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延年半夏汤治疗哮病的体会

时间:2022-10-21 03:14:02

运用延年半夏汤治疗哮病的体会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哮病的理、法、方、药。方法:采用古方延年半夏汤治疗哮病200例。结果:总有效率96%,根治80例。结论:本方有温肺散寒,祛痰利气,益脾补肾之功效,缓解哮病临床症状作用迅速,若能坚持服药3个月,能达到根治哮病的目的。探讨哮病理、法、方、药。

关键词 延年半夏汤 哮病 理论探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197

笔者在25年临床实践中,常用延年半夏汤治疗此病,获得满意疗效。

哮病的病因病机极为复杂,与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素体虚弱素等有关。病机关键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津液停积成痰,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而致。病位之标在肺,其根本则是脾肾不足。治疗重点要放在治痰上,治痰之本在于益脾补肾。

哮病的治疗方药很多,诸如内服小青龙汤、麻黄汤、三子养亲汤、人参蛤蚧散等;其他疗法如针灸、发泡、割治、埋线、组织疗法及西医的整套疗法。但其疗效大多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病情常反复发作。笔者细读《岳美中医案》,喜得用延年半夏汤治疗哮病,方药组成十分切合哮病病机,通过25年临床反复实践,治疗哮病200余例,根治80余例。

资料与方法

延年半夏汤的组成:清半夏12g,炙鳖甲30g,前胡10g,桔梗10g,人参10g,枳实9g,吴茱萸10g,槟榔9g,生姜6g。

功效:温肺散寒,祛痰利气,益脾补肾。

方解:清半夏燥湿祛痰,以治痰之本,使已成之痰有出路;前胡降气祛痰,与清半夏相伍,一升一降,使肺的功能趋于正常;枳实辛散以行痰湿,《别录》:“除胸胁痰癖”。炙鳖甲补肾阴以达金水互补,其性走而不守,利于痰邪外出,又可镇纳上浮之气,使之归根;人参大补元气,补益脾肺,以治痰之本,与清半夏相伍构成标本兼顾;吴茱萸辛开苦降,《别录》:“主痰冷”。槟榔为竹之余气,善于疏利,能发清阳之气;生姜辛散以助开胶固之痰。诸药合用使痰无源可生、无器可储,肺气升降自如,则哮病除矣。

适应证: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喘息,喉中痰鸣,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大量白色泡沫痰,舌苔白腻,面目浮肿,脉浮无力。若见苔黄厚,脉滑数有力,原方加生石膏20g,桑白皮15g,黄芩10g,以泻肺经之郁热。若持续哮喘,症见烦躁不安,肢冷汗出,脉浮大无根,重用人参15g,加熟附片10g,以防喘脱。热哮痰多者,另服礞石滚痰丸。兼有浮肿者,合用金匮肾气丸。

疗效判断标准:①有效:哮鸣等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舌苔脉象恢复正常;②根治:随访3年,患者的体质显著增强,发病次数减少,发病时症状轻微。

讨 论

延年半夏汤系唐以前的古方,日本医家用此方以柴胡易前胡治疗胃痉挛获得较好疗效。笔者在从医的25年内,运用该方为主,治疗哮病200余例,多数患者病史都在10年以上,使用多种中西药,但病情缠绵难愈。但服用延年半夏汤三剂后,其哮鸣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服药30天后,患者的体质明显增强,若能坚持服药3月,哮病固疾可望痊愈。方中清半夏用量常在10~20g,规毒性反应。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前胡含有类醇样物质,人参可促使类固醇分泌。这给人以启示:对一些常见难治性疾病,既要用中医理论体系进行辨证施治,又尽可能的结合现代医学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成果,认真分析每一个患者的个体差异,总结出切合患者实际的治疗方法,只有广开思路,才能最终战胜疾病。

参考文献

1 彭先荣.延年半夏汤运用经验.江西中医药,2001,(1).

2 张晓雷.延年半夏汤运用体会.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2:75-75.

3 张世文.延年半夏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42例总结.湖南中医杂志,2004,(4).

4 李斌.延年半夏汤合西药治疗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30例.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2).

上一篇:心悸不离于心,不止于心 下一篇:祛瘀消风法治疗神经性皮炎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