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事抗诉工作如何适应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

时间:2022-09-08 02:49:13

浅议民事抗诉工作如何适应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

【摘 要】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已于2008年4月1日起施行。修改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六章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较之原来的民事诉讼法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现行民事诉讼法不仅统一了法检两家启动再审案件的标准,而且对法院应当再审和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抗诉的标准更加细化,这样对再审程序适用情形的明确化和细化,大大增强了民事抗诉工作的可操作性。可见,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给检察机关民行监督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对解决长期困扰检察机关民行抗诉监督工作的困难,进一步推进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促进司法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事抗诉工作;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对审判监督程序的修改

民事诉讼法对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有三个渠道:当事人申诉、检察院抗诉、法院内部自行再审。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诉不一定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而检察院抗诉就必然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细化了应当再审的情形,规定了明确的程序和时限,有助于解决以前存在的“再审难”的问题。

(一)明确和统一了法院应当再审和检察院应当抗诉的标准。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对当事人申请符合本条所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的13种情形之一,普遍适用于三种渠道下引起的再审。特别是该条第二款“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时有贪污受贿、、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的规定,该款系从原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五)项演变而来,并增加了“违反法定程序”的内容。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内容的统一性规定,不仅对于保障当事人申诉权利的依法正确行使,而且对于解决好法检两家统一执法,特别是解决好法检两家对民事抗诉案件认识观点不一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抗诉标准注重实体和程序的统一。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13项再审情形,其中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一)至(五)项为证据类标准,第(六)项为适用法律标准,第(七)为管辖标准,第(八)至(十三)项为程序标准,可以看出,这13种应当再审的情形体现了实体和程序的并重,与原来的规定相比,程序性问题的内容有所增加,程序性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三)明确和区分了法院对当事人申请再审和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作出再审裁定的时限。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抗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再审的裁定。”

(四)进一步明确了抗诉案件的审级问题。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出现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这五种情形时,上级法院才可以交由下级法院再审,这就对下级法院审理抗诉案件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改变了以前普遍由下级法院审理抗诉案件的现象,对抗诉案件审级问题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和积极意义。

二、修改后的民诉法对抗诉工作的影响

首先,民事抗诉的范围得到了扩大。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将检察机关应当提出抗诉的情形由以前规定的4种扩大到13种,其中,“有新的证据,足以原判决、裁定的”这一项是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当事人申请法院再审的情形之一,而不属于检察机关应当提出抗诉的情形,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将当事人申请再审和检察机关应当提出抗诉的情形完全统一,“有新的证据,足以原判决、裁定的”也成为了检察机关应当抗诉的情形之一,这就意味着“有新的证据,足以原判决、裁定的”将成为检察机关抗诉新的抗点。由此可见,新的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抗诉的范围比原来有了很大的扩展。

其次,促进法院提高办理检察机关提起民事抗诉案件的效率。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抗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再审的裁定”。

最后,提高了抗诉案件的改判率。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了法院对检察机关提出抗诉案件的审级问题,明确了下级法院审理检察机关提出抗诉案件的范围,改变了以往普遍由下级法院审理抗诉案件的现象,提高了抗诉案件的审级,可以避开地方或部门保护,这一修改既顺应了实践的需要,又符合理性的逻辑,从一个方面提高了抗诉案件的改判率,增强了法律监督的效果。

三、民事抗诉工作今后如何适应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今后检察机关的民事抗诉工作可以说是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总的来说是给民事抗诉工作开拓了更大的范围和空间,作为民行检察工作者,笔者对民事抗诉工作今后如何适应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这一问题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扩大抗诉范围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将检察机关应当提出抗诉的情形从以前的4种扩宽到13种,这13种情形包括了实体性问题和程序性问题,且对很多应当抗诉的情形作了细化。

(二)提高民事抗诉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直以来,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检察机关民事抗诉是否应以当事人的申诉为前提这一问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的观点认为,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机关,不应该以“公权”干预当事人是否上诉或申诉的“私权”;而有的观点认为,民事抗诉是法律监督,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监督的对象实质上是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并没有干预当事人权利的行使。

(三)关注民生,促进民事抗诉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民事抗诉工作是通过监督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来实现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目的,因此,今后的民事抗诉工作仍应以关注民生为重点,加大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密切联系的民事抗诉案件的力度。在办理民事抗诉案件过程中,不仅要严格依法办案,维护法律权威,还应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切实维护人民权益,促进民事抗诉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作者简介:杨波,女,四川眉山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

上一篇:绿色物流在我国的实际应用研究 下一篇:如何激活小学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