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现状与提升策略探析

时间:2022-09-08 06:50:41

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现状与提升策略探析

摘要 高校的就业工作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尤其对独立学院来说更是如此。本文从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入手,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就业工作 现状 对策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作为高等教育创新产物的独立学院,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已引起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极大关注。由于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因而,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已成为独立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1 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许多公办普通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称之为独立学院。①作为一种全新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已走过近十年历程。据教育部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独立学院已达303所,在校生达259.74万人,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可谓迅速。独立学院的出现,拓展了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空间,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提高了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为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独立学院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学生就业观念模糊”、“用人单位就业歧视”、“就业难”等问题,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和学生的就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 问题

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于学院的建设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近年来高校就业工作总体情况来看,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综合素质不强。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进入大学的文化基础普遍不是很好,从而导致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现实要求。

(2)社会的认可度不高。独立学院作为一种特殊的办学实体,由于办学时间不长,社会影响力普遍不大。同时,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学院的办学情况和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不甚了解,这在当前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聘用比例。

(3)学生就业压力太大。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因学习成本高、理论水平较低等因素,在求职过程中容易滋生看重经济利益、理想与现实相脱离、消极自卑情绪较重、依赖心理强等就业心理误区。这些都给就业增加了压力和阻力,直接影响他们及时顺利就业。②

(4)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独立学院部分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还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定位,导致就业期望值偏高或偏低,造成了“有业不就”或“无业可就”的现象。

(5)就业指导水平不高。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起步晚,缺乏专业人员,欠缺工作经验,很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其次,由于社会资源缺乏,学生就业渠道的拓展难度很大;再次,由于毕业生人数较少,绝大多数学校也未能单独为毕业生举办招聘会。

3 策略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毕业生就业情况,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和学生切身利益。③要做好就业工作,笔者认为,应构建“机制”。

(1)组织机制。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服务”的大就业系统,即“学院党政负总责,就业部门牵头,各系主导,管理部门帮扶,师生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以及“各级领导有责任,各单位有任务,教职工有职责”的就业管理系统,确保工作高效运转。

(2)指导机制。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二是邀请就业指导专家、用人单位、杰出校友代表等举行就业讲座;三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如应聘技巧、笔试、公招考试等,引导学生适度降低就业期望值;四是加大对毕业生参加公务员、公招、职业技能等考试培训,保证学生多渠道就业;五是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就业指导队伍。

(3)服务机制。要从行业、政府平台、用人单位等多方面掌握并挖掘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以所在地区为主体,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和扩大就业基地。同时,完善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联合举办大型招聘会,逐步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的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

(4)宣传机制。要逐步理顺以市(州)人事局、招生办公室为纽带的就业宣传体系,建立就业信息网,信息收集中心,远程面试室,利用学院各单位、师生和校友的资源,通过派出宣传队伍、新闻媒体、邮寄资料、电话和网上联系,建立立体式的宣传网络。

(5)激励机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构建“以学生为本,人人关心就业,事事想着就业”全员参与的新格局。独立学院应结合实际,制定就业工作《实施细则》、《考核办法》等制度,实施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并划拨专项经费对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6)帮扶机制。一是设立创业扶持基金,鼓励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机制。二是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成立就业服务志愿者协会,让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就业工作,提升就业主体意识。三是开展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拟订实施方案,免费为其提供政策咨询、职业规划辅导、心理辅导、求职指导等服务。

(7)交流机制。学校要与各系各部门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专题会,总结成绩,交流经验,查找差距。同时,在院内各单位年度考核中,探索建立就业工作不达标“一票否决制”,将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向师生公示。

(8)保障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推进就业工作的关键所在。招生、教学和就业是三个重要环节,独立学院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就业需求趋势,以“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核心,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就业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注释

① 吴宏刚.对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7(7):151.

② 龙军,黄晓萍.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135.

③ 刘挺进,史晓强.如何做好独立学院就业工作[J].法制与社会,2008(9):249.

上一篇:浅析不确定性原理的哲学内涵 下一篇:云计算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模式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