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态变化中观情感波澜

时间:2022-09-08 11:58:08

在神态变化中观情感波澜

【名家佳段】

道静竭力使自己镇静下来。一种油然而生的尊敬与一种隐秘的相见的喜悦,使得她的眼睛明亮起来,她靠在桌子边,还带着刚才的羞怯、不安,小声说:“卢兄,这些天,我读了好多书,明白了好多事,我的精神变了……”她红着脸不知怎样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沉默了一下,看见卢嘉川并没有注意到她的慌乱和激动,于是她才完全镇静下来,开始向他报告起她所读的书,这些书所给予她的影响,以及她心情上的变化来。她越说越高兴,渐渐全部消失了刚才的慌乱和不安,神采飞扬地歪着脑袋,说:“卢兄,多么奇怪呀!怎么这么快我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好像年轻多啦。”

(选自杨沫《青春之歌》)

马斯洛娃走到门口,还没有看见典狱长,聂赫留朵夫却看见她了。她脸色红红的,精神抖擞地跟着看守走来,摇头晃脑,不住地微笑着。她一看见典狱长,脸上显出惊惶的神色盯住他,但立刻镇定下来,大胆而快乐地向聂赫留朵夫打招呼。“您好!”她拖长声音说,脸上挂着微笑,使劲握了握他的手,这跟上次大不一样。

(选自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就在两三个钟头之后,将要去会见一个虽不是爱着却是打动了自己的心的男子,实现那几乎延续到半年的想望:这在她是从来不曾经验过的。她一会儿嫌时间悠长;一会儿又感到它跑得太快了,从帘纹里映进来的日影为什么越来越偏斜呢!她开了壁上的小圆洞窗,见田野、丛树、村屋仿佛都笼上一层微微跳动的炎热,反射着刺眼的光。倏地把窗关上,又去梳理那新挑下来剪齐的一排额发。有了那一排额发,更增加秀逸的风姿;尤其是从侧面看,那额发配合着长长的睫毛以及贴在后脑勺的两个青螺一样的发髻,十分妥贴地构成个美女的侧面剪影。忽然,她从镜子里注意到自己的脸色红红的,眼睛里闪着喝醉了似的异样的光,一缕羞意透上心来,眼睛立刻避开了镜子。

(选自叶圣陶《倪焕之》)

【借鉴点】

如果说人物的外貌是一幅固化的画面,那么神态的变化则宛如流动的风景。就如同样写笑,或许有的人笑得放肆,有的人笑得含蓄;有的人笑得自在,有的人笑得尴尬。三位名家的这三个片段,至少能够给我们提供两种神态描写的技巧:

技巧一:抓住重点,细绘神态。写人的文章,不一定需要进行神态外貌描写;但如果描写神态,就得绘出人物神韵。有时为了需要,我们可以围绕某一特征反复进行描写。如《复活》里的这个片段,作家重点刻画的其实是人物的“笑”。当马斯洛娃还没有看见典狱长时,脸红红的,不住地微笑着;一看见典狱长,则完全是另一番神态了,虽然也是“挂着微笑”,但“脸上显出惊惶的神色”。一笑之间,让人物形象顿时变得饱满了。《倪焕之》一文里人物照镜子时的神态,也是妙不可言。文章先写人物“注意到自己的脸色红红的”,继而说“眼睛里闪着喝醉了似的异样的光”,最后一个“避”字更将人物的眼神写得光彩夺目。两个片段,虽然一则只是写人物之笑容,一则只是写人物之眼睛,但由于描绘深入,人物宛若眼前。

技巧二:关注变化,写活神态。人物神态描写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一个“活”。而要写活一个人的神态,重点又在要展示出其变化的过程。如《青春之歌》里的这个片段,为了展示人物相见时的那种“隐秘而喜悦”的情感,作家先说她的眼睛“亮”了起来;一番紧张的对话之话,脸不禁“红”了起来;当她越说越高兴时,整个人就变得“神采飞扬”了。正是通过神态的这种渐变,让人物不断变化的心理跃然纸上了。另外两个片段也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技巧,无论是马斯洛娃的一“笑”、一“惊”,还是叶圣陶笔下人物的一“看”、一“羞”、一“避”,均将人物或紧张或羞涩的心理展示得淋漓尽致。这种动态的描写方式,让读者欣赏到的就不再是呆板的外貌,而仿佛是一幕幕流动的人物风景。

【快乐仿写】

她往我的脚上浇着一汩汩细细的水流,又用手轻轻地搓着,一股股热气在脚边飘散,空气里满是松木的香气。“妈,辛苦了。”我由衷地说道。一刹那间,仿佛看见她嘴角上扬,眉宇间淡淡的愁绪也在倏乎间消逝得无影无踪。“不,女儿更辛苦,做功课多累啊!”她一边说道,一边捧起我的脚,用褐色的毛巾轻而缓地擦拭着。又将我的脚放入鞋中。“让女儿舒服点,妈妈辛苦点又算啥。”镜片再次模糊,不只是因为水汽的缘故。

(刘华《因为有爱》)

她停下来看了一下,看有没有人注意着她。接着便小心翼翼地朝四周望了望,眼睛里流露出一种紧张不安的神色。可是她看见克莱德正凝视着她,他眼睛里显出得胜而柔和的神色,嘴边微微一笑,表示欣然同意的意思,她马上觉得心头摇摇晃晃,好像过去由于心脏和神经收缩而缩紧了的血液,这时候突然流淌起来了。

(王林《刻骨铭心的那一瞬间》)

在家乡,一弯又一弯的是崎岖的山路,一片又一片的是葱绿的树林,一次又一次的是小杨的身影。在春雨绵绵的季节,在我和小伙伴们走过一道道山峦的时候,就会在那说远不远,说宽不宽的沟口对岸看见小杨老师的身影。他总是在看见我们的一刹那咧开嘴笑得像朵黑牡丹,然后便站在那座摇摇欲坠的独木桥上,跨开步子,用他那宽厚的大手把我们一个个地从沟的这边抱向学堂那边……(胡亦然《成长路上有双美丽的手》)

走出花园,她上了一辆观赏夜景的大巴。进入车厢,所有的人都为她让出了一条路,维纳斯一边颔首微笑,一边往里走。走到车尾,不料大家给她让出的座位上赫然写着“残疾人专用”的字样。维纳斯带着尴尬的笑容刚坐下,后座又传来了窃窃私语,有人在惊叹她的漂亮,有人在惋惜她的残缺,还有一个人悄悄地说了句“中看不中用”。声音很小,可还是一字不漏地传入了维纳斯的耳中。顿时,笑容僵在了她美丽的脸上。在大家的注视下,维纳斯匆匆逃下了车。

(柴智花《维纳斯的眼泪》)

走在整齐平坦的马路上,小男孩兴奋地指着天上:“爸爸,快看,星星!”父亲乐呵呵地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在月光的照耀下,父亲的眼角有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皱纹,像泛起涟漪的河水,流向远方……父亲指着那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楼,低下头,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孩子,看到那一幢幢楼房了吗?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无法实现,你懂吗?”小男孩盯着父亲的眼睛,重重地点了点头。

(徐静《梦与行动》)

史老师开始讲课了。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他的眼睛虽然不大,但是富有感情,充满光彩。每当讲到重要之处,他身体挺得直直的,眉毛高高地挑起,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家。他加重语气,放慢速度,捏着粉笔的手有力地在空中挥了半圈。

(张旷旗《那些快乐时光》)

“我多想再在操场上奔跑,再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再在溪边玩耍,再去郊游,再和同学们嬉闹,我真愿付出我的一切!”她越说越激动,脸上出现了两朵红云,她的眼睛不是在看我,而是在看遥远的不知名的东西。“可是……”她说到这儿,脸上的红云褪去了,她平静下来,又说:“可是我不能了,你还能,春儿,替我吧,替我做这一切吧!你能吗?”她用她那纤细的手指捏住我的手,用她那双诚恳的眼睛望着我。

(周春晓《生命之花》)

快要上车时,身后传来了奶奶的叫声:“娜娜,娜娜,等一下。”我看见奶奶拄着拐杖蹒跚地向我走来,她的身子左右摇晃着,显出很费力的样子。她脸色苍白,苍老而稀疏的头发被风吹得很凌乱,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我知道她腿脚不灵便就赶忙去扶她。她手里紧紧地捏着10元钱,颤巍巍地对我说:“刚才我忘了,怕你到学校没钱……幸好你还没走。”说完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马娜斯《那让我忽视的爱》)

【片段升格】

从神态描写上看,你能说出下面这个失误片段的问题在哪里吗?

老师笑着走进教室,我们也跟着笑了起来。看来,老师今天蛮高兴的。可当他查看了讲台上的作业后,笑容顿时消失了,他沉着嗓子问:“谁没交作业?”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空气像被冻结了。一位同学悄悄地站了起来,将作业本慢慢地递了上去。也许是这位同学的作业做得不错,老师才没有责备,于是老师又开始讲起课来。

这段文字,虽是文从字顺,但老师的形象却刻画得并不成功。为什么呢?关键是没有形象地展示老师的神态特点。如写老师走进教室,只是简单地用到了一个“笑”字,而对老师神态的描写过于简单,无法展示老师的魅力;又如描写老师生气时,虽渲染了课堂的气氛,却缺少了对老师神态变化的细腻雕琢。修改后的这个片段,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快看,老师春风满面地走进了教室。望着他嘴角露出的微笑,我们也不由得跟着笑了起来。可大伙还没晃过神来,“啪”的一声,他把书往讲台上一拍,一片阴云顿时浮上了脸,严厉的眼睛阴森得可怕。“谁没交作业?”他沉着嗓子问。教室里鸦雀无声,空气像被冻结了。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一位同学红着脸,怯怯地递上了作业本。老师接过本子,用挑剔的眼光看了起来。他……他紧锁的眉头居然慢慢舒展开了,面部神色也逐渐和缓,还禁不住称赞道:“不错,不错!”

这个片段,讲述的虽然只是短时间内发生的故事,但由于传神地抓住了人物神态的变化,从老师面部的变化中反映了他或“喜”或“忧”的情感变化,人格形象格外逼真。

上一篇:珍惜那一份友谊 下一篇:先学后教再探索:“学本”的开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