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基软件:崛起与希望

时间:2022-09-08 09:45:29

榕基软件:崛起与希望

榕基的前10年,是在福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崛起的10年。2004年,榕基获得国家计算机系统集成一级资质,这可以标志榕基开始代表福建走向全国的征程。2004年之后的榕基,更多围绕“立足福建,放眼全国”的战略布局,就像他们提出的“软件拓展时空、信息文明中国”的口号,传递出榕基的全国战略和立足更高层次竞争、更高发展愿景的考虑。

从2004年至今,榕基逐步在改变地域性企业的色彩,将具有榕基自主产权的“可复制的软件装配生产、可复制的软件服务、可复制的IT解决方案”带向全国,并在北京、上海、深圳、郑州、杭州设立了3家分公司、3家全资子公司和1家合资子公司,在全国设有29个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如今,榕基已成为一家专注于中国电子政务、协同办公、信息安全、电子检验并在此四大领域及其细分市场占有领导地位的国内一线软件企业。

“行业化、产品化、服务化”的创新之路

从“系统集成”企业转型为“自主研发型”企业,也就是说榕基从伊始存活在行业价值链较低的中下游开始转向了上游,从参与万金油式的“配角竞争”,转向有个性的、有专注主战场的“主角竞争”,并完成自我角色的定位与转换。榕基转型的路径是,从最初承担小型分包业务,到具备独立承担大型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进而到具有榕基自主产权产品和榕基解决方案的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升级”。这种追求自我“产业升级”的过程,历来是最艰辛最痛苦的过程,也是奠定企业个性和企业根基的过程。因此,榕基是个典型的技术型发展公司、专家型发展路子。生存、竞争的同时还要考虑转型与战略创新,当这些交织在一起,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鲁峰常常自责,榕基发展速度不快。

创业时,榕基一无社会关系、二无经济基础,选择福州,一是福州相对于北京、上海大城市竞争不那么激烈,二是福州是较早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又比内地活跃,当时鲁峰还指望将来“对台三通”的后发优势。权衡“剩有技术”的榕基,选择福州是符合当时客观形势和个人心境的。

起步是异常艰辛的,榕基是个纯民营企业,成分简单,没有体制内的“近水楼台”和计划分配,打单完全靠自己,上门像卖菜刀一样吆喝,帮助客户解决别人搞不捉的计算机故障,靠服务立口碑。无依无靠,这倒也培育了榕基较早就具备了独立的市场竞争本体意识。《福建日报》2006年一篇文章中曾指出:“榕基是福建最早一批主动走向竞争合作的软件企业,这也为他们今日走向全国积累了经验和基础。”然而,奔走全国到处竞标打单的项目制生产方式,一直困扰着鲁峰。早在2004年,鲁峰在代表榕基参加信息产业部授予全国1 8家优秀一级企业表彰会的发言时,就发出了对这种生产方式、盈利模式的担忧。他说,项目制生产方式就好比是打猎、游牧的农耕社会,从企业盈利模式来讲,就是固定的企业开销和不固定的营业收入之间的矛盾。而软件企业最终要发展到工业化大生产。这个观点犹如近期纷纷攘攘的SOA、SAAS等软件生产和经营模式。

虽然项目制生产方式时至今日仍然为中国软件行业的普遍存活状态,但鲁峰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企业战略创新、经营创新的思考。 “行业化、产品化、服务化”便是榕基在梳理业已形成的客户分布、技术专长、产品特点和服务领域,针对榕基的上千家的应用系统用户和数万家的产品用户所做出的服务新定位。如果把榕基在中国电子政务、协同办公、信息安全和电子报检四大市场优势领域作为榕基的“传统业务”的话,榕基“三化”的目标就是巩固传统业务,做深做优行业应用系统开发与服务。与此同时,还要依托移动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材料技术,建立新型lT运营产品与服务,形成传统的与创新的两大研发运营服务体系,提供广泛满足社会需求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而最终目的是要解决盈利模式的矛盾。

中国传统哲学+西方企业制度的榕基文化

由于中国软件行业整体起步比较晚,目前跨国软件巨头已完成产品与服务的中国市场本地化,而与之竞争中,中国软件也呈现出更多的开放与合作。“对社会对他人负责,归根结底就是对自己负责;让合作者成为赢家,就使得榕基必然成为赢家”。不同的发展阶段,榕基能及时发出声音来对内引导企业、对外表明态度。而这种声音、观点、思想,管理专家谓之“企业文化”。

榕基有着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从形式上看,榕基的文化体现在榕基-的产品与服务、榕基的企容企貌、榕基的网站、榕基的博客、榕基的文字、榕基的员工俱乐部、榕基的团队等等。深层次看,榕基的企业价值观念有自己的个性,很多文字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哲学语境,比如鲁峰写的发在榕基企业博客上的《榕基之歌》、《达到“与己和谐”的境界》、《破矩中道》、《观过》、《衔枝而飞》、《鹿高羊矮》等等,都传达出榕基企业追求之“道”,以及榕基人做人做事应该遵守的品行。比如,服务于社会以促进企业发展,贡献于企业以追求个人进步;好能力不如好品格,好品格不如好心态;一颗感恩的心,便是我们取经路上的观音,厚道是聪明和智慧的分水岭。

作为软件企业,管理的是知识型员工,鼓励再创造与颠覆式的创新,当然作为企业要求融入企业文化。榕基的创新文化很多在于西方企业制度的导入,除了激励机制的导入外,在文化氛围上比如提倡平等、民主、监督。因为创新就不能遏制个性的表达。因此,企业允许有不同声音。榕基的领导与员工虽有行政符号的区分,更多体现的是团队协作。榕基与其他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不同,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打造具有科学价值观、“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持续学习能力的企业团队,并将之视为长期任务。

榕基文化受到了企业创始人鲁峰的个人影响,甚至连鲁峰遣词造句的习惯都影响到了企业员工。这是因为榕基用自己研发的I-TASK任务协同管理平台办公,使得企业交流、互动、共享无处不在。鲁峰喜欢没事的时候写写心得,小诗、小段,一个感悟一个片段,无论是一句话、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形式不一,他经常通过I-TASK办公平台,像QQ群组聊天一样地“发广播”。这对于如今遍布全国的榕基团队来说,是最好的价值传播和思想统一的手段了。由于企业有互动式交流平台,有的员工说,我们虽然看不到我们董事长,但我们经常看到“广播”,感到“他很近”。

目前,榕基正在“二次创业”,成为“中国软件又一旗帜型企业”是全体榕基人的理想。

相关链接

福建软件行业现状

“十一五”期间,以“数字福建”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是福建省本世纪头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因此,福建省软件业如何发挥现有优势,抓住新机遇,扬长避短,促进软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完成福建省“十一五”规划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省软件业的发展优势在于优势、创新优势、产业链优势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植,但也面临着企业规模偏小,承接国家重大软件项目的竞争能力不强的问题。同时高级人才缺乏的制约使得福建省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软件产业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在人才素质及结构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但福建省大多数软件企业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资金不足和工资待遇低,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

上一篇:网龙公司:将游戏精神融入工作 下一篇:油纸伞:夹缝觅生,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