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学例题

时间:2022-09-08 10:53:26

活用教学例题

摘 要: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合理、创造性的使用,让教材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6-0062-02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那么,怎样才能让教材合理、恰当地为教师所用,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呢?这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亟待研究、探讨的问题,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

一、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让例题恰当地为我所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参与空间,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合理地“活用” 教材,给数学课堂赋以“生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显数学教学效果。

教学六年级上册“发芽率”例题时,老师根据生活实际创造性地更换了原来例题:(左图为教材例题 右图为老师活用例题)

那么,为什么没用书中原有例题呢?老师分析说:第一,这三类种子的发芽率不容易计算;第二,三种不同作物的发芽率,不便于学生体会发芽率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因为买种子不仅要考虑发芽率的高低,更重要的还要考虑作物的经济利益,比如今年大蒜贵那就买大蒜种子,经济利益超过了发芽率的作用。因此,老师就将原有例题更换成了A玉米和B玉米,包括数据的运用都动了一番脑筋,可以很好地体现以下两方面的价值:

首先,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学生可以用除法先化小数再化百分数的方法:■=46÷50=0.92=92%。还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这两个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直接化成百分数:■=■=92%。这样的计算过程既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又渗透了计算技巧。

其次,更好地体现了发芽率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计算后,老师提问:A、B两种玉米种子,价格相同,你觉得买哪种更划算?学生自然会想到根据发芽率的高低来选种子。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继续质疑:A玉米发芽46个,B玉米发芽只有19个,为什么还选B玉米呢?让学生体会到发芽率是两个数量之间的比值,不能单纯看某个数据的大小来比较。

二、灵活取舍教材信息――让知识更利于学生理解

教材只是一个依托,教学要借助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掌握新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信息进行合理、灵活地取舍。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二小节“解决问题”所提出的问题

(1)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这道题来源于生活原型,是希望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一位教师运用后,却没有出现预期效果,当时他在随笔中写到:记得当时我出示了例题,然后让学生从中挑选有效的信息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可意想不到的是,很多学生思绪混乱,根本挑选不出所需要的信息。我在此浪费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到最后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理清思路,本来设计的练习题也没有做,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单位“1”未知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而这道例题所提供的信息繁杂,学生对此类型应用题还很陌生,所以,从中选择有效信息就非常困难,更有一部分孩子本来对分数应用题理解起来就很费劲,再增加这样的难度他们就更乱了,看起来在第一课时就把例题照本宣科地“拿”来让学生自己选择有效信息解决问题是行不通的。

今年再教学这节课,我校的两位老师都吸取了去年的教训,试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案。

第一种:老师直接对信息做了取舍。仍然是两组信息同时呈现给学生,但没有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己去选择信息,而是老师对信息做了取舍,直接把有效信息勾画出来,和例题中的问题组合在一起,学生再解决问题,由于没有其它信息的干扰,非常顺利地掌握了此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然后又在练习中设置了一道相类似的题目,由学生选择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这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种:换掉原有例题,将原有例题换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如:六一班男生20人,是女生人数的4/5,女生有多少人?从这道例题入手,帮助学生理清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后,再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进行练习,从易到难,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教师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教师只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创造性的合理使用,才能让教材更好地为师生服务,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上一篇:我国创业板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实证研究 下一篇:浅谈海明威短篇小说A Day’s Wait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