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硫煤炼焦过程的脱硫技术

时间:2022-07-28 01:45:22

试论高硫煤炼焦过程的脱硫技术

【摘 要】以有机硫为主的高硫煤,洗选后精煤硫份比原煤更高。焦煤中的硫份只有 30%-50%经裂解进入煤气中,大部分硫残留在焦炭中,根据硫份在焦炭中的位置,可将脱硫技术分为入炉前脱硫,焦化过程脱硫和煤气脱硫三个阶段过程,本文主要探讨了高硫煤入焦炉前物理、化学法脱硫,焦化过程高温加氢(焦炉煤气)脱硫工艺和煤气中硫元素回收利用进行最终脱硫。

【关键词】焦煤入炉前脱硫;碳化过程加氢脱硫;回收煤气脱硫

1.焦煤入焦炉前脱硫

1.1无机硫的脱除

无机硫脱除一般以物理法为主,它主要以硫铁矿和硫酸盐的形态存在于煤的夹层中,以地质结合为主,由于国内原煤洗选工艺一般以脱灰为主,原煤中无机硫的脱除率一般在40%左右,如将原煤洗选粒度降至一定程度,硫铁矿的脱除率可大幅提高,因此只要将部分洗煤设备和工艺加以改进,即可有效的提高无机硫的脱除效率,目前,国内外已有成熟的设备,通过优化洗选工艺,脱除原煤中的硫铁矿。它工艺可靠,脱除效率高、投资省、运行成本低,已得到洗煤行业的高度重视,一些专业的洗煤厂商已将脱除无机硫做为设计重点,主要采用重力法、浮选法、磁选法等几种工艺。

重力法是按煤和硫铁矿比重差异进行脱硫,这是目前焦煤脱硫的主要手段,使用重介质旋流器可以实现低密度,高精度的分选,分选粒度下限可以达到 0.1-0.2mm,能有效地排除未充分解离的中间密度的硫铁矿与煤的连生体,而获得较高回收率的低灰低硫精煤,高密度的硫铁矿使用重介工艺可使煤与硫铁矿进行有效的分离,且脱除率较高。

浮选法主要处理重介质分选粒度下限微未级的细微粒煤,上限可以达到0.3mm 以上,弥补了重介质分选的粒度范围,在该粒度状况下,煤与硫铁矿连生体已基本被分离,只要选用合适的浮选制,利用颗粒表面润湿差异和空气微泡有条件吸附而形成的表面张力就能有效的分离出硫铁矿和灰分,微泡浮选柱具有明显的去硫除灰能力,而且对微末级的极细粒煤效果非常好。

磁选法主要利用硫铁矿自身的磁性对其进行脱硫,它是根据煤效组份与硫铁矿的磁性差异进行脱硫。它是浮选法的工艺补充,主要针对 0.3mm 以下的泥煤中的硫铁矿,但因硫铁矿磁性较小,虽然显顺磁性的,需专用的磁选机和较复杂的流程,因此国内洗选厂家选用有限。

1.2 有机硫脱除

有机硫的脱除是一个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一般的工艺条件很难有效的脱除,目前,理论上论证、试验较多的工艺有:氧化法、硝化法、氯解法、热解法,碱液法等多种化学脱硫方法,且综合脱硫效率能达到 20-60%。如:利用浓氨水渗透打断与煤分子的有机结合健,再经过洗选分离出无机硫;利用热碱液浸泡焦煤8个小时以上(需加热进行恒温),生成硫代硫酸盐再分离;在密封容器中和一定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加入空气氧化煤中有机硫;用NO2有选择性的氧化煤中的硫分,并以热碱液处理后水洗;氯乙稀液萃取煤中硫组份;高温加氢法等。虽然化学脱硫方法较多,且脱硫效率也较高。但装置投资大,生产费用高,处理煤量规模小,易造成二次污染,生产条件要求高等弊端,很难规模化生产,只能用于超净化煤的处理。但有机硫含量高的原煤,一般含灰量较低,价格也偏低,可做为煤焦的配煤,控制焦炭中的总硫和总灰份。

1.3 生物脱硫

煤的生物脱硫工艺比较简单,是所有脱硫工艺中投资和运行费用最低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某一种针对性强的好氧菌的氧化特性,将煤中的硫铁矿,硫酸盐及煤分子中的噻吩硫氧化成离子状态、单质硫(生成硫酸)达到脱硫的目的,且对煤质不产生影响。

2.炭化过程脱硫

煤在炭化过程脱硫,是提高焦炭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措施,目前有二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缚硫焦,使用钙基和钡基缚硫剂使焦炭中的硫份降低 0.1~0.2 个百分点,效果明显,但缺陷是增加了焦炭中的灰份,需使用灰份较低的煤,在焦煤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该方法已基本被淘汰。另一种方法煤是在炭化室结焦的过程中、适时、适量、适温的通入氢气或焦炉煤气(含氢55%左右),氢与硫铁矿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H2S 和 Fe,与噻吩类硫化物反应生成碳氢化合物和硫化氢。根据可行性研究表明,在新建焦炉设计时增加一个加氢(焦炉煤气)系统是可行的,但实际应用时的脱硫效果还需进一步验证,要实现煤在炭化过程脱硫的可行性,需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

2.1参与反应的氢气量(焦炉煤气)

它取决于焦炭中总硫的控制,经净化的回炉煤气量应占总量的20%。这部分煤气取至回炉煤气预热器,温度 80℃左右。煤气压力1500~2000pa 即可满足工艺条件。

2.2回炉煤气温度

因冷煤气可使炉温降低,延长结焦时间,因此需要利用焦炉蓄热室设计一套加热系统,将煤气加热至500度左右,该系统如在已建焦炉改造,难度很大,但新建焦炉就比较容易的实现。

2.3 选择合适的炭化室温度通入煤气脱硫

根据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显示,氢气脱硫最佳炭化室温度为 900 度左右,即焦饼中心出现孔隙时的结焦后期,挥发份逸出 80~85%时,焦饼中S与H2反应的推动力最大。

2.4氢化脱硫反应时间控制

反应时间的控制,取决于炉型,煤质,氢气的温度、压力和量,顶装煤焦炉,焦饼结焦中后期,炉墙还承受焦饼一定的侧压力,阻力较大,后期收缩后焦饼孔、隙较大,有利于 H2S 反应。

3.煤气脱硫

煤气脱硫成熟的工艺较多,下面作一简单的技术分析:

3.1以氨为碱源的 HPF 脱硫工艺的特点是脱硫效率高,脱硫后的煤气含硫量小于 200mg,但有难处理的盐类废液,易造成二次污染;生产尾气含氨量高也易造成二次污染;脱硫产品硫磺的纯度低,质量差,脱硫成本高;由于再生塔排出尾气和废液带氨量较大,可使氨的损失达15%,不但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氨源;一次性投资大,设备能耗高,生产成本增加,因此新设计的脱硫装置装重点考虑节能减排。

3.2 AS 法脱硫工艺:该工艺虽然脱硫过程不产生污染且硫磺纯度高,但脱硫效率较低,煤气含硫不易达标,且设备材料防腐要求高,生产成本高,推广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3.3 真空碳酸钾脱硫工艺:该工艺特点是元素硫质量好,效益好于其它工艺,但需外购碱源、脱硫效率低,脱硫后煤气含硫较高,另外该脱硫装置放在洗苯塔后,故存在一定的污染和腐蚀问题。

3.4 FAS 氨为碱源湿式吸收工艺:该工艺是在 HPF 法基础上优化创新的一种工艺,该工艺增大了脱硫塔传质面积,脱硫效率高;在脱酸前增加脱氰装置,提高了脱氰效率;装置回收的硫磺纯度高,系统无废液产生,工艺比较先进,但设备较多,一次性投资偏大。

综合煤气脱硫工艺,虽然脱硫效率、二次污染、一次性投资、生产成本、工艺复杂程度有差异,但脱硫效率都能达到或接近国家指标要求,因此,处理的工艺难度要小于固态脱硫。

4.结论

随着大型钢铁企业对焦炭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和低硫炼焦煤资源储量的日趋减少,寻求高硫煤炼焦的有效应用工艺的确定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它需要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以便加快新的、高效的脱硫工艺工业化。

【参考文献】

[1]张晓林.焦炉煤气脱硫方法的新进展[J].燃料与化工,2011,(05).

[2]刘军利,唐惠庆,郭占成.煤气部分返回炼焦过程焦炭脱硫[J].燃料化学学报,2004,(03).

[3]徐建平.高效的高硫煤物理洗选脱硫技术[J].中国煤炭,2001,(03).

上一篇:电镀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安全防护措施 下一篇: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