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不愿学习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9-08 03:33:49

高中生不愿学习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高中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应把握求学的大好时机,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高中生不愿学习是当前教学实践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一个让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十分担忧和关心的问题。造成高中生不愿学习的心理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不愿学习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而改变这一心理则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高中生;社会;家庭;学校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有些高中生不愿学习,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不愿意学习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一种行为反应模式,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生不愿学习的主要表现

1.学习动力不足

这部分学生有学习的愿望,但往往知难而退,三分钟热血,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们的成绩往往比较靠前,但很不稳定,学习不刻苦,容易满足。

2.丧失学习兴趣

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持冷漠态度,缺乏积极探索的意识,到校不是为了学习,而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或是为了自己的“玩伴”;上课无精打采,趴桌子睡觉,或是“精神焕发”交头接耳;作业不能按时交,且不能独立完成,用多种方法抄袭答案,学习成绩不好。

3.根本不学习

这部分学生终日浑浑噩噩,虽然每天背着书包上学,但实际上是为了消磨时光,他们经常迟到、早退、旷课,课堂上老师讲课根本听不懂,也不想去弄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一些无关的事,他们对考试持无所谓的态度,自暴自弃。

二、高中生不愿学习的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高中学生接近步入社会的年龄,自认为已经长大,加上来自一些成年人的错误认识,导致一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急于走向社会。有些学校的校园周边环境差乱,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会受到一些不良影响。

2.学校因素

学校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不得不让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学习上,使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感觉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天性、失去了学习的快乐,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学生的痛苦,这是学生产生不愿学习情绪以及对学习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第一,中学课程和内容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设计的,教学要求偏难偏深,有些教材内容陈旧,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讲重点、解难点,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没有了时间的保障,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第三,县级市的普通高中由于办学条件有限,班额大,给授课特别是与学生的沟通带来困难,使更多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旷课逃学,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3.家庭因素

第一,家庭环境及亲子关系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基本的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最期待关系平等、距离适度、少批评教育、多些鼓励和肯定的和谐亲子关系,有的家长忙于工作,缺乏和孩子的沟通,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亲子沟通不顺畅,关系不良,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到学习态度,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和不愿学习心理的形成。第二,父母的高期望值和零期望值所带来的负效应。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初中时成绩较好,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事实上,高中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是正常之事,但父母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

4.学生自身因素

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产生不正确的认识。第二,学习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能力缺乏的现象,这类学生往往在刚入学时学习很认真,但学习时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或者只会死读书,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一些学生的成绩开始下降,由此把自己看成是学习的失败者, 从而极大地影响到学习的兴趣,自然产生不愿学习的情绪。第三,个性特点不良。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产生自私、偏激、懦弱、意志力薄弱等性格特点,一些学生升入高中后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

三、解决不愿学习问题的对策

1.家庭教育

第一,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对子女学习所持的态度。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不愿学习情绪的重要保证。总的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应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父母应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和兴趣爱好等,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发展目标,使孩子能够并乐于努力去达到目标。作为父母,不要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应多c孩子交流和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父母的鼓励、理解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也要经常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多与老师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第二,为孩子营造“学习型家庭”氛围。父母的为人处世态度、生活习惯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思想产生直接影响,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好学精神,能启迪孩子刻苦学习。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相对独立、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要打断他们的学习,或者在孩子学习时询问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问题。第三,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使孩子有成功的感受;发现孩子学习退步,要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高中时期的学生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学校教育

第一,欣赏学生,让学生获得快乐的积极体验。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大多自卑多疑,对自己没信心,学习漫不经心,对学习无兴趣,缺乏自信心,不加努力便会放弃。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该给每个学生以适度的期望,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用激励或赞美的语言帮助他们找到自信,看重学生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与自我目标的实现;不仅如此,教育工作者还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二,加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要想使学生愿意学习,教师教学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设置恰当的情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把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的教学中,学习冶金、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所取得的成就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兴趣,可以选择一些生动的文字资料和文物图片,如《史记》中关于西方古罗马熟铁兵器与中国楚国钢制兵器的对比介绍、精美的瓷器等,特别是介绍青花瓷器的上品需要在阴雨天才可以烧出,青花的制造者在等烟雨成就一份旷世的美时,课件缓缓进入的《青花瓷》歌词,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教室中学生愉悦地“轻唱”让师生在忘我的意境中使枯燥的知识点鲜活起来。第三,发挥班主任的主体作用。一个班级班风和学风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积极进取、务实上进的班风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班主任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应主动积极与家长沟通,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3.社会因素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家庭和学校教育外,社会教育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应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取缔不合格网吧等场所,减少网络游戏等对学生的巨大诱惑,要优化社会大环境,大力净化社会风气,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

造成高中生不愿学习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不愿学习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而矫正这一心理则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给学生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消除不愿学习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相信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我们的孩子必将托起明天的太阳。

参考资料:

[1]李百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赵献坤.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影响[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09).

上一篇:合理使用玩教具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下一篇: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段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