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时间:2022-09-08 03:03:19

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护理风险。方法 对以往工作中潜在的、容易疏忽的不安全因素加以分析,用护理风险管理连续识别,及时措施。结果 减少和降低了护理风险,保障了患者的安全,防止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结论 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对预防护理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风险管理;神经外科;护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c)-0138-02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对现有的或潜在的对患者、探视者、工作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即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因此,要有效的回避风险,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2009年1月1日始,该院护理部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1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制度、职责执行不到位引发的风险

护理服务有多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医疗护理中严格按照这些规章制度进行,则能有效避免和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有章不循,是造成责任风险的重要因素。如交接班执行不到位,可导致皮肤压疮的发生;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到位可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如未按级别护理巡视,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处理不及时引起纠纷等。

1.2 专科业务技术不熟练造成的风险

各项新技术的开展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实际护理工作中,个别护理人员专科技术不过关,加大了护理工作中的技术风险,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颅内出血患者不宜多搬动,要注意保护头部,尤其在翻身时动作要轻缓,避免因护理不当加重出血;急救操作不熟练,急救仪器设备不会使用或使用不熟练;对专科病情观察要点不知晓,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等。

1.3 护患沟通不到位造成的风险

神经外科颅脑患者因发病急、病情较重、预后差,很容易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再加上入院初期对环境比较陌生,对病情的发展、转归不了解,心理会极度紧张,此时他们对医护人员既信赖又怀疑,他们渴望医护人员能详细的向其介绍疾病的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预后等信息。这是,如果医护人员如不能跟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则有可能使护患纠纷产生,导致患者投诉,如护士护理不到位、态度不好、病情观察不及时、操作技术不熟练等。所以,病人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在抢救病人的同时,还应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住院事项、病情发展与治疗等情况,以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1.4 环境管理不善引发的风险

神经外科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存在精神症状,如烦躁多动。因此,医院环境管理不完善常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危险,引发医患纠纷。如床栏、约束带使用不当,或因陪护者离开等因素造成的患者坠床和管道滑脱;医院突发停水停电导致的抢救设备使用中断,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抢救设备故障;另外,恢复期的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因地面湿滑导致跌倒等都是造成医疗纠纷的因素。

1.5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造成的风险

疾病治疗经过及其治疗效果原始记录的病案是疾病诊断依据,也是判断医护人员治疗措施实施情况以及医疗行为是非的凭证。记录不及时不完善,一旦病人死亡,发生医疗纠纷时家属可指证护士观察不仔细、延误了抢救时机。

2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举措

2.1 加强风险教育,提高法律法规意识

建立健全护患沟通制度,要求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态度和蔼、服务热情,要求自己以一个要求,两个掌握,三个留意,四个避免,五个沟通方式为准则。一个要求是要求自己多与患者沟通,耐心地多听患者及其家属诉说,多向他们介绍相关病情、安抚患者情绪;两个掌握是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以及治疗情况和患者的医疗费用相关情况进行掌握。三个留意是对患者及家属的情绪,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医疗期望值,自己的情绪、态度控制的留意。四个避免是避免使用对方难理解的专业词汇,避免使用过激性语言和词汇,避免对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和压制,避免使对方强迫接受事实;五个沟通方式是交换性沟通,预防性沟通,书面沟通,集体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在抢救过程中为缩短抢救时间,需规定由哪个班次完成准备供氧吸痰装置、开放静脉通道、准备床单位、备血、剃光头(备皮)、陪送急查头颅CT等,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使与辅检科室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辅检结果的反馈。为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实行主动管理风险,尽量减少护理各个环节的风险。 为帮助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风险意识, 经常在科室学习中对一些护理安全方面的实例进行分析。为提高护士的法律法规意识, 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法律教育,懂得在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运用法律武器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2]。

2.2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科室建立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护士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重点督查制度落实情况。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制定专科护理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培训,明确各类紧急状况的处理程序,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2.3 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

护理警示标识是指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于生理、病理、心里、社会、环境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或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或风险事件发生,而制作各种有针对性、目的性、科学性的警示标识所采取的护理安全措施,使全员皆知,达到广而告之,让护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3]。标识的种类有:①药物警示标识:包括药物过敏警示标识及特殊药物如化疗药、高危药等挂特殊警示标识。②预防意外标识:包括防跌倒、防坠床、防管道受压扭曲等标识。③提示标识:如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标识、温馨提示等。

2.4 提高专科业务技术水平

护理风险时常在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处置、临床护理操作、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发生。对年轻同志加强规范化培训,加强三基理论及操作培训,科内组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病例讨论,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努力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更新护理方法,经常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专科知识的考核,病区制定专科护理常规、常见疾病观察要点以及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及观察处理要点,护理人员需要熟记。风险管理四要素护理人员应掌握即交流、同情、表格化、能力,有关颅脑损伤患者观察与护理的课件如如何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与应急措施、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颅内出血保守期治疗患者的病情观察,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等需由神经外科学科主任、年资高的护士准备,并在学习中进行讨论,以提高护士基本素质和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医护沟通效果。

2.5 规范护理记录

每1次护理行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利或不利的证据。神经外科病人大多数病情危重、变化快,要求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用药情况,如因抢救未能及时完成护理记录,应在抢救结束6 h内补记,并注明抢救时间及补记时间;对死亡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护士长、科护士长把关检查,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

2.6 履行告知义务,加强护患沟通

神经外科急诊入院病人较多且病情起伏大,患者及家属大多没有思想准备,对突发意外有焦虑或恐惧情绪,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会影响其对事物的判断。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使冲突发生的频率降低。尤其是行侵袭性操作前,充分体现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利,得到家属和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理风险防范和管理需要常抓不懈,要使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断的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持续健全,要深刻了解医护工作中存在的安全意识,提高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能力,使护理风险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郝改琳.风险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7(9):20.

[2] 黄芳.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初探[J].浙江创伤外科,2009,2(14):1.

[3] 韦玉.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9):17.

(收稿日期:2013-01-08)

上一篇:尿液起泡沫,警惕有肾病 下一篇:15例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