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

时间:2022-09-08 06:37:08

浅析建筑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

摘 要:在当前很多的建筑工程建设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并且由于其自身具备的诸多优点,深受施工单位的喜爱,并在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人为因素及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收缩量,导致现浇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构件的拉应力变大,最终引起不同程度裂缝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因此,笔者具体对建筑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并提出几点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的建筑结构,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会对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还会对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构成极大的威胁与破坏。而就目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现状来看,因为很多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意识薄弱,施工工艺水平较低,再加之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导致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大小不一的裂缝,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服务质量。因此,本文重点对建筑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了探讨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1 设计人员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裂缝控制问题

很多建筑设计人员在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时,主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系统得出计算结果,并未考虑到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甚至并没有对混凝土约束拉应力、混凝土收缩等关键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只是完全依赖于计算机软件结果,单方面注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方面,缺少裂缝预防控制意识,这就导致一些结构部位频繁出现裂缝。而在借鉴作用下产生裂缝时,很多设计人员普遍认为是与设计质量无任何关联的,这是因为他们所设计的施工图纸完全达到了国家规范的规定要求。然而,这种认知必然是错误的想法,在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关于裂缝控制的条文要求并不多,尽管满足了规范设计要求,但并不是可以对所有间接作用产生的施工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应当站在全局角度上看待问题,切实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同时,采取一定的裂缝防治措施。

2 裂缝控制措施应强调概念设计

近年来我国虽然出版和发表了不少有关间接作用原因产生的裂缝控制书籍和论文,其中还有一些文献专门论述了采用计算方法确定混凝土的约束拉应力、伸缩缝间距、防裂钢筋数量等内容,这无疑从理论上有助于裂缝控制工作的进步。但是这些计算方法均基于考虑简单的工程情况,而且其中涉及混凝土材料性能、工程中的环境温度变化情况、结构刚度、地基的水平阻力等的参数较难准确取值。因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很大影响。由于实际工程的复杂性、混凝土材料性能受到多种因素变化的影响,工程中的环境温度变化的不确定性,使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只具有参考价值。因而基于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关于间接作用原因产生的裂缝控制措施主要依赖于总结工程经验而得的概念设计结果。

3 总结工程中的裂缝控制经验,进一步完善概念设计

工程经验表明,不同类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由于间接作用的原因产生的裂缝具有某些规律性。其特点是多发生在混凝土因约束产生的拉应力较大部位,通常和承受荷载的关系不明显。而且这些裂缝往往不会严重影响结构受力性能,但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甚至影响正常使用。因而结构设计人员仍需采取有效措施对这类裂缝进行控制。

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目前在设计中通常采用了“放”、“抗”或“抗放结合”的控制裂缝措施,工程经验表明在与材料、施工等部门密切配合的情况下,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放”就是释放或减小上述易裂部位混凝土截面内的约束拉应力,这类措施包括对平面长度较长的房屋采用伸缩缝,或采用设置若干个后浇带、加强带等方法。在这类措施中实践证明尤其以分割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控制裂缝效果,但是它却往往受到使用条件不允许分割的限制而不能普遍采用。

4 结构设计人员应该尽早介入建筑方案和初步设计工作

可以说,建筑方案设计初期阶段对于整个工程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更是与后续其他结构设计专业工作的正常进行相关。所以,建筑设计人员在对建筑方案进行初步设计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裂缝控制和抗震设计等重点问题,并与其它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共同讨论交流,及时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其次,要特备加强对结构约束拉应力的控制,由于大部分的建筑设计人员通常都会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以此来对建筑方案初步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考量,常常忽略了对其他设计专业的了解掌握,使得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实际的结构设计工作中,各专业的设计人员要积极探讨交流,共同对裂缝控制问题进行配合协作。

5 注意改进防裂钢筋的构造

目前在某些工程设计中可以见到为了防止双向矩形板在房屋端部阳角发生45°的裂缝,该部位除设有正交的沿板两个跨度方向的双层双向钢筋外,还在板的上部设有附加放射形短钢筋,其长度一般不超过1.5m。这些短钢筋通常绑扎在板角部纵横向负钢筋的上方,其位置影响了角部负钢筋应置放的正确位置,因而减少了角部纵横向负钢筋的有效高度,使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实际上足够的纵横方向的钢筋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板垂直于板角45°处混凝土的约束拉应力、并在该处形成裂缝后能起到抑制裂缝开展的作用。

另外,我国目前仍旧有部分建筑工程设计并没有对楼板内沿预埋电气线管裂缝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因此,当板厚度较薄时,再加之预埋线管径较大,线管多等问题,导致混凝土截面出现裂缝现象。所以,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工作经验提出建议,设计人员在对钢筋构造进行设计师,应该全面掌握管径与板厚的实际情况,事先设计出有效的防裂构造,同时要对钢筋长度和间距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钢筋两侧的锚固长度≤30d,从而达到理想的防裂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引起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因素有很多,而无论是哪一种问题发生,都将会对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都要加强对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可以通过参考以往同类型工程实例,对其中已发生的危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从而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宗,王焰华.地下空间结构裂缝控制与防水新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8).

[2]苑恕,刘锡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

[3]李向如,赵重阳.浅谈建筑施工中的裂缝控制与处理措施[J].科技信息,2011(9).

上一篇:园林企业的施工预算与成本管理 下一篇:建筑工程干挂石材幕墙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