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8 04:49:39

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

摘要: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顺应我国国情教育改革方向。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出路,是高校全面推进和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高校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和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必须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开展创业教育的相关对策。

Abstract: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way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to adapt to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an important way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meets the needs of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achieve self-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necessity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that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ust be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proposed measures related to enterprise education.

关键词: 创业教育;必要性;对策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necessity;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296-01

0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在探索之中。

1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

1.1 创业教育是高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出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的问题,要求把创业教育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加强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

1.2 创业教育是高校全面推进和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创业教育应该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素质教育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创新,创新以后的发展就落实到创业。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创业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毕业后走上独立创业或自谋生计的道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里,将创业精神和能力迁移到各项工作活动中去,使其在发展的道路上更有远见、魄力和创新精神。

1.3 创业教育是高校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和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即通过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大学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2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思考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除提高对创业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2.1 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师资建设一方面对现有师资进行相应培训。目前教师的培训计划大多倾向于学历教育,但随着社会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呼吁和创业教育的现实需求,培训的重点应转向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让成功企业家、政府官员及其他专业人士参与培训,这是利用社会资源快速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请有经验人士作为创业教育课堂教学的辅助师资。通过不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演讲来开展创业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业的精神和自信心,并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业欲望,使创业成为一种风气,成为他们奋斗的目标。

2.2 构建较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由于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决定了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包括理论课程的设置,也要有相应的实践平台。

在理论课程设置方面,各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减少专业课程,拓宽基础课程,加强通识教育;增加综合性课程,其中既包括文理工间有机结合的课程,也包括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使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开设足够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并有完善的选修制度和学分制度,为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系(校)选修课程创造条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综合性知识结构;单独开设创业课程,课程的开设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

在构建实践平台方面,首先要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必须同外界一些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事业等单位进行合作,共建教育实践基地,为创业构筑一个实践平台,有条件的学校也可通过“教科产”三结合的途径来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其次,充分挖掘“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的教育实践作用,鼓励学生将创业理念付诸实施。再次,鼓励学生参与并体验创业历程,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等现代社会创业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2.3 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前提。政府、高校和社会要形成合力来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这里包括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支持、技术支持、机会给予、资源共享等保障与支撑条件。

政府方面主要应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鼓励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支持创业教育组织的建立和开展,提供经费赞助创业教育竞赛、奖励接受创业教育学习的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等;高校要利用自身力量和社会资源营造有利于创业教育的校园环境。

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创新教育,个性、开创性、创新性和实操性是其根本属性,它不是局限于已给定的知识与理论的灌输,而是更加强调受教育者创新意识与精神的培养,创业能力与素质的生成。因此,确立起创业教育应培养学生自觉预测变化、积极应对变化的自主创业能力和素质的理念,其现实意义是走出创业教育局限于已有岗位自主选择和给定岗位就业的误区,使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获得根植于就业指导服务的全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蔡克勇.加强创业教育――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

[3]蒋义丹.创业教育――高校面临的新任务[J].教育发展研究,2003,(2).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高校国防教育中大学生抢险救灾意识与能力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