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08 06:55:54

摘 要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吗叮啉及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50例服用半夏泻心汤加味。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胃炎 胆汁反流性 中医药疗法 半夏泻心汤

2008年3月~2010年11月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与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患者90例,无胃手术史,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7~66岁,平均41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10.2年。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病程0.5个月~18年,平均13.1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依据:参照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胃脘痛的诊断依据:①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②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③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溃疡等病变。④B超、肝功能、胆道X线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实用消化病诊疗学》[2]拟定:①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频发性上腹疼痛,胀闷,餐后不缓解或加重,胃部灼热、嗳气、恶心、呕吐胆汁,吐后症状缓解不明显;②胃镜检查可见胆汁反流入胃,幽门松弛,关闭不全。胃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粗糙、糜烂,表面附有黄绿色胆汁;③B超或CT排除肝、脾、胰等器质性病变;④组织学改变有比较特征性病理变化,活检证实为慢性胃黏膜炎症改变。

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吗叮啉治疗,每次10mg,日3次,口服;奥美拉唑每次40mg,早晚各1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方药组成:法半夏12g,干姜6g,黄连6g,黄芩10g,党参20g,柴胡12g,白芍20g,枳壳15g,炙甘草6g。随症加减:痛甚加川栋子10g,延胡索10g;呃逆、泛酸加炒吴茱萸6g;热盛便秘加大黄9g(后下)。日1剂,加水400ml,煎汁200ml,每天早晚温服,30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嘱注意调养情志,饮食以清淡松软食物为主,忌辛辣厚味,少食多餐,忌烟酒,2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复查胃镜,观察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胃脘痛的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②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有好转;③未愈:症状无改善,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无变化。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无经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 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20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临床痊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讨 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以胃脘部疼痛、痞闷、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位在胃,与肝、胆、脾密切相关。在生理情况下,肝脾以升为用,胆胃以降为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升降才能和顺,胆汁才能随胃气下降小肠。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胃气壅塞,气郁化热。或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或劳倦内伤,脾胃虚弱,日久气虚及阳,临床上该病的病程较长,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为多。治疗上应用辛开苦降之法,选用具有益气健脾,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开结除痞的半夏泻心汤加味。方中半夏、干姜辛温开散;黄芩黄连苦寒降泻,相合共奏辛开苦降,调理中焦枢机,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柴胡轻清开散,疏邪透发,用于疏利肝胆气机,与黄芩配伍清火通降解郁,使胆汁疏泄正常。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除痞,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共同调畅中焦之气机。白芍合甘草酸甘化阴,调和脾胃,和胃止痛。本方诸药配合,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具有疏而不伤正,行而不碍运气,降而不伐胃气,使逆乱之气得以平降和顺则诸症消失。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半夏泻心汤[3]对胃有双向调节作用,能调节胃肠动力,增强幽门括约肌张力,抑制胆汁反流,保护胃黏膜,增强机体体液免疫,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调节中枢递质,抑制幽门螺杆菌(HP)活性。方中柴胡、甘草、枳壳、白芍合为四逆散。四逆散[4]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排空能力,能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幽门括约肌张力,从而控制胆汁反流。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在改善症状、体征及减轻胃黏膜炎症性病变及抑制胆汁反流方面,疗效明显高于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孟宪镛.实用消化病诊疗学[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9.

3 赵琰,李宇航.半夏泻心汤不同性味拆方对胃溃疡大鼠血清胃泌素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10):45-47.

4 张德超.治疗胃炎验案5则[J].新中医杂志,2006,47(7):497.

上一篇:快速肠减压在结肠癌性梗阻急诊手术中的应用分... 下一篇: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腹膜炎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