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如丹,人生如丹

时间:2022-09-16 09:04:03

枫叶如丹,人生如丹

一、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要充分给学生以阅读实践的机会,这种机会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需要老师找准“点”。这个“点”的价值在于可以进行充分的言语活动,可以借此对语言文字进行实实在在的理解、运用、积累;这个“点”对于整节阅读课的设计及展开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读深读透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枫叶如丹》一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的课文,作者是著名散文家袁鹰。文章语言优美,意蕴隽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整篇文章对学生学习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困难:行文结构与以往学生接触的文章不同,主题在前,记叙在后;主题以散文诗的方式呈现,语言优美但意蕴深奥,学生理解困难。

教学中,我决定将文章还原成学生熟知的文章行为方式,从后半部分入手,重点放“蹦”字这个“点”上,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对于前半部分,我着重放在语言的积累上,通过资料链接,诵读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三、教学流程

1.解题释疑,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作家袁鹰写的《枫叶如丹》。板书课题:枫叶如丹。指导书写“丹”,齐读课题。“丹”是什么意思?枫叶如丹呢?枫叶的颜色像丹一样。再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生读课文)。师生共同扫清字词障碍。

(2)师:这篇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成了两个部分。知道这空行的地方在哪里吗(第7和第8自然段之间)?

我们先来看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谁来告诉我们……

2.扣“蹦”悟读,感受精彩

(1)师:同学们想去澳大利亚看看那美丽的景色吗?那就随老师去吧(课件演示枫叶图片)。

(2)课件出示:次日清晨起床,整个青山全在静憩中。走到院里,迎面是株枫树,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指名由学生读(随文解词:静憩;指导朗读)。

(3)这里多么安静啊,多么美丽啊,看到这些,你的心情如何啊?再读读这两句。

师:这红艳艳的枫叶真美,这画面可以说是一幅绚烂的油画。但是,在作者眼中,却是美中不足。你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课件出示: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

引导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结合大作家袁鹰的生活经历简介来解决此问题……

(4)师:听了这位同学读这句话,我也不由得想起了一个成语,那就是――“一叶知秋”。一片落叶一深秋,在老人的眼里,更是一片落叶一片愁哪!

(5)师:(语调欢快)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学生接读:蹦了出来……哼着只有她自己懂的曲调。

师:同学们放开声音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当读到“蹦了出来”时,让学生停下,品味“蹦”字的韵味……让学生齐读――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

请你接着读,其他同学注意,除了一个“蹦”字,还有哪些词用得好,也表现了小莉贝卡那天真活泼、那跳跃欢乐、那朝气蓬勃(跑到、捡起、跳跃、哼着)?

师:这一蹦,蹦出了天真活泼,读――“小莉贝卡见我凝视着枫树,就跑到树下,捡起两片红叶,来回地跳跃,哼着只有她自己懂的曲调。”

……

(6)能背下这段课文了吗?试着背。

3.看图说话,句子比读

(1)师读: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叶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头发上。也就在这一刹那间,作者按动快门,留下了一张自己很满意、朋友们也都喜欢的照片(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2)看着这张照片,你想说什么?(美――美在有朝阳、美在有红艳艳的枫叶、美在有天真活泼的莉贝卡。)

你现在知道前面那幅画面缺少了什么吗?(缺少了天真活泼、富有生命力、朝气蓬勃的莉贝卡)对,有了莉贝卡,就有天真活泼、有了生命力、有了朝气蓬勃。

(3)师生对比读这两幅画面的语句。师读前一个画面,生读后一个画面。

4.品读语段,主题呈现

(1)师:这张相片还有个题目,就是――“秋之生命”。板书:秋之生命。学生读(生命是中心词,重点读)。

(2)师:对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照片为什么取题目为“秋之生命”?这是怎样的生命?

师:带着这些疑问,默读第13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并把有关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这秋之生命,是有跳跃的、欢乐的生命,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板书:有跳跃的、欢乐的生命,有丰富内涵的生命。

(3)回到前面的课文,哪个自然段重点写到了这秋之生命是有跳跃的、欢乐的生命?再品读第11自然段。

师:是呀,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眼前的枫树不再是一位垂头无语的老人,而是――(学生接读)枫叶如丹……那么真切。

5.配乐示读,升华主题

(1)师:作者访问澳大利亚回国后,对照片有了更深的感情,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于是,他写下了这样的话。师配乐范读课文第一部分。

师:想读了吗?先自己读一读,然后指名读,推荐读,师生合作读。

师:这绿的世界,代表充满生机、旺盛的生命力,正如那个小女孩,充满活力,所以说枫叶如丹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

师:这丹的天地,代表收获、成熟,正如作者,经历岁月,已成大作家,所以说枫叶如丹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

师:由绿变丹,要经历“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这一过程,由孕育(小女孩)到成熟(作者),要经历“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这一过程,这个共同的过程才是最艰辛的、最有价值的,所以说枫叶如丹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

同学们,我们再来好好读读第一部分。给你们配上音乐,随着节奏来展示你们的朗诵水平吧(学生在配乐中读课文)。

(2)师:是呀,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月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长久的生命力,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根据板书,师生共同小结:这秋之生命,是有跳跃的、欢乐的生命,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正是经历了这一共同的过程,才有长久的生命力,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这就是――枫叶如丹!

(3)师:这丹还只是红色的意思吗?这丹还代表了什么?成熟、长久的生命力、真正的美。再读课题――枫叶如丹!

师:枫叶如丹,生命如丹。下课!

上一篇:生态学专业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 下一篇: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职业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