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幼儿养成教育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2-09-08 06:42:11

有效开展幼儿养成教育的路径探析

摘 要: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各种教育方法,对幼儿学生进行求知和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教育,是全面提高“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式。本文针对养成教育的开展,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其有效路径:建设优良集体,优化养育环境;创设活动情境,训练良好行为;树立榜样示范,激励积极进取;保持家园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 幼儿养成教育 有效开展 路径

养成教育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好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当前的幼儿教学中,我们应紧紧依靠这些教学思想并结合幼儿教育概论、幼儿园课程理论、幼儿教育学等诸多理论有效开展“养成教育”的研究。

1.建设优良集体,优化养育环境

班级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校整体养成教育目标作用于每个幼儿学生的中介环节,有促进、组装、实施养成教育的特殊功能。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指:“不管用于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做到的一切。”教育实践表明,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途径和力量。在优良班集体中所形成的积极的规范、舆论和健康向上的风气,往往能对其集体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促使其积极向上,做出有益的行为。在如此的集体环境中,每个成员都能积极要求进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克服自己的不足。幼儿通过模仿、学习和实践,将正确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身内在的思想品德,并在具体的日常行为中进行外化显现。

2.创设活动情境,训练良好行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用幼儿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领域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实践表明,幼儿在习惯的养成上很大程度取决于情绪,孩子在快乐的情绪驱动下,常常会主动尝试各种游戏,从而在一种轻松的情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1媒体创境

实践表明,运用电教、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学手段,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长处,再现幼儿生活中的某些意境,引导幼儿进行模仿训练,极大地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如教学“安全知识”一节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反复播放《安全自救教育宝典》录像片断,让学生对录像中老师、小朋友们的言行进行重点观察,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练习。又如教学“对人热情有礼貌”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示意图向幼儿展示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轮流上台照图练习,幼儿们知道了向别人借东西时该如何说,如何做?知道了如果不小心把别人的东西碰掉了又该怎么做?如何接受别人的道歉?等等。如此创境练习让静止的画面变得活跃起来,幼儿看得到,听得见,学得来,对养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强化作用。

2.2表演创境

实践表明,让幼儿当堂表演,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让所学“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练习。

如在《妈妈请客》一课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和幼儿可分别扮演成妈妈和宝宝的角色。在表演中,“妈妈”请“宝宝”吃东西,并用肢体语言引导幼儿将吃剩的果皮丢到垃圾桶中。在具体学做的过程中,幼儿对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有了初步的意识。又如教育幼儿学会“不打扰别人”时,也可采用表演的方式创设具体学习情境:首先让所有幼儿闭眼趴桌,然后安排两个幼儿悄悄地走到室外大声喊叫,由于大家都在休息,这一喊叫让许多幼儿都吓了一跳。此时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评价两位幼儿的做法,结果他们一致认为:他们的做法很没有礼貌,严重打扰了别人的休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让幼儿分组练习在“走进老师办公室”、“别人在谈话”等不同情境下的具体做法。

3.树立榜样示范,激励积极进取

3.1树立教师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因此,在平时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加强对幼儿的榜样示范作用。如教师能够用礼貌用语,孩子受此感染与熏陶,自然就会模仿教师的行为,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3.2树立同伴榜样

实践表明,同伴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群体之间能为幼儿提供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行为习惯的训练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幼儿在某一方面的特点,积极表扬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让别的幼儿有具体的模仿对象。以我的教学为例,一次发现有些幼儿流鼻涕时喜欢用衣袖一抹了事,没有养成用小手绢擦鼻涕的习惯。见此情景,我没有进行批评,而是在班中大力表扬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的几位同学,并让他们到台前给同学们做良好卫生习惯的示范。通过讲解比较,孩子们逐步在思想上树立起讲卫生的观念,改掉了用衣袖抹鼻涕的习惯。

4.保持家园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实践表明,学生养成教育过程是系统的教育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作用,形成一致的教育合力。因此,在平时的养成教育中,教师除了要加强学校的教育外,还要积极与家长联系,多方面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从而让幼儿在园里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得到进一步巩固。具体沟通方式:(1)通过开展家长会、家园之窗、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培养目标,以及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2)以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状况,针对具体情况协助教育。

参考文献:

[1]崔柳舒.关于幼儿教育问题之浅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4).

[2]杨先明.儿童早期教育与四个现代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4).

[3]田得文.养成教育的环境效应刍议[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

[4]王正可主编.阳光宝宝在成长.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7.

[5]叶小红.幼儿自控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针对德福考试写作部分的研究 下一篇:有的放矢做好班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