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小说汉译中的关联

时间:2022-09-08 07:12:49

黑色幽默小说汉译中的关联

摘 要:黑色幽默作为美国文学一种独特的流派,其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给其翻译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本文在格特的关联理论视角下评价了冯内古特的短篇小说集《看这儿,照相啦》的中译本,并根据格特提出的直接和间接翻译方法,为翻译此类文本提供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黑色幽默 翻译 关联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多维视角下的奥尼尔研究”(TJWW15-020)

一、引言

对于黑色幽默这种独特的文学表达形式,国内学者对带有该特色的小说翻译做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孙会军和徐姗姗在对比后讨论了翻译黑色幽默小说的标准问题;而李玉良和路玉坤[1]则从社会文化角度对美国黑色幽默派代表作之一《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翻译策略、译者的价值取向、目的,文化氛围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朱军[2]采用李占喜提出的“关联域”概念强调要保留原作的交际意图和信息意图;石英[3]以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为基础,解析了美国幽默小说汉译本中存在的不足。以上学者在文化、功能主义视角下讨论了黑色幽默的语言特点,但并未给出明确的针对某一语言特征的翻译策略。因此,本文选用格特的关联理论及其提出的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分析黑色幽默语言的翻译,并尝试提出各种表达手法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二、黑色幽默小说介绍及其语言特点

黑色幽默文学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被誉为“美国黑色幽默部队总司令”的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B.J. Friedman)曾形象地将黑色幽默文学形容为“卡住荒谬世界的脖子”。而关于黑色幽默的定义,则是众说纷纭。西方评论界将黑色幽默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Gallow’s Humor),或是“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喜剧”、“绝望喜剧”等[4]。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幽默是“黑色”的,不同于人们对于幽默的传统认识。传统幽默是通过夸张的语言或者使用双关语等方式逗人哈哈大笑,从而制造欢快明朗的气氛。而黑色幽默所带来的表达效果却恰恰相反,它给人带来阴暗、绝望等“黑色”情绪。黑色幽默所制造的笑是短暂的,因为其目的是让人们从片刻中感受到现实存在的深深的痛苦与无可奈何。由于这种特殊的文学表现手法,在翻译黑色幽默小说时译者会遇到重重困难,无法传达应有的黑色幽默效果。安玛丽・劳里安曾对幽默语言的翻译有过如下解读,她认为“尽管是在同一语言环境内,仍然有一些因素阻碍了对幽默的理解,更不用说对翻译版本的欣赏。”[5]因此有可能导致在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引入中国时,中国读者无法欣赏到黑色幽默大师作品的精彩之处。为了表达“黑色”与“幽默”,黑色幽默小说中所运用到的艺术手法也十分丰富,最为常见的包括滑稽模仿、互文性、拼贴画、元小说与反小说等。[6]但究其语言特点,比喻和夸张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两种。其中,比喻又包括明喻和暗喻。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变原文中的一些指代,从而最大程度地向读者传递原文本黑色幽默的效果。

以冯内古特(Vonnegut)的黑色幽默小说为例,以其寓言式黑暗讽刺的风格闻名。其作品多用普通对话式的语言,简练而直接。他笔下的人物多为现实生活中他身边的人和普通百姓的缩影,拥有着最平凡的职业和理想。因此,冯内古特作品最常见的主题就是人们对生活丧失目标与希望的恐惧。“生活是为了什么”常常成为小说主人公内心的疑问以及带给读者的深思。

三、关联理论下黑色幽默小说的翻译

由于黑色幽默小说是一种以效果为中心的文本,因此评判其翻译的标准除了传达原作者的意图,更重要的是再现黑色幽默在读者间产生的效果。这与关联理论所倡导的最佳关联不谋而合。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以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其中关联又涉及两个重要的原则,即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人的认知是在最大关联――以最少的处理努力换取最大的交际效果的基础上实现的。交际原则表明语言创造出的是对最佳关联的期望,也就是说人们可以用尽可能少的理解努力来获取最充足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的达成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 当话语可以使读者不付出不必要的努力就能理解交流者的意图;2. 当意图值得读者付出努力理解,即该话语给读者带来了足够的好处[7]。显然,由于国家文化的差异,最大关联几乎无法实现,因此交际双方能够成功明白对方话语的含义是基于一种最佳关联。因此交际行为中双方的话语都应具备关联性。翻译,作为一种交际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对源语言的理解以及翻译中做出的语言选择都是以关联性为依据。翻译时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和反应。翻译行为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在第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中,原文作者向译者示意其交际意图,而译者则根据原文的语境信息以及关联原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是听话人,其主要任务是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在完成该交际过程以后,译者进入第二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这时译者的身份是发话人。他的主要任务则是在关联原则的制约下根据自己对译文读者的期待和接受状况的估计,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和信息加以示意并传达给译文读者[8]。

下面就《看这儿,照相啦》为例,笔者对其中译本进行了评析,并以最佳关联为原则,尝试对一些翻译做出了改进。

(1)夸张语言的翻译

例1.

原文:After a night′s sleep, he was still the new Henry, the promoter, the enterpriser, ready to lift himself to the stars by his own garters.

g文:睡了一晚,又是那个焕然一新的亨利,一个朝气蓬勃的人,一个企业家,准备凭一己之力飞黄腾达。

在这篇短篇小说里,主人公亨利是一个拥有着雄心壮志却屡屡挫败的人,他总想通过自己的科技发明“康飞多”来获得人生最大的成功。原文中作者用到“garter”一词,原意为“吊袜带”,显然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亨利所持的是嘲讽的语气,暗指主人公很难完成自己的远大理想。在原文中,亨利的梦想被作者呈现出来后是荒谬可笑的,这来源自冯内古特对科技发展向来持有的批判态度。然而,在中译本中,“凭一己之力飞黄腾达”完全颠覆了原作者的批判态度,而是语气一转,使得主人公变成一位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充满正能量的人物。原文中飞向星星的梦想与仅有吊袜带作为工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此产生的讽刺意味一下子就传递到了读者的面前。然而翻译的版本却使这种在读者中产生的效果荡然无存。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黑色幽默的敏感度不强,从而没有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讽刺意味,更没有为目标读者再现这种黑色幽默小说中典型充满讽刺的语言风格。因此,由于呈现在目标语言读者前的语言含义与原作者想要达到的效果不符,原文和译文的转换没有达到最佳关联,中译本剥夺了读者领略黑色幽默艺术特点的机会。笔者认为,此处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译为“准备提着吊袜带飞向星星”以保留原作传达的黑色幽默效果。

例2.

原文:He pointed helplessly at Schroeder. “He′s the genius. He′s the one who′s got it. He′s the one who′s got the brains to carry him right up into the stars or somewhere! I told you that!”

译文:他无助地指着施罗德,“他是天才,他就是那样的人。他是那种才华横溢的人!我告诉过你!”

这又是一处和星星有关的翻译,而此处译者理解了小说中人物的说话意图。说话人是一个被公认愚笨的学生,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方面都十分优秀又聪明的施罗德。这里主人公要表达的是对聪明人羡慕嫉妒的情绪,觉得自己与聪明人的差距是滑稽的,是永远无法缩小的,因此会用到“星星”这个意象。译者在这里将这句话作意译处理,含义准确,但却没有最大意义上传达出该句带有的夸张和滑稽效果。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人物设定、此处想要表现嫉妒一个人能力太强的意图,使人联想到与星际有关的时下流行词汇“上天”。这两个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某种才能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带有戏谑的语气。这样的含义与此处人物的心理不谋而合,在保持“他是……他是……他是……”句式的前提下,笔者尝试将“他是那种才华横溢的人”改译为“他是凭才华就能上天的人”。这样一来,原文译文两者使用的意象达到最佳关联,又同时使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体会到原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物情态和语气,夸张语言所带来的戏谑效果呼之欲出。

例3.

原文:Red hung his head.“Dead,” he said.“My mother′s dead,and the only girl I have ever loved is dead.And the lady friends,Red ―― they′re never what you′d called real friendly,not if you can′t love them, not if you′re in love with a ghost. ”

译文:莱德低下头。“死了,”他说,“我母亲死了。我唯一爱过的姑娘死了。至于怒朋友――莱德,她们从来不是你认为的真正的朋友,要是你不爱她们,她们不会是你真正的朋友。要是你爱上了一个幽灵,她们也不会是你真正的朋友。”

这个片段表现了主人公莱德对世界丧失了希望,对人性失去了信心,并在最后一句中说道“要是你爱上了一个幽灵,她们也不会是你真正的朋友。”@里译者选择直接翻译而不是笼统地说“她们不可能会是你真正的朋友”,但对于“ghost”一词,翻译成“幽灵”未免不够口语化。此处以夸张的口吻强调“她们”成为莱德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如同和鬼魂相爱的几率一样为零。中文中也有“见鬼”一说表示某件事不可能发生。因此同样是直译,在词语选择上,译者应当结合小说中的场景――日常或是正式,来选定所用词汇。这里可翻译为“就算你爱上鬼了,她们也不会是你真正的朋友。”

(2)明喻的翻译

例4.

原文:I was sure that both the husband and the wife were crazy, and that, if there were any children, the children would be as crazy as bedbugs, too.

译文:现在我不能肯定丈夫和妻子两个人是否都疯了,也不能肯定,如果他们有孩子,孩子是否也很荒唐。

原作者用第一人称视角向读者描述了一对荒唐的夫妇。译者通过将肯定句译为“不能肯定……是否……”明显削弱了原文的语气,也没有表现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此处译者应如实还原作者的语言和情态,译为“我确定丈夫和妻子都疯了,并且确定如果他们有了孩子,也一定像他们一样荒唐。”另外,此处还涉及明喻“as cray as bedbugs”的翻译, 这是一则英语谚语,其意义如译文一致,用来形容人的荒唐。译者意译的方法减少了译入语读者的处理努力,但同时也减少了读者能收到的幽默效果。这是因为在中国并没有一个相似的谚语来表达同一个涵义。如果此处也采用直译,翻译为“像臭虫一样疯狂”并在下面注解写到“美国谚语,形容荒唐至极”,这样一来读者虽相对增加了处理努力,即想象臭虫乱跳疯狂的样子,但他们收获了比之前更大的幽默效果。也就是说读者所付出的努力得到了相当的效果回报,也可以被认为是达到了最佳关联。

例5.

原文:There was nothing casual about Big Floyd′s being there. His presence was massively intentional. Big Floyd had something of importance to say, and the novelty of that made him throw off heat like a steam locomotive.

And it made him wheeze.

译文:比格・弗洛伊德有重要的话要说,加上刚碰到的事情让他如同一辆蒸汽车需要补充热能。

他呼哧呼哧地喘着气。

这里前半段译者漏译了一段内容,阻碍了读者的正常理解,“刚碰到的事”在前文也没有指代,显得莫名其妙。首先,是“novelty”一词的翻译,其释义为“新颖”,在此根据上下文语境则应该是指比格・弗洛伊德有重要的事要说这件新鲜事。这一段更值得注意的是,句末引用了一处明喻来形容比格・弗洛伊德的情态。主人公有意出现在这里是为了说重要的事,联系后文中呼哧呼哧的喘气,不难看出他的紧张与这件事的急迫。“Throw off”有“扔掉、摆脱”之意,而不是“补充”这个相反方向的动作。原作者将紧张不知所措的比格・弗洛伊德比作一台急待释放热量的蒸汽车,再结合后文中“wheeze”一词,译者可以联想到将此处翻译为“从来没做过的这件事让他像是一台冒烟儿的蒸汽车”。这样一来,读者脑海中会出现极强的画面感,从而体会到小人物鼓足勇气为自己发声的难度之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重现原文要展现的文本效果,又要尽可能保持译文与原文的关联,选择更加贴切的表达方式使读者以最小的处理努力来收获最大的文本效果。

(3)暗喻的翻译

例6.

原文:Ernst Groper, the physics teacher, joined the group.He was a rude, realistic, bomb-shaped man, at war with sloppy thinking.

译文:物理教师欧内斯特・葛洛佩加入了争论。他是一个言语粗鲁、讲求实际、腰像水桶一样的男子,时常与马虎的思想开战。

在对欧内斯特・葛洛佩的描述中,作者用了三个形容词,而最后的一个复合词则是一则暗喻,用来表现这位教师的性格与外形。原文如果按照直译来讲,则是主人公是一个形似炸弹的男人。炸弹的形象在中国也是带有滑稽意味的,通常用来比喻人的体型又矮又胖。在这里,译者转换了喻体,翻译成“腰像水桶一样的”。尽管中国读者熟悉用“水桶腰”的说法来形容一个人腰特别粗,但这一转换使得原文对一个人整体的形体描述变成了局部,滑稽画面感有所损失。译者常常要在减少读者处理努力和保留原文本效果之间做出权衡,如果使译文效果大打折扣的同时只减少了微不足道的理解努力,在这种情况下最佳关联还是没有完全达到。

例7.

原文:Red′s mind was now a mare′s nest of lines he hadn′t used yet, lines that now didn′t seem to fit anywhere. “I′m willing to take a blood test, to find out who′s her father,” he said.

译文:莱德此刻心里一片混乱,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合适了。“我想去做个亲子鉴定,弄明白谁是她的父亲。”

原文中“a mare′s nest”原意是母R的巢,形容杂乱。因为母马是没有巢的,所以它们筑的巢被用来形容一团糟。仔细分析原文与译文的差别会发现,译文中的指代与修饰关系与原文并不一致。原文中“he hadn′t used yet”是修饰“lines”,指这些话他以前没有用到过,而并不是修饰他的内心混乱这一情境。而中文中没有相近的意象来表述同样的含义,因此此处同样可以采用直接翻译的方式,即“莱德的心此刻如母马之巢一样混乱,他从来没说过这些话,这些似乎放到哪都不适合的话”,并在下面加以注释“母马不筑巢,这里形容混乱。”这样一来虽然对于读者来说需要处理的信息多了,但从这种荒谬的比喻中,能更加体会到黑色幽默的特点,也就是说他们获得的文本效果也更大,同样是最佳关联的一种表现。

四、结语

黑色幽默小说中的语言因其固有的特点为翻译增添了重重困难,想要在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达到最佳关联需要译者极强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鉴于黑色幽默的语言特点本身就是夸张和滑稽荒诞的,直接翻译有着普遍的适用性,尽管两种语言间不能时时达到对等,其中的语义差别可以通过补充注释的方法使读者知晓原作者的意图,并体会到作品效果的原汁原味。

参考文献

[1] 李玉良,路玉坤.黑色幽默的新生――兼谈黑色幽默派小说的汉译现状[J].山东外语教学,2003(3).

[2] 朱军.黑色幽默小说语言特点的翻译策略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1).

[3] 石英.类型・策略――美国黑色幽默小说汉译本评析[J].作家杂志,2012(4).

[4] Morns Dickstein.Black Humor:Critical Essays[M].New York:Garland.

[5] 汪小玲.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04.

[6] “Possible/impossible Translation of Jokes.”[J].Anne-Marie, Laurian. Hum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5,1992:115-120.

[7]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N] Ernest-August, Gutt.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 43.

[8] 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3).

上一篇:跆拳道运动中膝关节损伤原因、特点及预防 下一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