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

时间:2022-09-08 05:49:33

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

摘要:文章首先对生态的概念做了详细的阐述,继而结合居住区空间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居住区景观生态与园林设计的密切关系。分析二者在实际运行中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主张合理利用保护、开发自然资源,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正确发挥园林绿化和植物造景的作用;推行“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基础上营造了一个完美的景观空间。

关键字:生态,居住区,绿化,空间

中图分类号: S731.5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选择自己温馨的家园的同时对园区内的绿化景观也逐步重视起来,尤其是生态的园区绿化,更是得到人们的青睐。它指导我们创造优美的生活空间,使得我们的生活空间变得更加的温馨,让我们能够与自然完美的融合,使我们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之更加和谐。首先,明确生态的概念,是我们了解问题的关键。

生态的概念

生态,被人们不断讨论的一个话题,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生态的设计是指人们设计出发点永远是以尊重大自然为原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保护我们的环境并使之可持续发展。景观这一生态系统坚持了人与自然环境为一整体的观念,使各要素得以综合分析,从而研究其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同时还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及系统的演替的过程。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通过科学的创新,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居住区环境景观

对于居住区,大家应该立刻会浮现出茶余饭后、工作闲暇之余人们漫步在自家绿色园区中的场景。郁郁葱葱的绿化植被,鸟语花香,令人们可以专心致志的欣赏园区风景或让儿童尽情的嬉戏,使人们感受到身心愉悦,畅快淋漓,从而更加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与生活的质量。居住区作为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它不仅是人们视觉上感受到的那样,更是我们的栖息之所,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它不仅是人们简单的户外活动的场所更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

三、生态居住区绿化的原则与功能

生态的居住区设计原则

尊重自然,尊重环境

因地制宜的结合现状的建筑、地形以及设施的基本情况进行设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整体布局,结合场地特点,运用独特的景观处理手法营造特定的空间氛围,合理安排功能布局使之在不破坏现有生物环境的情况下满足人类的活动需要。并且节约现有的资源,利用现有素材进行加工改造完善赋予其新的功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对能源,如风能、太阳能、雨水收集回收再利用,以及对一些设施的合理选用等方式,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以人为本,功能为先

不会只看重外在形式的变化,而应注重内在,避免出现张扬的效果,以功能为先,注重人们的生理及心理感受,关注人们的参与性。创造一种能引起参与人群产生愉悦心理和文明行为的环境,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心理环境的需求,生态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作为景观设计师,应该充分掌握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把理念转化成为实际,创作出更多人性化的设计,使生态的设计其作用发挥最大,为人类更好的服务。

生态的居住区的设计要素

空间要素

空间的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静态的、向心的、内聚的,也可以是层次丰富,有流动和扩散感的;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我们对居住区的空间组织上亦要遵循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以人体功程学的尺度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对空间进行分割或重组,加以合理设计。人体工程学,它是探讨人与环境尺度,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人类自身生理和心理的认识,将有关的知识应用在设计中,从而使尺度更加的合理,环境更适合人类的行为和需求。使其设计在人的能力和本能极限之内,并得以合理使用。它的作用体现在:为确定空间范围,室外家具设计,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人们在特定的空间中会根据空间的特性采取一定的判断,形成特定的空间思维模式,并保持这种空间位置的倾向性。不同分布模式中人的行为特征也有其典型性。特定环境中人群分布与行为有着各自的特征,如人们在环境中的行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倾向性,人们在户外休闲活动中也具有好走捷径、不走回头路。向往私密或开放空间等特点。因此,在户外休闲空间的设计上,应遵循人的活动特点,或开敞或封闭,掌握好舒适宜人的尺度,通过不同景观节点的设计为不同目的的人群创造相对适合的环境空间。同时空间也包含这样几个因素,声环境因素,气候环境因素,照明环境因素,他们的综合特征也决定着空间的质量。通过对以上因素加以改造利用,更好的服务于在其中活动的人群,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空间。

空间可支配物体,使事物融入它独特的空间特性中,他也可为事物所主宰,由物体获得某些自身的本质。空间大体分为开敞的空间及封闭的空间。主要通过垂直要素高度、密实度及连续性来决定。兼顾功能与实用的基础上我们对空间组织进行划分,通过对比、渗透、对尺度以及封闭性的把握来更好的处理空间,更加丰富其层次。

空间的尺度

空间的尺度比例应根据特定的空间的功能与外观而定的,供人们集体休憩的园区广场需要大些的空间比例,相对开敞,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休闲娱乐交往;而小尺度的空间给人以亲切感,私密感,在这种空间交谈让人具有安全感,归属感。

空间的对比

通过对比,使空间的特征更加的突出,可以通过远近,动静,明暗等特征进行对比衬托,若无参照作比较,就会显得乏味,无法突出表达的重点。

空间的渗透

将不同的空间组织串联组织起来,形成完整有序的排列,创造出不同的景深,起承转合,显得更有感染力。单纯拼接而缺乏彼此之间联系令人感到乏味与压抑,通过向相邻空间的巧于因借,往往有引人入胜的感觉。从而使被分割的空间既保持它的独立,让人们有场所感,又与外界联系紧密,相互依赖。

绿化要素

植物可以有效的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性。我们通过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提倡自然景观的创造,形成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经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作用,调节小气候,吸收有毒有害物质,衰减噪音,防风降尘,维护生态平衡;丰富住区建筑的外立面,软化过于生硬的外轮廓线植物的错落有致;我们同时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避免种间竞争,选择乡土植物、天然植物群落,充分利用光和养分等环境资源,保证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

植物基本的种植形式常有以下几种:

孤植为了呈现优美的树姿,将树木以独立的形态展示出来。可作为独立观赏的主景树。如放在园区入口处,可以低矮花草做衬托。也以在草坪上展示最佳,在树周围有开阔的背景空间。

对植使植物种植在园区主轴线的两侧,使其相互呼应,包括规则式及自然式。

列植指把植物按一定的株距成列的种植。宜选用树冠形状较整齐的树种,常应用于硬质铺地较多的地段,或园区车行道的两旁,如行道树等。

丛植将2-10株或20株同种或不同种的树种较紧密的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的一个整体轮廓线。丛植的树丛应处于构图重心上,种植点要尽量高于四周,如种植在园区的微地形处,充当了背景的同时丰富了层次,强调了整体美。

群植由多株树木成丛、成群的配植方式。应选在有足够开阔的场地上,如靠近林缘开朗的大草坪上供人们欣赏。常作为主景或临界空间的隔离。

林植 由单一或多种树木,在较大面积内呈片林状的种植,从而构成林地景观,通常分为疏林和密林两大类。

散点植 以单株在一定面积上进行有韵律、节奏的散点种植;既能表现个体的特性又能处于无形的联系之中。

篱植 同一种树木近距离密集列植成篱状的树木景观。主要起分割空间,保护场地的作用。

结束语

我们要尽我们自己的所能,去创造出与大自然融合的景观,使其根植于自然之中。在不破坏自然的同时,对其适度的开发和改造,保护自然景观,通过空间的营造及绿色植物的种植为居民创造安静、舒适、优美、有益健康的环境,使其季相变化提供美观的同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1.景观设计学 西蒙兹

2.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与应用赵世伟

上一篇:灌注桩施工技术浅议 下一篇:概述工民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