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转换理论的原理性探讨

时间:2022-09-08 03:49:55

二元转换理论的原理性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元认知和二语习得这两种教学理论所具有的局限性,对重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和比较的分析以及学生听说能力测试实验的实施,结合了元认知和二语习得这一适应英语学习的思维体系,即二元转换理论,对于未来将实行全方位二元转化理论指导下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元认知 二语习得 二元转换理论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042-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外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在“聋哑英语”问题日益显现的今天,研究人员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听说能力在外语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外语教学的主导思想逐步变为“听说为先,综合培养听、说、读、写、译各种能力”,听说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国内外学者们进行了各种探讨。元认知和二语习得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二元转换理论作为重要的思维理论日益被学者发展和完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元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1974)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检测以及连续的调节或协调”。O’Mallev & Chamot(1990)指出元认知策略对于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在听力学习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许梅英(2008)指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指出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元认知知识是进行自我监控活动的基础,而元认知监控又能进一步丰富已有的元认知知识。高伟华(2010)根据元认知的运作方式,从理论上构建了新的大学英语听说学习模式。目前,国内研究者把元认知概念界定为“个体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认知调节”。这是目前关于元认知概念的一种新的解释,也是一种广为接受和引用的新观点,他们认为元认知又称“认知的认知”,是指以认识策略为基础,人类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对主体的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Rod Ellis(1994)出版了巨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经典教科书。Bill Van Patten(2007)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探讨了听说能力从输入到输出的心理过程和机制。贾冠杰(2005)提出了二语习得新理论——对话论。胡柏翠(2010)提出英语教学应该以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将理论运用于教学,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化听说教学模式。

从对研究现状的介绍和研究成果上来看,目前国内外针对中国学生所进行的听说研究抑或是从元认知角度展开,抑或是从二语习得角度展开,虽然两者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他们没有探讨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他们仍采用同样的理论指导,因而使得这两个理论的应用效果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果将两个理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针对不同听说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将会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二、二元转换理论的理论框架

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二元转换理论逐渐被学者发现和研究。二元转换理论的理论基础即元认知和二语习得。高伟华针对“聋哑英语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一个新理论——二元转换理论(2012)。

二元转换理论的原理性探讨。所谓二元,就是元认知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有意识地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以及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第二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

三、二元转换理论的优势

第一,从探讨学生听说水平差异入手,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理论指导。二元转换理论将元认知和二语习得两个理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针对不同听说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

第二,有效地解决了元认知和二语习得理论的局限性。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思维体系的截然不同,以及大学生听说能力较薄弱的特点,因此元认知理论较适合于英语听说能力初级阶段的训练,即有意识地通过自我检测来提高听说能力;而二语习得理论适合于英语听说能力高级阶段的训练,即适合于有一定的听说基础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已经较为适应英语的思维体系,可以无意识地使用英语。将元认知和二语习得结合起来,即二元转换理论,这一举措能有效地解决元认知及二语习得这两个理论所具有的局限性。

第三,以二元转换理论为基础建设英语听说能力标准化测试量具。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标准化测试量具在设计上确保能够准确地体现学生听说能力的进步,所选语料规范、地道,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现实感和现代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结语

二元转换理论的构建将有效地解决针对“聋哑英语”所出现的问题,为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创建了理论基础,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今后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思维体系。

【参考文献】

[1]Brown,A.L.Knowing When,Where,and How to remember:A Problem of Metacognition.R.Glaser.Advances in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Hillsdale,NJ:Erlbaum,1978.

[2]Brown,A.,Bransford,J.D.,Ferrara R.& Campione,J.C.Learning,Remembering and Understanding.J.H.Flavell & E.M.Markman.Carmichael’s Manual of Child Psychology.New York:Wiley,1983.

[3]Flavell,J.H.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L.B.Resnick.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Hillsdale,NJ:Erlbaum,1976.

[4]Flavell,J.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

[5]杜爱红.二语习得与元认知理论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学与管理,2007.

[6]高伟华.关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元认知策略构建听说学习模式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

[7]高伟华,刘艳丽,朱丹.新形势下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C].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011.9.

[8]高伟华,李庆玲.浅谈在CET-4中听力理解的应试策略[J].考试周刊,2010(10).

[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0]许梅英.国内元认知理论研究述评[J].郑州大学学报,2008.

Abstract:Metacogn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he limitations of these two kinds of teaching theory.To attach importance to students’English listenin and speaking ability training has carried on the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hudent ability bination of metacognitive and I learn the second lanuage acquisition to adapt to English thinking system.The binary conversion theory.In the future will be full binary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English listening ability build laid a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metacognitio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o improv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上一篇: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生产时宫颈异常的临床处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