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哲学理念

时间:2022-09-08 08:25:42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哲学理念

【摘要】文章将对立统一、普遍联系、理论联系实践和发展等哲学观念应用到城市空间设计中去,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点入手,认为对立与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本质,普遍联系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要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

【关键词】公共空间设计 对立统一 普遍联系 理论联系实际

哲学思想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自然科学、社会学和思维意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唯物主义强调思想应源于生产实践,指导并高于生产实践。而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更为人性、合理、科学和系统的设计方法,使之满足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立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实际情况,从本质上体现生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等现代设计理念。

哲学的本质特点是思考深层问题,其思维方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主动地把握事物的变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公共空间是围绕人这一主体,依托自然环境,以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为基础,有序运转的一个整体。设计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决定了它的客观内容,要求设计不仅要进行充分的实地勘察、调研和分析等实质性工作,还务必遵循客观规律,建立严谨、科学、理性的设计系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与空间其他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融合,既要充分实现空间的使用功能,又要注重城市已有的基本格局、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的能动性,还要体现城市的性格和形象,符合公众的审美,以实现人与城市空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完美和谐这一最终设计追求。

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和意图理念是必定要通过种种客观存在的形式来实现的,要使这些外在表象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容,就应该从更为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正确运用哲学观点能引导我们跳出以往设计过度强调设计感和艺术性的感性思维模式。这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应用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哲学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是对立与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本质。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认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产生动力,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矛盾的根本即对立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思维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使事物间的矛盾良性发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公共空间新的规划与旧有布局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时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地方性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是设计规划的构成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对这些本质问题和矛盾,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以求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满足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整体要求,保护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建立更为科学有序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设艺术,其中体现的物质实体和精神表达、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在的使用功能和外在的表现形式、设计形式法则中的自然美与秩序美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我们需要从这些对立的差异面中寻找它们的联系和契合点,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化解矛盾,使之从对立走向统一,达到“和”的境界。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规律,在设计中针对事物矛盾相反相成的特性,因势利导,去制造矛盾和对立的抑扬关系,使设计更具突破性和创造性,达到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方面,矛盾既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矛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矛盾要点与最终的统一目标也会各不相同;因此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矛盾和统一,一切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共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就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而言,功能与形式上的统一是普遍的设计原理,而每个具体的设计实践又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设计中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据不同城市的客观环境与设计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构思和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同文化的频繁交流,使城市开放性发展的需求日趋迫切,也对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更为多元化、国际化的要求。而太过迅速和急切的发展,直接导致出现了大量不顾实际的客观条件、功能需要和经济能力的设计,盲目攀比、模仿甚至抄袭的作品比比皆是,“教条化”与“程式化”设计泛滥。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往往作为“面子”工程出现,设计形式单一、重复,缺乏自身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底蕴,甚至超出公共空间的功能和需求限度,从而造成各种资源的无谓浪费。这些都是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深入研究地方的环境特点、人文特色以及实际需求,设计没有针对性造成的后果。

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这要求我们在设计实践中抓住重心,有主有次,主次结合,不仅要具备较强逻辑分析能力,还要有科学系统的设计发展观。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和信息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如此繁杂而庞大的设计工程必须进行有序的排列组织,确定设计的主要思路和目的,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归纳整合,围绕主导思想提取可用元素,否则必将导致设计主题在传达上的模糊,也必然会出现由于设计元素的杂乱无章而导致的视觉混乱。而我国在城市设计方面,设计师单纯追求形式构图,对人的行为心理和行为需要不进行深入研究,对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不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仅为观赏不为参与的设计也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整体观念缺失,使建筑与外空间规划各自为政、互不关照,主次颠倒;过分强调建筑单体的表现力,把设计重点放在建筑或者构筑物的外在形式上,忽略公共空间本身的存在意义,使空间沦为实体的附属品,导致其使用功能不明确,空间主题与设计目的出现偏差。

上一篇:“享乐”榜样 下一篇:没事儿别混时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