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追问艺术刍议

时间:2022-09-08 01:50:48

小学数学课堂追问艺术刍议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追问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堂追问的价值,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紧密联系生活、设置悬念,通过有效的追问来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探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96-01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活跃数学课堂,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其深入探究,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只有把握追问时机,让其达到最佳效果才是硬道理。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追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对新知自主探究的动力,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追问,是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催化剂”,能诱发和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案例: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创设这样情境:一天,小兔们去羊村找小羊玩。羊妈妈热情地招待了小兔们,上菜园拔了整整130个又大又脆的萝卜,并吩咐小羊分给小兔们吃。可怎么分呢?小羊数了数,共有30只小兔。于是小羊找了树枝在地上列起了算式:130÷30=4.....1,小羊指着上面的4,说:“你们每个拿4个萝卜,我就吃剩下的1个吧!”小兔子们纷纷点头同意,直夸小羊懂事大方,然后各自拿走了自己的一份。结果小羊发现剩下的萝卜不只1个,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利用生活情境,给学生留下“追问”的动力。

二、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精心设疑、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追问”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又有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为即将学习的知识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精心设疑,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追问”探究。

案例: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我从“乌鸦喝水”的故事入手。乌鸦用什么方法喝到了水?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师看准时机导入“到底是为什么呢?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教师设置悬念,质疑、激思,有效地培养学生“追问”探索。

三、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从思路的疑问处,引导学生“追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课堂小结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问,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追问”能力。

案例:在教学《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时,教师说:同学们,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把数学广角的数学问题都解决了,我们马上就要离开数学广角了,今天在数学广角里你最满意自己的什么表现?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就能够激发学生 “抢着”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追问”热情。

四、在思考障碍处追问――拓展思维活度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思维受阻的现象,对于一些数学问题没有思考的切入点。此时,教师要善于通过追问的方式来给学生的数学思维搭一个“脚手架”,从而拓展他们思维的活度。

例如,在教学“6~10”各数的认识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道拓展习题:以下一组数中,哪一组与其他组是不同的,请打上“√”。

①5 6 7 8 ②6 7 8 9 ③9 8 7 6 ④7 8 9 10

设计这一道题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小学生对“6~10”的数进行顺着数和倒着数,目的之二是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很低,对于在这四组数中哪一组不同找不到思考的切入点,出现各种各样的答案。此时,我追问:“请大家先读一读这四组数,想一想在这四组数中每一组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这样,通过追问有的学生发现在这四组数中第一组、第二组和第四组都是越来越大的,而第三组是越来越小的;有的学生发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四组都是顺着数,而第三组是倒着数。因此,第二组数与其他组是不同的。以上案例中,当小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通过有效追问帮助他们找准了数学思考的切入点,通过数学活动来解决数学问题,拓展思维活度。

五、变换方式、形式多样,引导学生“追问”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现实中的数学知识,并探寻数学问题。

1、教师给予暗示,引导学生“追问”。“好玩、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数学课题往往隐藏值得追问的内容,上课时告诉学生今天上课的内容在课题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题中猜测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根据课题预设问题。2、注重生活细节、掌握技巧,引导学生“追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就是让学生从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把握数学思想或者数学的思路,在知识的迁移中提出问题,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3、扩大知识面、在实践操作中“追问”。学会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在学习《起跑线》时,教师带学生到操场,对学生说“同学们,你能根据这个操场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就提出了:操场的面积是多少;操场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每条起跑线都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呢?然后让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操作、交流,引出学生深层次的数学见解,这样有利于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门值得永久探究的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探索思考的时空,鼓励学生主动质疑“追问”,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逐步养成“多思、善问”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翻转课堂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探析 下一篇: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