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漫游费的利与罚

时间:2022-09-08 03:40:19

移动漫游费的利与罚

移动漫游费高企,是垄断市场结的一枚畸果。电信运营商口惠而实不至的“提速降费”也是缺乏有序有效竞争所致。

粗略统计,我国移动漫游费一年收取上百亿元。近年来,手机用户与通信运营商频频因高额漫游费用发生纠纷。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已收取二十余年的国内漫游费目前成本已“几乎为零”,运营商却仍在收取;另一方面,尽管运营商多次调降收费,但在个别国家,中国旅客的漫游通话收费标准仍动辄每分钟高达三四十元。(5月21日《经济参考报》)

移动漫游费是老大难问题,2G时代人们论议怨气最多。3G、4G时代因为有了形形的套餐,消费者误以为没有了移动漫游费。可是当中国游客“冲出亚洲”和“走向世界”的时候,发现国外移动漫游费竟然高得离谱。这两年经常有消费者投诉海外移动漫游费高企。

移动漫游费一收就是20年,而且收费标准不改,不必说技术更新因素,从生活常识而言就不合逻辑。即如媒体调查的那样,国内漫游费从技术角度而言成本已经为零,完全可以不收或者少收。

现实是,2008年工信部下发《关于降低完成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通知》,规定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为主叫每分钟0.6元。一直到现在,国内漫游费依然在收--2012年移动漫游费收入累计高达718.5亿元,占比国内移动通信收入8%-10%左右。

由此而知,移动漫游费对电信运营商而言,是难以丢掉的利润大蛋糕。但是如果移动漫游费成本为零,国内国家漫游费还维持多年前的收费标准,工信部和移动运营商都存在问题。前者,应该在电信运营商和消费者之间发挥公开中正的监管效能,确保市场运营不走偏,不损害消费者利益。后者,则有获取垄断利益之嫌,触及不正当竞争的市场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漫游费的“利”与“罚”,不过是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公众诟病的其中之一。从花样翻新的套餐费到网速慢如蜗牛但收费不菲的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费用,公众对电信运营商的不满由来已久。从移动漫游费高企即可看出,不是社会公众对电信运营商充满偏见的道德拉低,实是电信运营商滥用市场特权和轻视消费者利益所致。由于电信运营商只有几家,而且都有国有基因且原本从同一母体“政策性”分化而来,消费者根本没有从市场中实现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权。除非你隔膜于网络时代,就必须接受几大运营商垄断的市场价格。

这事甚至惊动了总理。虽然总理关注的是网络提速降费,但移动漫游费的降与消自然也在总理视野之内。事实却是,舆论公众倒逼下的整个电信市场麻木不仁依然故我,总理自上而下的催逼虽然让工信部动了起来,各大运营商公布的提速降费方案,不仅没有得到市场的欢迎,反而被舆论场一番调侃。原因在于,电信运营商们所谓的“提速”没有实际意义,所言“降费”更是没有契合公众期冀。对广大消费者而言,所期“提速”应该是4G速率尽可能接近其宣传营销的数据;所望降费是每月花的通信账单实实在在地减少。玩平均数字、分时代降费、搞套餐花招,都会被消费者视为没有诚意。

网络时代的中国市场,似乎找到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毕竟,这里有全球最多的网民和移动互联用户,而且还诞生了让世界惊诧的电商平台。可是支撑中国互联网的电信运营商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服务质量,都跟不上……这对于中国(移动)互联网或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是桎梏。真如电信运营商所言“投入不足”还是因为占据垄断市场之利而不愿意提升服务质量?市场公众都有明断正解。投入不足?中国发展“一带一路”全球战略,并有“两行一金”作为支撑,资本和产能向全球强力输出,国家不愿出资投入本国战略性的信息产业,运营商的说法难以服众。中国电信运营商在香港市场能够做到提速降费,则意味着在内地市场也可以做到。

上一篇:简述里克纳品格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高校财务信息沟通问题的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