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再探索:“学本”的开发与思考

时间:2022-10-21 05:57:14

先学后教再探索:“学本”的开发与思考

摘 要:“先学后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围绕“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结合实践经验,阐述如何开发“学本”,如何以“学本”为载体促进学生有效地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先学后教;“学本”开发;自学导航

一、开发“学本”的背景

“先学后教”有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促进教学环节的有效落实,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出“先学后教”是对“教与学的关系”的认识的觉醒。近些年,在国内已有很多学校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与尝试,做得特别有影响力的如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学校。这些教学改革的根本理念都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这些实验都为我们这个设想的提出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同时也给我们很多借鉴与启发。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以及背景的分析,我们进行了在小学如何开发“学本”,让学生预习以及如何利用学生预习产生的问题推进课堂教学的研究,以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教师的“教”切实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二、开发“学本”的理论依据及其意义

“学本”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的促进学生有效自学的本子,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学本”的开发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1.能引导学生更有效地预习,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对所学的知识意义进行主动建构。

2.通过“学本”的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优秀的学习品质。

3.通过“学本”的相关实践与研究帮助教师树立“以学定教”以及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教学观念。

4.通过研究开发的“学本”以及实际运用过程中总结和提炼出的经验为其他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借鉴意义。

三、“学本”的开发与尝试

我们的实践与思考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自学本”

开学初,我们在四年级开始尝试着去做,提前一天给学生布置要自学的内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把学到的知识记录在一个专用的本子上,其实就是每位学生给自己准备的一本专门用来记录自学所得的练习本,我们把这个本子叫做“自学本”。

出现的问题:有些学生做得比较好,能做到自己自觉、自主、有效地进行预习,完成“学本”,能够清晰地总结出主要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我们给学生布置了四(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先自学,有的学生罗列出了他认为重要的本课知识点;有的学生只会抄抄例题,以为这样就是自学;有一些学生会给自己编一些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但大部分学生只能用很笼统简单的语言去概括自学到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该怎么自学,不知所措。

发现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后,我们就思考: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该做些什么?我们试图通过老师设计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学,有效自学。

2.第二个阶段——“学本”

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依据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内容进行了学本的开发,初步形成了学本的内容体系和学本上引导学生自学的“问题”设计。学本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模块:

(1)第一模块——“老师带我学!”

这个模块包括“自学时间”“自学内容”“自学导航”“自我梳理”“课外链接”“满意度评价”。

“自学导航”是教师参照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水平及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及所要达成的目标设计3~4个问题,学生可以在阅读课本后,尝试着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便上课时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例如,在引导学生自学“加法运算定律”一课时,教师在“自学导航”中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①在例1中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从例2中你读懂了什么?

②加法的运算定律在计算中有什么用处?例3中“115+132+118+85”计算时先要用什么运算定律,再用什么运算定律?你还能举一个使用加法运算定律的例子吗?

③归纳出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你能推想并理出其他的运算定律吗?比如,乘法、除法……试试看!(你也可以用字母或符号表示)

“自学导航”的问题设计使学生自学时有了方向标,使自学更有效更高效,而不会停留在第一阶段的“盲目、无所适从、无从入手”的状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回答完老师设计的问题后,学生还可以把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收获、知识点等收录在“自我梳理”里;把在课外学到的与这节课相关的知识、有趣的题目记录在“课外链接”里;每预习一课,还能得到老师的一次“满意度评价”。

(2)第二模块——“我自己也会学”

我们选择了四年级下册中的八个课时分别给学生设计了“自学导航”。怕学生会养成依赖教师给出问题才去自学而不会自己自主提出问题的习惯,所以,我们又设计了第二模块“我自己也会学”,引导学生把第二天老师会教到的内容先自学一次,把自学得到的知识记录下来,也可以尝试着像老师一样给自己提一些问题。自学能力与自学习惯到底有多强?在这里,学生可以一显身手。试图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习惯,逐步过渡到高段完全脱离教师的“预习导航”,自己独立自主进行有效自学。

(3)第三模块——“我还会单元梳理”

一个单元教学学习完毕,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使所学知识更有系统性、整体性。要求学生把自己梳理出来的这个单元的重点写在“主要知识”中,也可以根据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画出心目中的单元知识关系图;再把自己容易错的、经常错的题目记录在“典型错题”里。在期末的时候,学生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最薄弱的地方。

(4)第四模块——“我自己的学习空间”

引导学生把课外所学到的感兴趣的数学名题、著名的数学公式、喜欢的数学趣题等记录下来,下课时与同学一起讨论、共同分享。引导学生多进行数学方面的课外阅读与学习,给学生创设课外学习的空间,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

为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变化,国家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要求引导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理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必须让学生在掌握了后续学习的知识基础上,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开发“学本”的最终目的便是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学本”中的四个模块都是紧紧围绕这一宗旨而设计的。

四、构建以“学本”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框架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但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并没有真正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起点上,而只是建立在教师自己对学生的知识逻辑起点的分析与生活起点的估计上。教师只能凭经验预测判断学生学习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而无从了解真实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与困惑,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课堂中学生真正思考的时间较少。

“学本”为学生的课前阅读数学课本与思考问题提供思路与平台,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学本”了解每个学生“学”的情况,让教师的教真正建立在每个学生“学”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利用“学本”有效推进课堂教学呢?我们提出了建立在“学本”基础上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问题解决式”教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尝试。

“先学后教—问题解决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其本质是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先学后教—问题解决式”教学中的问题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与问题以及教师在深入解读教材后补充的问题。

“先学后教—问题解决式”教学遵循了建构主义理论,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它以充满“问题”为情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各种冲突与和谐、破坏与创造很大程度上既实现了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建立在“学本”基础上的“先学后教—问题解决式”教学可以充分体现以学定教、关注每一个学生,也充分体现了我校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

参考文献:

刘金玉.紧张:课堂“高效”的标志[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8).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上一篇:在神态变化中观情感波澜 下一篇: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