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及其支撑条件

时间:2022-09-08 08:18:58

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及其支撑条件

【摘 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实践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培养这些能力需要什么样的保障条件?本文以公共管理类专业为例,分析了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上述能力所需要的保障条件,即课程设置、实践课时以及实践基地。

【关键词】实践教学 能力培养 公共管理类专业

一、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

(一)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也可称为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理解为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与他的年龄和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途径比较多,实践教学是途径之一,主要体现在:首先,通过特定的专业实践,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的能力,或者可以更加具体到适应某一个行业;其次,从广义的实践教学角度,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还体现在学生参与广泛的社会活动,在步入社会之前,了解和认知社会,熟悉社会环境,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处理社会事务提供情景认知和心理承受力;最后,从专业角度而言,公共管理是以社会为大课堂,理论和实践均源自各种社会现象,实践教学无疑是培养该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的总和,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如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社交礼仪、形象以及社交技巧等。笔者在此以假期实践为例谈谈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社交能力中的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讲,专业调研涉及的区域多数在农村地区,这在考验学生语言沟通能力时涉及以下因素:第一,普通话与方言的转化,调研学生听不懂农民的方言,农民也听不懂调研学生的普通话,二者要实现有效沟通,就需要学生做出改变,尽可能地适应方言;第二,书面语与口语的转化,调查问卷或者访谈提纲都是书面化的表达,学生在访谈过程中,需要及时将书面语的问题转化为当地的口语性表达,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到有效的数据;第三,开启交流之门,如何快速将访谈者和受访者联系起来,消除受访者的警惕心理,打开交流之门,是检验学生社交能力的一个重点问题。

(三)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指工作、事业中所需要的协调、协作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指向工作和事业,这正是许多企业、组织极端重视员工的合作能力的原因之所在。合作能力的培养需要关注以下两个要素:其一,积极参与的意识。如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会有参与“无用论”的想法,即学生会主观地认为参加实践没有意义,起不到锻炼的作用;实践中的“消极应付”,主要表现在消极怠工、迟到早退等,并不将实践单位当作学习课堂。其二,有效讨论的能力。合作是发生在团队或者组织中的,在团队和组织中,有效讨论强调问题和观点的清楚表达、对团队成员意见的认真听取和了解、达成一致的技巧等。

二、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支撑条件

(一)课程设置

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应该体现所在高校以及区域的特色,具体来讲,研究型的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专业实践课程上,也要注重科研型实践;对于教学型的高校,尤其是以培养服务于地方的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在实践课程设置上要关注区域发展,不能盲目模仿。如法国马赛第三大学则结合区域特点开设了与欧洲地中海管理相关的特色内容。当然,实践教学的相关课程还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做出调整,在美国一般每年都要淘汰掉5%左右的旧课程,增加9%左右的新课程。

(二)实践学时

关于实践学时和理论学时的分配,一直以来在国内高校备受争议,而现实情况是,国内高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比较忽视专业实践,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差。一般情况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实践主要集中在第六个学期结束以后的毕业实习,时间也比较短,一般是两个月,其余的实践形式化比较严重。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比重较大。如在美国的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普遍占总学时的30%以上,专门培训公务员和MPA 教育院校的实践学时比重更加高。增加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实践学时,并不只是高校一方可以解决的,需要从教育体制、实践单位等多方面进行协调。

(三)实践基地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足和对口的实践基地是关键。对于公共管理类专业来说,实践基地基本上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这些部门基本上属于公部门或者是准公部门。受体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部门接受学生实践是有限的,“实践无基地、实践无去处”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的现实写照。另一方面,还存在实践基地“名存实亡”的现状。部分高校受专业评估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会在短期内集中建立一批实习实践基地,但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实践过程,使得基地建立流于形式,各高校和专业甚至以基地的建立数量和级别为攀比对象,却较少关注实践基地的实际运用效果。因此,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需以对口和数量合理的实践基地为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薇. 以“出口”为导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观察,2014(9).

[2]顾悦.我院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及成效[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 11).

上一篇:川音继续教育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因材施教,浅析中专数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