所写内容对表现中心的作用,策略同上。在读懂文意,把握主旨的基础上,学生先分析出表明对村里人种种行为的不满和批判的局部作用,通过“衬托”的写法,分析出表现老妇人和少女的善良,再联系中心,就会分析出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呼唤抛开了金钱和利益的最纯真的感情的回归的答案;阅读第23题:下面对标题中“风景”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2分)?

A.显示乡村旅游业的独有的韵味

B.预示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C.展现江南农村古朴的风土人情

D.彰显心灵的纯净和人性的光辉

这是一道选择干扰题,但考查的还是主旨,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毫无疑问是D;阅读第24题: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但考查的还是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语含义。策略还是结合文章相关内容,来解释词义。在读懂文意,把握主旨的基础上,学生就会从文章开头看出“不老”是因为这是新景点,从文章主体看出“老”是善良的美德不老。读懂文意,把握主旨,难题最后还是迎刃而解!

三、结束语

读懂文意,把握主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样确保学生读三遍就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地引导、指导,不断地强调、强化这一点。

中考的课外阅读是雾里看花,扑朔迷离,愿我们为人师者能给学生一双慧眼,让我们的学生在中考当中能够凭借以不变应万变的“独孤九剑”――读懂文意,把握主旨来“笑傲江湖”!

上一篇:走进想象空间 创造科幻世界 下一篇: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