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生产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9-08 07:57:36

《炼焦生产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结合炼焦生产工艺特点,本文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炼焦生产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炼焦生产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TQ520.1 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188-02

《炼焦生产技术》是煤化工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从事炼焦生产运行与操控工作的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炼焦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与炼焦生产岗位群相适应的文化知识和职业素养,成为具有较强专业岗位操作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实现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适应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我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 炼焦生产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炼焦生产属于连续化的大规模生产,其特点是工艺流程长、设备庞大、自动化程度高,需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操作工进行作业。为确保生产稳定、安全,企业不允许实习学生动手操作。另外,煤化工生产装置投资费用高,学校近期不可能在校内建立齐备的生产实训基地。而仅靠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抽象复杂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结构特点,更不要说现场实际操作了。另外,《炼焦生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运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为学生对实际生产中的流程和设备等没有直观概念,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给学生讲清楚,所以无法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本课程的这些特点及教学现状,围绕课程特点和目标,课程组从教学模式、所用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炼焦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1 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充分体现“以技能为核心、知识为支撑和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专业知识,渗透职业素养的积累。教师以焦化企业实际生产为背景设置任务或项目(包括备煤、炼焦、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加工),本着“精讲多练、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展开炼焦生产技术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由易而难,按工艺程序进行。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学做一体”的活动中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师生在任务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完成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工作过程,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实践技能,又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既学习了课程,又学习了工作方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2 教材的改革

由纯理论教材过渡到理论与生产操作相结合的新教材。新教材内容除介绍典型工艺和原理外,还增加了生产运行操作及管理、单元操作等内容。新教材的体裁摒弃“章节体”的编写模式,采用模块化结构。按照炼焦生产典型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序化,并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包括生产任务描述、任务目标、任务要求和工作过程等内容。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学生能够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并逐步形成与炼焦生产相适应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教材在情境的设置上更加注重本行业的职业特征,充分考虑化工企业工作岗位的特殊性[3]。化工企业的生产由多个生产工段组合而成,产工段又包含了若干工作岗位,这就决定了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人的工作过程与产品的生产流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的工作任务是完成对设备的操作或者是对过程的控制而不是具体生产出最终产品。因此,本教材教学情境的设置更加注重人的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产品的生产流程完整。

2.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只精通教材、备好课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所传授的内容清晰生动地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消化吸收。《炼焦生产技术》课程内容多,涉及大量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如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对设备构件的结构、工艺流程中原料和产品流向没有清晰的概念,似懂非懂,很难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这种状况日积月累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因此,我们主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改革。

2.3.1 教学方法多样化

(1)将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运用于理论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近乎真实的场景,大大缩短情境与实际生产的差距。在教学中教师以实际炼焦生产内容、焦化企业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甚至事故为例,通过讲解、评析,与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3)情景教学法。采取情景教学法,将课堂模拟成炼焦企业生产车间,教师扮演成车间主任或者工段长的角色组织生产,学生扮演成操作人员完成车间主任或者工段长下达的工作任务。情景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激发潜能。

(4)探究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焦炉结构后,让学生查阅资料、带领学生现场考察在建焦炉,深层次了解焦炉结构;应用AUTOCAD画出焦炉结构图;用有机玻璃板建成焦炉模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不仅掌握了焦炉结构,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自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以此推动教学的良性循环。

(5)教师导演法。教师既要“导”,又要“演”。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在给出任务后,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不知要了解哪些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寻找答案。其次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提出问题后不知如何寻找答案,查阅哪方面的资料,由教师给出指导,再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最后引导学生实践:当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后,如何转换为技能,还需要教师进行演示,导演学生实践。教师导演法的创新点在于由教师一人主讲转为引导学生“七嘴八舌”讨论,由教师一人表演转为指导学生“七手八脚”操作。

(6)互听互练法。对各任务中重复的步骤,主要采用“我说你听,我做你看,你说我评,你练我看”的互相学习教学法。

(7)加强实践教学的比例。在具备“必须、够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将炼焦生产关键理论与生产实际融为一体,切实为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形成提供有力支撑。使学生不仅加强和巩固了理论知识,极大地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培养了工程观念、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2 教学手段多样化

由于炼焦生产技术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教学和实际生产过程结合起来。这样使学生既能在实践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首先运用多媒体演示等现代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的声光交互、动静结合的特点给学生全新的视觉感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一些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以视频方式和动画方式展示则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其次,将炼焦生产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教学,真实再现生产过程与工艺流程,直观展示改变操作条件对生产过程的影响,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严重脱离的问题。学生在进行炼焦生产仿真操作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独立完成对装置的开车、停车、故障处理等操作,使学生不进工厂就能实际了解化工生产装置的生产和操作过程,完成对生产装置实际操作的训练,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自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第三,借助于网络资源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工艺、技术和炉型等,并对国内外知名煤化工企业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和人材结构需求等进行信息传递。第四,充分利用新购置的焦化厂炼焦生产工艺模型,使学生不进工厂就能实际了解焦化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完成校内的学习任务后,学生进入黄河工贸集团千里山煤焦化厂、广纳煤业集团焦化厂以及新奥能源集团煤液化企业等进行一年顶岗实习。通过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对设备的操作,学生不仅了解典型生产装置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相互关系、主要控制点和操作程序等,而且对煤化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知识等有了深入的认识。

3 结语

改革后的《炼焦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仿真实训、生产工艺模型等教学手段,适当选取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案例式和情景教学法、演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学做一体”的活动中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要令,赵振新,马步伟.煤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0(22).

[2]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3] 蒋丽芬.基于工作过程的化工专业学习情境系统化设计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123-125.

[4] 田伟军.情景教学法在煤化工工艺课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4).

[5] 王钰.浅谈高职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的改革[J].广州化工,2011(9):189-190.

上一篇:消防施工企业施工管理人员培养途径研究 下一篇:数学素质教育的初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