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如何运用目标管理

时间:2022-09-08 07:02:14

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如何运用目标管理

提要目标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运用,高校教育管理中也逐渐采用这一方式。而研究生教育,不光包括教学环节,同时也包括学生的自我教育。本文试对研究生教育阶段如何进行目标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目标管理;研究生教育;自我控制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最早提出目标管理(MBO),通过此后进一步阐述,形成了目标管理理论。虽然德鲁克之前的很多管理思想家对组织中的“目标”、“任务”和“计划”进行过论述,但他们的理论与德鲁克的有本质的不同,而很多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正是基于以往对于“目标”、“任务”和“计划”的认识,即主要依靠指令性的教学计划和严格的教学监督的过程管理,强调教学环节的计划性,不利于调动老师教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学生参与自我教育管理的必要性,最终往往导致教育的计划和对教育的需求不一致。因此,在弄清目标管理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探讨研究生教育管理如何运用目标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目标管理的内涵。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基础或以目标为指导的一种管理理论。它由组织的总体目标引导各个部门的分目标和每个成员的子目标,并以此确定行动方案、组织实施、定期考核。目标管理分为确立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目标、目标考核与反馈四个环节。目标管理的四个环节都是组织成员共同参与的,这也是目标管理一个显著的特点。具体来讲,目标的确立,是组织中的所有人都参与目标的制定,在积极分析总目标基础上,分解为个人明确的分目标。而目标管理中最重要的特点在于,每个组织成员经过自己的思考认为“本来就该如此实现”,个人分目标将和谐地指向总目标。目标管理中,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是自己目标的管理者,不仅要知道自己的目标,而且要根据目标衡量自己的业绩,通过自我控制的方式进行对工作的调整。这种通过回馈信息不断加强管理的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控制方式,使组织成员能够及时获知执行结果,因而能非常清楚和自觉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调整。

(二)目标管理与前人思想比较。在德鲁克之前,有很多思想家对“目标”、“计划”等做了描述,例如泰勒提出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法约尔提出把“计划”作为管理活动五要素之一,甚至麦格雷戈提出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观点,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与前人对于“目标”的研究是有实质区别的。

首先,德鲁克认为,组织目标先于组织计划,它是管理的核心而非手段。

其次,以往的管理学者对于“计划”、“目标”的观念是零散的,而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则是一种管理体系,是一种以“目标”为核心的管理哲学。

第三,以前的管理学家认为“目标”是众所周知,显而易见的,没有向组织成员提出过多关于“目标”的要求。而德鲁克则认为,只能让组织成员深刻理解目标,才能把组织目标分解为个人目标与责任。管理人员成为目标管理的关结点,也让组织清楚成员个人诉求。

最后,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比前人更强调协作,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强调的就是一种协作关系。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目标管理模式

本文认为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不单指行政与教学,更重要的是包括学生在接受教育中的自我管理。以往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仅仅指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上单一而缺少弹性,最终培养出的人才往往也难以各具特色,同时排除了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学生,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对自我规划的期望,在命令式教学管理模式中往往难以得到满足。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让学生参与自身的教育管理,才能真正满足学生需要,也在此体现出教育的实质。

总体来讲,研究生教育目标管理,是通过上下级的共同参与,对研究生教育总目标达成一致,再将这一总目标分解为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的分目标,教学环节的分目标则靠学生和具体教学人员共同确立,在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同时,能使每个教学人员承担的分目标和研究生教育总目标结合起来;研究生教育目标管理则以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控制为主,学生和教师分别向校院汇报目标的内容以及进展,当教育目标完成后,再由学校、研究生院,老师与学生共同结合制定的目标进行教育效果考核、评价。具体来讲,研究生教育目标管理也包括四个环节,如下:

(一)确立目标。研究生教育目标管理首先要确立教育的总体目标,学校可以在国家对研究生教学目标基本要求指导下,根据自身实际,广泛收集教师和学生意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制定出国家和社会要求同时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的教育总目标。

在目标的制定中要结合如下原则:(1)制定目标要具体化。目标的具体明确才能保证实施中的有效指导,并为最后的考核提供参照标准;(2)制定目标要具有超前性;(3)制定目标要具有平衡性。要保持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平衡,同时目标是可以变化的,要注意目标与外部环境的平衡;(4)制定目标时要注意确定目标间的优先次序。重视将来而不是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自己选择,而不要盲从;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二)分解目标。研究生教育总目标的实现,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个体,首先学校作为最大的管理者,把总目标逐层分解,首先是学校各职能部门以及各个专业院系,分别与之落实教学目标责任书和考核标准,再由各院系进一步把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师以及学生上,教师和学生成为教育的最具体的责任主体,共同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学院成为目标管理的一个关结点,再结合自身学科和师资特点进一步把目标落实到最终的教学环节。学生在满足学科要求大体框架下,按自身发展要求的不同倾向性,想要构建出有侧重的知识体系,而老师则针对学生的受教要求,开设不同课程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加了研究生教育的弹性,而不悖于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自主选择,更能调动责任主体的积极性。目标的分解也是各责任主体明确各自的权、责、利,也为后面的绩效考核提供清晰的考核依据。

(三)实施目标。目标的实施是目标管理的核心,教学环节是研究生教育最实质的体现。学院作为独立的教学实体,是目标管理的关结点,同时对教育总体目标负有最直接的管理和实施责任,要组织实施学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范,定期检查教学工作,最重要的是协调教学目标实施中的问题,使下面的老师和学生的具体活动能始终围绕总目标进行,更好地让老师和学生实现自我控制。教师是教学任务最终承担者,对教学质量负责,所以教师对于自身参与确定的教学目标要有高度责任感,以校、院两级的目标管理工作为基础,做好本职工作,完成承担的教学目标。学生目标管理则要在学校研究生教育总体目标规划下,向学校和老师提交课程申请,并经常向老师和学院汇报学习状况,这样能与老师的教学活动有效结合,最终实现总体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目标考核和反馈。目标考核,是教学目标管理的归宿,也是新一轮目标管理的起点。通过考核目标,可以客观地反映目标教师实际工作绩效和学校总目标匹配程度,并以此进行奖惩和激励。同时,目标考核可以发现当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目标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生教育管理目标的考核也应该由学校、老师、学生三方共同进行,具体来讲:

首先,学校以学院为单位进行分目标的考核,院向下落实到老师和学生。老师对学生在课程参与中的评价,可以用参与态度和完成结果两项分别计分;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看是否能满足双方先前共同设定的目标。同时,学校和学院派专家对老师和学生教学环节进行评价,以旁听的方式避免了互相作弊之嫌。

其次,要对考核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总结评价,肯定成绩,批评不足,并做出相应的奖惩。这可以充分调动起责任主体积极性的同时,有利于克服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大锅饭作风和懒汉作风,利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三、研究生教育目标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切实保证教师和学生参与目标管理的自,避免打着目标管理的旗号,却还是学校先制定了总体目标,再分派下去。

2、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组织中成员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不公正的待遇,如果制定出一套运行模式,却没有相应的奖惩,就会严重打击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使组织的管理者也变得没有信誉可言。同时,目标也是可以变化的,检查也可以使组织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以修正自己的行为或在外部环境变化时,对目标进行适当调整。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篇:MRP与JIT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实施 下一篇:如何采用股权激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