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时间:2022-07-03 06:35:19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 本院诊治的3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患者, 进行腹水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 分析其结果。结果 3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患者中, 共培养15株阳性病原菌(50.0%), 其中9例大肠埃希菌(60.0%)、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3.3%)、4例其他杆菌(26.7%)。15株阳性病原菌的药敏试验得到14株耐药菌(93.3%), 其中12株革兰阴性菌、2株革兰阳性菌。结论 对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感染患者根据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关键词】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耐药性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10%~25%, 具有较高病死率[1]。近年来, 随着广谱高效抗菌药物的出现, 病死率明显下降。肝硬化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一旦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 则预示着病情的恶化, 将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质量[2]。所以, 对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做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中,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诊治的3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患者, 进行腹水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3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患者, 其中男22例, 女8例, 年龄25.0~73.0岁, 平均年龄(45.0±5.0)岁。

1. 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 根据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上制定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将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归纳如下:发热、寒战、腹泻、腹痛等症状;腹部张力增高, 伴有压痛、反跳痛;腹水迅速增多, 利尿剂治疗的疗效不佳;腹水检查白细胞>0.5×109/L、多核细胞>250×106/L;腹水培养阳性;排除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1. 3 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抽取腹水大约20 ml, 严格无菌操作, 其中10 ml腹水接种于血培养基中, 35℃、需氧条件下, 培养16~24 h, 对于疑似菌落, 制备悬液, 置于Microscan auto-4细菌鉴定仪, 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另外10 ml进行腹水常规、生化检测, 同时进行血细菌培养。

2 结果

2. 1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病原菌构成 3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 分离出15株阳性病原菌(50.0%), 其中9例大肠埃希菌(60.0%)、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3.3%)、4例其他杆菌(26.7%), 详细结果见表1。

2. 2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药敏试验结果 15株阳性病原菌的药敏试验得到14株耐药菌(93.3%), 其中12株革兰阴性菌(6株耐氨苄西林, 4株耐头孢唑啉, 2株耐其他抗菌药)、2株革兰阳性菌, 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感染性并发症,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免疫能力低下, 门脉高压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以及肠道黏膜病变, 腹壁防御能力的降低, 通透性增加等, 都为肠道致病菌的定植, 创造生存条件[3]。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 预示病情的恶化, 所以, 对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 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近年来, 随着新型抗菌药物的应用,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的细菌谱有所变化, 绝大多数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病原菌培养为单一细菌感染, 少数为多种细菌感染。并且, 多数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病原菌培养结果显示, 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约占60%~80%。而革兰阴性杆菌中, 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 革兰阳性球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小肠细菌移位是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形成腹水的主要发病机制[4]。

针对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敏感抗生素, 避免真菌的产生, 减少抗真菌药物的毒副反应。通过病原菌分析和药敏试验发现, 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 尤其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更高耐药性。肝硬化患者长期药物治疗, 出现较高耐药性, 所以合理选用抗生素对于患者的预后,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 3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患者中, 共培养15株阳性病原菌(50.0%), 其中9例大肠埃希菌(60.0%)、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3.3%)、4例其他杆菌(26.7%)。15株阳性病原菌的药敏试验得到14株耐药菌(93.3%), 其中12株革兰阴性菌、2株革兰阳性菌。总而言之, 根据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能够减少患者的药物毒性损伤。

参考文献

[1] 程烽涛, 万辉, 叶古祥, 等. 108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胃肠病学, 2010, 11(6):359-362.

[2] 兰青, 周立勒. 肝病患者腹水中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回顾分析.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2,22(3):178-179.

[3] 汤立东, 琮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标本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12(15):3944-3955.

[4] 赵春, 王先开.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08,1(5):277-280.

上一篇:经乳晕缘切口切除乳腺肿物的临床效果探讨 下一篇: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