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从行走开始

时间:2022-09-08 02:12:14

舞蹈――从行走开始

目前的舞蹈教育,从学前的舞蹈启蒙到中专的基础教育,再到大学的本科教育,都为塑造形体、培养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内心表现力和对外部世界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世纪70年代在欧美兴起了一种即兴舞蹈,它给已有的舞蹈教学输入了新的血液,丰富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即兴舞蹈从内心和感悟中“倾听身体的律动,倾听动作自然的流动”,这种从内而外的释放与展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激情。

一、行走的伊始与价值

(一)从行走开始

舞动从人类的童年开始,始于爬行与直立行走。求偶、祭祀、天、地、神、灵是最早的舞蹈形态。行走中的蹦跳、扭动、对动物和生产劳动的模仿等都是人类舞蹈的启蒙。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现代艺术的发展,有时我们只在意动作、结构、舞姿、形态,而忽视了最初的“行走”。对于任何一个舞蹈学生而言,最为熟悉的常规动作无非是从舞台的这一角走向那一角,然而这只是常规、刻板化的进行着所谓的舞蹈“行走”。从五岁的舞蹈启蒙教育到大学毕业的十余年,舞蹈学生每天都需进行芭蕾、现代舞、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等的行走练习。然而何谓真正意义的舞蹈行走?

放松的站立,调整呼吸、闭上眼睛、感受身体的重量、静心倾听自然的声音和自己的心跳,慢慢的迈出一步,再迈出一步,用脚去感晤整个世界,激发自己的想象。是光、是雨、是风、是沙漠、是水、是心的幻影,用心找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影子,驰骋无限的想象,感觉到自身的舞蹈。此时的行走就已不再是简单意义的行走,而是意念和理想的行走:用身体、用力量、用心的行走,这种情景和动作的千变万化,就构成了舞蹈的行走。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有些人急匆匆的走过,有些人走而又停,停顿间就构成了千变万化的节奏、画面和情景。舞蹈学生学习舞蹈,要注重生活的生动,不要急促而过,不要忘记了停下脚步悉心体味生活……这是教育学生重新学习舞蹈行走的原由与意义。

(二)心和想象力

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人的思想情感通过肢体的语言表现出来,心的行走,是让人的思想情感设定在表现的情境中,思考为什么而舞,以身体和心的想象来跳舞。达到以心习舞、以境而舞。

心和想象力的行走,是让舞者从形体的舞动开始,就关注情感,关注生命。注重舞段、造型、情景的内在含意。皮娜-鲍修的《春之祭》,张继刚的《一个扭秧歌的人》,贝雅的《生命之歌》,吉里安的《唱诗班》。这些经典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历久弥新,是创作的主题、编导的立意,结构的合理、舞段的新颖,达到舞台的完美展现;是内在集动作、思想、情境及表现与外在张扬为一体,使作品由内而外、散发出舞蹈独特的气质与吸引力;是情境结合个体与群体、象征与表现、抒情与浪漫、悲情与喜悦的人生经历;是风格彰显了舞蹈表现的内心视像、人物造型、风格样式、舞美音乐等语言特色。人的想象力的行走,是让我们打开心和身体的构造,充分展开想象,使内心的幻象动作得到完美形体展示。“心有多大,天地就多大”即喻示了艺术想象的重要作用,想象的流动推动舞蹈创作与表现。

(三)呼吸与节奏

舞者的舞蹈,是受身体支配,呼吸节奏在舞蹈的行进过程中十分重要,呼吸使舞蹈流动更加精彩。呼吸调节着人体的器官,补充体力和韵律,而节奏是在呼吸的控制下。有效的表现动作及舞段,同时节奏也调节着呼吸让动作充满了变化更加的张扬,大与小、柔与刚、快速与缓慢、强弱的对比。呼吸的流畅,在舞蹈进行过程中至关重要,保持呼吸的自然与控制使动作、舞段变得自然、有张力、有光彩、有激情和表现力。而呼吸紧张、动作不顺畅、僵硬、动作和舞段造型连接不起来,缺乏表现力和张力,最终导致舞蹈作品整体的偏颇与不和谐。内心的节奏,是一个舞者成熟与否,舞台实践经验和人物情感设计能力的标志。过分强调舞蹈表现中音乐节奏对舞蹈的推动和影响,从而产生了“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论断,其实不然,音乐固然在舞蹈作品中必不可少,但绝不是舞蹈的灵魂所在,内心的节奏和律动才是动作、舞段和人物情感表现的先导与灵魂。

这个节奏由心而动,心神行走,由情而动,人舞相融,是谓呼吸与节奏的行走,它是流动与内在的联系,是生命本体的自然连动.相互作用,又相互推动。呼吸、节奏是内心和肢体的完美统一,是音乐、动作、舞段合而为一的高度体现。松弛、顺畅、有激情、有张力:柔与刚、梦幻与现实、激情与震撼都在这呼吸与节奏之间盘旋、回荡。

二、行走的境界及载体

(一)教师在舞境中行走

当一个舞蹈动作、舞蹈组合开始在舞蹈教师心里酝酿,当一个动作和画面逐渐清晰,当涌动的心把呼吸和节奏变成训练组合,当一切的一切构成了一堂完整的舞蹈课……教师的工作才真正的开始了。他要为每一个动作连接思考,为每一个动作调度构思。在舞境中行走,教师用心和全部情感与智慧去感悟这个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体会丰富多彩、无边无垠的精神世界,用人体和哲学观念解读人生,解读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有训练价值的每一个如诗如画的动作打动自己,然后使学生领悟。舞蹈教学与组织课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整天教学内容确定之后,要寻找适合学生水平的训练动作,巧妙地将最有训练价值的动作编排组合起来,使学生肢体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高、艺术表现力得到提升,同时让舞蹈之意境现于教室。教师有时为了一个动作。一个造型,一个舞蹈组合。常常会夜不能寐,一旦顿悟,激情奔涌,奇妙的语汇和舞境,如同神来之笔,瞬间一挥而就,令人感受到天才和人类结合的完美艺术境界。行走舞境,要寻找合适训练的动作、造型、舞句等。针对学生要寻找到最准确、最有训练价值和激情的动作。这样的选择往往需要无数次的思谋和反复的体验,可能开始寻找到的只是华丽、充满炫技的造型和动作。一旦找到,也许是最简单、最直白的语言和动作,这样的寻找更接近于我们表现的准确的语言,让动作更有训练价值。有时丰富的组合动作,比不上一两个简单而实用所谓动作。穿越舞境,是超越自我的平庸、浮躁,从而简单的表现语言。

舞蹈是人体的艺术,有训练价值的动作、充满艺术表现力的组合来源于教师的智慧,舞蹈的语汇来自于舞者的想象,在舞境中行走,教师的思维更加灵活、深邃,最终使舞蹈学生用肢体语言和动作语汇,更好的表现爱与恨、忧郁与思念等等。任想象无垠飞跃,用心将单一的舞蹈动作构制出舞境。

(二)舞者在舞台的表现中行走

舞者的行走,是表现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是舞者将梦一般的幻境呈现给观众,与之分享那激动人心的瞬间和华彩。舞蹈使舞者成为造梦者,舞者又从光环照耀下变成了情感、舞境的参与者。随着舞台的华丽,灯光音响的震撼,舞者的表现和任务更多的服从于舞台,服从于剧情、服从于舞段的综合体现。音乐的表现,技术技巧的完成及准确的舞台动作、造型、舞句、舞段的定位要求舞者较高的综合素质。当教师把构思好的作品交给学生来排练,学生的任务,首先是完成教师意愿下的动作、舞句、舞段:熟悉音乐、节奏、人物的内心体验与外部放大,不断靠近人物的情感、语汇、风格及舞蹈的定位。编导教师一般是和学生共同创造,在试排的过程中不断地的寻找、筛选,反复的实验哪个语汇更准确、更浪漫、更富有象征性和舞蹈的技术含量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学生熟悉音乐节奏,舞句、舞段的风格与走向,情感及舞蹈情境中连接与转化,在千百次的寻找中找到编导教师所需要的情境、舞句、舞段和技术发挥。这种寻找也是学生创造和升华的过程。舞者在舞台表现中的行走,是其身心的全部投入,是激情与动作技术的完美展现。这个行走是思想的流动、技术与舞境的流动、音乐与舞蹈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的综合流动。

从行走开始,用舞者的双脚感受自然,用心体味世界:心的行走,舞的行走,是一个舞者走向辉煌的必然道路。千百次的修炼,是让舞者的心更接近于自然,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所表现内容,更加完美的呈现艺术的创造与表现。从行走开始,是舞者从自然走向艺术,从艺术回归自然升华的美妙过程,了解自己的心声,倾听身体的语言和节奏。从行走开始,让我们回归自然走向艺术的殿堂。

【责编/程诚】

上一篇:地中海的浪漫风情 下一篇:更好的自我=坚持?VS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