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时间:2022-09-08 06:17:24

谈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一、国外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

1、将社会资本引入政治领域所进行的研究

(1)在对社会资本的解释过程中将其引入政治领域。解释过程主要是指在对社会资本的界定过程中将其引入到政治学领域。代表人物是政治学家罗伯特•帕特南和肯尼斯•纽顿。罗伯特•帕特南将社会资本作为培育自由、民主的公民社会的基础,按照信任、内部规范、网络、协调合作、服务共同利益等要素构建起的公民参与网络,有助于加强更大范围的社会互惠合作,从而更容易“使民主运转起来”。肯尼斯•纽顿则在帕特南观点的基础上做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社会资本是构建在公民之间信任、合作、互惠互利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之上的;是一个将家庭私生活与工作、社区管理中的公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网络;是社会结构中有助于协调社会集体行动的社会关系。(2)在对社会资本的分析过程中将其引入政治领域。代表人物是詹姆斯•科尔曼和林南。科尔曼指出,社会资本通过社会规范、信任网络、公共利益等要素从而影响个体行动者,为社会结构中的个体行动者的行动提供便利。林南进一步阐述了行动者(个体或集体)如何在工具性需要或者表达性需要的驱动下与其他行动者进行互动,从而获取其他行动者的资源以得到更好的回报。

2、关于社会资本构成要素的相关研究

学者普遍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的、实体的、要素的有序集合。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包括义务与期望、信息网络、规范与有效惩罚、权威关系、多功能社会组织和有意创建的组织等。奥斯特洛姆则把社会资本看作是基于共同期望下,在知识、规则、规范达成认同基础上实现关系网络内部成员的良性互动。(1)关于关系网络的相关研究。部分学者侧重于社会资本中关系网络要素的研究。波茨强调社会组织内部个人凭借社会资本搭建的网络及服务结构内部个人的宗旨,可以在获取稀缺资源方面占有优势,侧重关系网络和内部人员资格的强调。帕特南主张在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建立基于相互信任的纵向的和横向的公民参与网络,并对破坏信任的人予以严肃惩戒。科尔曼强调了社会网络在培育社会资本中的重要性。林南则认为,社会网络是正式性较弱的社会结构的代表,在网络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利益节点,自我的社会资本则正是由嵌入这些节点的资源转变而成的。(2)关于社会规范的相关研究。制度、规范,作为规范、协调结构内部成员行为的重要准则,也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构成要素,引起了国外学界的广泛研究。从规范的效用方面展开研究,科尔曼主张规则、规范与有效的惩罚并存,共同作为规范结构内部人员行为的有效形式。正如他所说“:在某些自治体的村庄、公社以及部落社会中通过人们共同遵守的规范,限制某些行动,鼓励其他活动”;奥斯特罗姆则主张通过实现规则、规范、知识、期望的共享和认同来摆脱集体行动中面临的困境;福山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推进结构内部开展有效合作的非制度化规范;埃里克森认为,保持互利互惠的内部规范会推进组织总体利益的最大化。⑦(3)关于信任的界定。纽顿认为:“信任就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其他人不会故意损害你,而在最好的情况下,其他人将站在你的利益的角度采取行动”。

3、关于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互动关系的研究

美国社会学家帕特南(RobertPutnam)经过对意大利南北地区社会差异的调查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之间潜在的互动关系。北部地区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合作、公平公正的网络,公民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政府保持高效率、回应性、公平公正;南部地区则恰好相反,公民参与能力较低,参与意识淡薄,帕特南称其为“无公民心”。

二、国内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

1、关于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互动关系的研究

学者们认为,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促进的关系。王强从公民社会的角度指出,发育良好的社会资本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实现良性互动的重要前提,传统的家本位、伦理本位、依附权力的社会资本会严重制约社会管理创新的进程⑨;郑光梁则从政府回应性的角度指出,社会资本中所包含的网络、信任、互惠等构成要素,有助于在政治参与活动中实现公民之间、公民与第三部门、公民与政府之间的相互信任与互惠合作,同时,社会资本的组织网络又可以整合各种利益和要求,为申张公平正义、政府善治创造基础。⑩因此,他认为社会资本可以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胡洪彬从信任、规范、公民参与网络三个要素进行论证,指出信任可以增强政府公信力,促进公民遵守社会秩序,公民参与网络的形成可以协调公民参与,推动公民意愿的表达和权利的维护。陶国根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角度指出,信任社会资本可以强化参与主体的相互信任,规范社会资本可以规范社会管理格局的秩序,参与网络可以推进社会协同机制的形成。刘雅静则从意识形态领域展开研究,她指出,信任社会资本可以培养政府及社会管理参与主体的责任意识,推动行政伦理建设;规范社会资本可以强化公民的自我约束意识;参与网络可以强化公民的集体意识、大局观念及政治参与意识。这一切,都有助于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样,良好的社会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资本的健康成长。陈述飞指出,良好的社会管理体系对培育社会资本具有重要作用。社会资本存量为创新社会管理创造了优良的社会土壤和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的广度、深度和质态都取决于社会资本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管理体系有助于推动互利互惠、相互信任的公民参与网络的构建,从而从强化信任机制、构建服务网络等方面推动社会资本水平的提高。輯訛輥

2、关于社会资本构成要素的研究

在诸多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信任机制、社会规范、公民参与网络、互利互惠、民间组织等,但是,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表述和解释方式。刘雅静认为,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是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等。輰訛輥唐贤兴从社会资本的性质和来源角度指出,人际信任、制度规范、关系网络和互利互惠都是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輱訛輥陶国根在探讨社会资本发育存在的问题时指出,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信任”社会资本、“规范”社会资本、“公民参与网络”社会资本。赵曦对少数民族社会资本的内涵作出了界定,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一定的少数民族文化、道德伦理、宗族观念及民族和谐基础之上,蕴含于少数民族社会结构之中,并以成员间的信任和规范为保障。輲訛輥

3、关于社会资本发展现状的研究

从目前的社会管理实践看,社会资本无论从结构上还是存量上来看,都未达到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相匹配的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1)从宏观层面进行的理论分析。陈述飞指出,在目前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社会资本的发展缺乏兼容并包,呈现出非理性化、分布失衡、成分杂织的趋势。张凯兰通过对频发并不断扩散的趋势进行分析,指出信任危机已经影响到了社会和谐,以法律制度为代表的制度化规范和道德规范为代表的非制度化规范普遍缺失,加之官本位思想突出和参与机制缺乏,致使社会资本存在严重问题。(2)基于实证调研的社会资本研究。张弛指出,北京大兴区城乡结合部在实行“村庄社区化”管理前,社会资本的状况是伦理缺失、规范失效和关系网络弱化。輳訛輥胡洪彬以浙江省为基地,采取试点的方式对浙江省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的社会资本发育状况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在信任方面,从纵向来看,政府的公信力较高,但从横向看,民众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在规范方面,宏观上指导性规范较多,但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具体规范不足;从参与网络来看,公民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但缺乏参与能力。吴开松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一定的少数民族文化、道德伦理、宗族观念及民族和谐基础之上,蕴含于少数民族社会结构之中,并以成员间的信任和规范为保障、与传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内涵完全不同的一种资本形式。輴訛輥

4、关于社会资本培育策略的研究

如何将关于社会资本的理论创新成果应用到指导社会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去,从而实现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的良性互动,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1)整合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陈述飞、蔡潇彬、刘雅静都强调要整合社会资本,并从价值观、制度、社会等层面提出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公共价值),完善制度、规范,发展民间组织等第三部门等举措。(2)重构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部分学者侧重于对构建关系网络重要性的相关研究。吴东民主张将社区NGO作为社会资本的一种形式,通过合作模式、信任模式、互惠模式来突破社区治理困境。张弛认为,通过强化社会关系网络,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培育社会资本,推动村庄社区化建设。张凯兰等学者侧重于对规范社会资本的重要性的相关研究,将社会资本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非正式制度,纳入到社会管理创新体系当中去,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也有学者从完善机制的角度提出通过推进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来完善社会资本结构。胡洪彬从宣传机制、治理机制、工作机制和民间组织四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完善治理机制,提升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推进制度构建,完善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民间组织的能力建设,构筑社会管理的辅助平台等重要举措。輵訛輥(3)优化社会资本外在环境的相关研究。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资本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那么,通过构建适合社会资本成长需要的社会管理体制,是培育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途径。按照这个要求,唐贤兴提出通过完善法律执行,充分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及时回应民众需求,构建交流和沟通的互动平台等举措来适应和谐社会和社会资本成长的需要。(4)区域性社会资本发展研究。鉴于民族地区丰富的社会资本与政府管理能力的不足,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更需要发挥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吴开松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人际网络、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增强公民参与意识、创新乡村发展的互惠机制等五项适合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举措。

三、社会资本视角下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的评价

1、社会资本研究取得的成效

(1)研究是多层次、多视角、丰富和全面的。从研究的内容看,学者分别对社会资本的概念、主要构成要素、发展现状、培育策略及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互动关系展开研究;从研究的视角看,学者分别从内部构成、服务功能等视角展开研究;从研究方法的看,学者主要包含规范研究,也包括实证研究;从学科领域看,社会资本的研究横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甚至出现学科交叉研究成果。(2)突出了应用价值。学者分别从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为组织内成员提供工具性便利、推动组织内部成员的有效参与、构建组织内部成员的信任网络等方面对社会资本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和剖析。这样,更加明确了社会资本的研究导向,并给社会资本的研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2、社会资本研究过程中凸显的不足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是丰富、全面的,整个研究过程是深入的、不断向前发展的,但随着研究的推进,存在的不足也逐渐凸显。(1)研究方法相对单一、滞后。目前,国内外对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规范研究或者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模拟法等许多研究方法并未得到广泛而有效的运用。(2)社会资本的测量未引起重视。尽管研究中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从概念到构成要素到培育策略,但却忽视了对社会资本的测量研究,如果不能对社会资本进行有效的测量,就无法了解某一区域的社会资本的存量,有效运用社会资本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3)缺乏对社会资本的个案和比较研究。社会资本的存量是受区域限制的,社会资本的发展具有区域性和发展不均衡的特征。在目前的研究中,除帕特南对意大利南北进行比较研究外,国内外没有其他学者从事社会资本的比较研究。在个案研究方面,只有国外的帕特南、国内的张弛、吴开松、胡洪彬三位学者从事过社会资本的个案研究,其余的学者基本没有从事过社会资本的个案研究。事实上,顶层的理论研究是基于个案研究的,否则,缺乏可信度和合理性。

3、创新研究的建议

(1)重视实证研究,实现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有机结合。目前的研究缺乏基于调查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应摆脱传统意义上简单的个案调查,而是利用SPSS等统计分析工具对社会资本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等。这样,基于实证调研基础上的理论研究,才更有说服力及应用价值。(2)加强对社会资本测量方面的研究。以往的研究侧重于对社会资本宏观层面的研究,忽视了社会资本测量的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将社会资本的测量作为衡量社会资本存量及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管理创新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3)重视社会资本的区域性发展研究和比较研究。社会资本在不同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为此,要重视不同区域社会资本发展不均衡性的比较研究,例如,比较东部、中部、西部社会资本存量及发展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注重个案研究,为顶层规划设计提供思路。(4)重视民族地区社会资本作用的研究。一方面,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存量丰富但管理能力薄弱的现状,使得社会资本在社会管理创新的作用更加凸显。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存量丰富却未得到有效运用。加强对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作用的研究,可以使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社会资本的潜力。

作者:谭新雨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上一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研讨 下一篇:社会管理视野下社会安全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