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疏理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时间:2022-09-08 07:41:47

如何疏理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1了解个性学生的爱好

个性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个性的概念也不同。西方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般侧重于个体的心理差异方面,把个别的心理特征理解为个性。大多数心理学家则把个性看做固有特征的总和。

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大门,这对一年级学生小冷来说是一件既激动又兴奋的事,他对学校的环境是陌生的,甚至到学校有紧张和胆怯,但我观察到他对学校牛活却充满了新鲜感,针对他的这种心理状态,我在教学《我们的校园》一课时,首先帮助他解决疑惑,引导他说说来到学校的感觉,看到了什么?接着带领他和同学们一起参观学校的校园环境。我们首先来到学校的中问操场,学生抬头就可看见在学校教学楼的墙壁上高高地印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还可以看到6尊名人的塑像,他们看到了美丽的校园。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学校。上课时,我让小冷说说自己盼望上学的心情,说说喜欢我们的学校吗?喜欢学习吗?通过我的引导,小冷很快乐地说出自己已经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从现在起,将在学校里学知识、学本领,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他还告诉我们他很喜欢学校。

个性是客观存在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看到个体之间的共性,但不要忽视个性差异。

2重视学生的个性形成

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是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在认识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个性与个体乍理的联系,更主要的是分析一定的社会条件对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在我教学的班级中曾有这样一位学生,自幼被亲生父母抛弃,失去母爱,给她的生活带来了痛苦,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上受到了创伤。不久有一位好心人从福利院认领了她,从此她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她上课不认真学习,作业不认真完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

通过家访及和认领父母的交谈,我了解到:由于认领的父母工作都比较忙,每天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她,她经常和爷爷在一起,而爷爷又很宠爱她.从而养成了他任性的性格;她在家里有时很不听话,有时会对着父母发脾气,惹父母生气。

以后,我注意观察她,发现她的性格还是比较开朗的,很会做一些与!习无关的事情,并乐意为大家服务。我就和她交谈,先和她谈谈她家里的一些情况她都能一一同答,显得很开心。但是和她聊学习的时候,我就发现她没有那么有声有色了。根据这一情况,我平时注意观察她、关注她,和她交淡.每天了解她在家里的表现,让她说说父母、爷爷等家人对她的关心,她告诉我,每天到学校都是爷爷接送;家里搬了新居,很漂亮,等等。在此时,我就对她进行尊敬长辈的教育。在学校,她会主动接近我,我也很关心她,一次放学后,家长没来接她,我从她的眼神中看到她很渴望老师送她回家。于是,我就关切地问她:“是不是你的妈妈还没来接你呀?”她点点头。“那老师送你回家好吗?”她高兴地又点了点头.“来,坐在老师的摩托车上,我送你回家。”就这样,我下班后把她送到了家,家长和她都感激地说:“谢谢您.老师!”

在学习上,我耐心地教育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激励法、奖励法、换位法,发现她上课专心了,马上表扬;发现有不足之处,就采用调换座位的方法,让她和优秀的学生坐一起,取长补短……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后,找发现她上课能积极发言,能努力完成作业,且大大提高了速度,正确率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只要师生不断地努力,她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不是迁就、无视他们的消极个性.而是在平等、博爱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因此,尊重学生的个性意味着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将其作为教育的依据。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与人之间无论在生理、心理等特征方面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承认学牛的个性差异,就是承认学生在生理、心理、道德、行为、审美、知识技能和思想等各方面的不同。

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随时发现个性学生的闪光点,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及时地加以表扬与鼓励,不断地增强个性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应该以一种“在乎”的态度去呵护、去爱护关心个性学生,只要你在乎他的每一点进步,他就会不断地展现自我.与你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最终达到相互信任、共同配合的目的。

上一篇:放飞学生作文想象的翅膀 下一篇:识字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