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

时间:2022-09-08 03:53:15

学习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

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是这位伟大的苏联科学家在其逝世前不久给联青年留下的忠言。在这封真理昭著与热情洋溢的信里,强烈地反映出他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对于科学的忠实,对于青年的关怀,以致谁读了也不能不被他的逻辑的力量所说服,不能不被他的热情的心愿所感动。

这封“词简意赅”的信,连标点符号在内还没有占满一千字的篇幅,但其内容却是那样的丰富而深刻。知道巴甫洛夫生平大概的人,就会知道这封信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从他毕生献身于科学与忠诚服务于他的祖国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巴甫洛夫对于青年们的那些希望,正是在他自己一生实践中所证明了的真理。巴甫洛夫这封给青年们的信无论在苏联,无论在中国,永远是引导青年在学习中前进的一种力量。

巴甫洛夫对于青年们的希望是些什么呢?

“首先,要循序渐进”。巴甫洛夫认定循序渐进是有成果的科学工作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他希望青年们要在积聚知识方面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习惯。

的确,巴甫洛夫自己就是一位具有严格循序渐进习惯的学者。一粒真理的种子,往往在他的心中能潜藏数十年之久,在数十年的悠长岁月里,他每一次发现的即使是微小的知识,他都不曾轻于丢弃,数十年来他积聚了无数的微小的知识,终于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成为科学上的伟大成果。他的关于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学说,就是这样循序渐进地发现了的。数十年来循序渐进的艰苦努力,这对于急于求成与好高鹜远的人,自然是不敢想像的,然而巴甫洛夫是“过来人”,他自己知道的最深刻。因此,他“一谈起有成果的科学工作所应具备的这个最重要的条件时,总不能不感到心情激动”。他强调地指出:“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你们从一开始工作起,就得在积聚知识方面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习惯。”

什么叫做“循序渐进”呢?巴甫洛夫指出:“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底初步知识研究透澈。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复的事情。”如果要问为什么非“循序渐进”不可呢?那就是因为人们认识的客观规律就是这样的,你要想认识什么,你就非这样去认识不可。在“实践论”中说:“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这就是人们认识的发展规律。巴市洛夫所说的先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澈,再向科学的顶峰攀登,也就是说的认识的发展规律;他所说的先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再动手搞后面的事情,也就是说的适应认织发展规律的具体办法。

“循序渐进”的道理,虽然是明显易懂的,可是有些人却往往不愿意这样去做。例如:有的青年常常急于求成,不按部就班,深下功夫。有些在学校里学习的青年,他们不是首先集中精力去充分领会自己的正课,却专喜欢阅读一些自己还看不仅的大厚本参考书,或者去旁听比自己高几年级的课程,其结果是大厚木参考书和高年级的课程既没有接受了,反把自己的正课也耽搁了不少,到头来只落了个两头空。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一步一步地下艰苦功夫才行。如果不老老实实地先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就“想入非非”,那就叫做“好高鹜远”。

“好高鹜远”的思想,就是想要一下子到达科学的顶峰,而不愿先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好高鹜远”的“方法”,就是没有充分领会了前面的东西就去动手搞后面的事情。因此,犯了“好高骛远”的毛病,就不可避免地同时要犯“强不知以为知”、或者满足于“一知半解”与“似懂非懂”的毛病。所以巴甫洛夫教导说:“决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那怕是用最大胆的猜度和假设作为藉口来掩饰。不管这种肥皂泡的美丽色彩怎样使你们炫目,但肥皂泡是不免要破裂的,那时你们除了羞惭之外是会一无所得的。”

如果不能自觉地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好习惯,就会自发的形成另外一种坏习用。这种坏习惯,会使人丧失艰苦努力的决心,以致于凡事不耐从头学起,不屈从小事着手;证书“不求甚解”,事事都想“速成”;常常“心猿意马”,可是“眼高手低”;有了“一知半解”,便“沾沾自喜”;遇到困难,就灰心丧气,终不免于变成一个“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人。所以巴甫洛夫教导我们说:“你们要养成严谨和忍耐的习惯。你们要学会干科学中的粗活。”

怎样学会干科学中的粗活呢?巴市洛夫指出:“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而巴市洛夫自己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地干了一生。在他对生理学研究的过程中,人体的每一器官,没有未经他研究过的,他以其研究、对此和积聚事实的结果而出版的“主要消化液工作讲义”一书,其中论列事实之丰富与创造之新颖,是没有另外一本生理学的书可以和它比拟的。他曾对出席第十五届国际在理学会的各个代表们说:“我的整个生活所包含的,无非是不可腾数的实验。”可见巴市洛夫获得伟大的科学成果,乃是其一生中研究、对比、积聚

事实的结果。因之。他以自己的切身经验教导青年说:“鸟的翅膀无论怎样完善,但若不藉空气支持,是不能使鸟体上升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你们永远也飞腾不起来。没有事实,你们的“理论”就是枉费了的苦心。”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谁要忽视了巴甫洛夫这一名言所包含的深刻意义,谁就会一无成就。在学习中,我们也常常警惕着自己:“可不要犯了教条主义,”可是,如果我们没有事实,我们就不免有陷入教条主义泥坑的危险。有些人在学习中,往往只满足于他所看到的书本上的几条“现成”结论,自己很少去独立地研究、对比和积聚事实。可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若干人的错误就是这样犯了的。这些人不去独立地研究、对比和积聚事实,并从其中引出结论,只是搬运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致使在历史上是对的东西。一经他们的手就准有错了,这些人就是教条主义者。在“实践论”中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些话,也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研究、对比和积聚事实的。

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都必须以大量的事实做基础。“但是在研究、实验、观察的时候,——巴甫洛夫指出说——要力求不停留在事实的外表上。你们不要提成事实底保管人。要设法洞悉事实发生底奥秘。要坚毅不拔地去寻求支配事实的法则。”巴甫洛夫的这一指示,乃是学习一切科学时的共同要求。我们不论学什么也好,其任务就是要从研究、对比、积聚事实中来寻求支配事实的法则。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事实的外表上,而不能从事实的内部联系中求得支配事实的法则,那就变成事实底保管人了。所谓事实底保管人,就是说他保管着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相互没有内部联系的感觉。事实底保管人,不知道事实发生底奥秘,没有抓住支配事实底法则,因而虽然自己也保管着许多事实,但这些事实对他来说,还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还不能用以解决事实的本质问题。经验主义者,就是事宜底保管人,他们停留在事实的外表上,而不从经验中专求支配事实的法则。也一再教导我们说:“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与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及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注一)又说:“‘详细估有材料’,从这些事实中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排列,也不足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注二)

上一篇:加快数据库商函业务发展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爱情原本是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