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9-08 03:22:42

【前言】葛根素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单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于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在北京市安贞医院和中国人民总医院进行,共纳入18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参加本研究后,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按照随机分配方案进行治疗。 ...

葛根素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葛根素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单中心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共入选18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 以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50%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作为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氯吡格雷组(葛根素组)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组),比较第3天和第7天后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 结果 与阿司匹林组比较,葛根素组在第3天和第7天均可明显改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P

[关键词] 葛根素;血小板高反应性;血栓弹力图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b)-0017-03

抗血小板药物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阿司匹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大规模临床试验荟萃分析证实,阿司匹林可减少患者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危险性[1]。然而阿司匹林在患者中的抗血小板作用个体差异很大,有些患者尽管长期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但实验室检测发现其血小板聚集能力不能被很好地抑制,仍再发血栓事件,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2]。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及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而且阿司匹林抵抗与患者的预后更是密切相关[3]。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病率为8%~45%,研究估计仅在美国使用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性疾病的患者就有2 000万,即使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病率只有5%也会影响一百万患者,这提示阿司匹林抵抗已成为临床上越来越不能忽视的问题[4]。因此研究阿司匹林抵抗可使更多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5]。因此,寻找新的抗血小板药物是目前心血管临床与基础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6]。

葛根素是自豆科植物野葛干燥根的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为4,7-二羟基8-β-D葡萄糖异黄酮,自古以来葛根素常用单味药或复方制剂治疗冠心病、风湿病、病毒性感染等疾病。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葛根素在心血管中具有多种功能抗炎、抗氧化应激和抗血小板等功能[7]。本研究拟运用有效的血栓弹力图检测技术[8],通过葛根素在血小板高反应性患者中的运用,明确其抗血小板功能并指导临床运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单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于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在北京市安贞医院和中国人民总医院进行,共纳入18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参加本研究后,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按照随机分配方案进行治疗。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应同时具备以下4条方可入选。①年龄大于40岁,小于70岁;②连续服用阿司匹林75~325 mg/d,持续6个月以上;③以10 μmol/L 二磷酸腺苷(ADP)为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率≥70%;④以5×10-3 mg/mL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率>50%;⑤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血小板数减少,小于150 000/mL;②需要华法林抗凝;③正在服用除阿司匹林以外的抗血小板药物;④活动性溃疡病或消化道出血;⑤肝功能损害;⑥血液系统疾病;⑦脑卒中;⑧患有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肺栓塞等];⑨目前参加了其他的随机化试验;⑩不能予以知情同意。

1.3 随机化和研究药物

由课题组来完成随机化的谋划工作。给患者配置药物或安慰剂,由课题组使用连锁的方案来进行,并且行药物准备。课题组要准备无标记的瓶子匹配给相应的药物,瓶子使用配置给患者的号码标记。上述程序结束后由课题组将药物分发给临床医生,临床医生根据入选患者的顺序给予相应编号的药物,并仔细登记患者的配置号。

1.4 研究方案

该研究将入选180例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氯吡格雷组(葛根素组)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组),每组90例。200 mg葛根素注射液加入250 mL5%葡萄糖注射液,1次/d;氯吡格雷为75 mg,1次/d;阿司匹林为100 mg,1次/d,连续应用7 d。研究期间其他药物继续应用,不包括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完成以上程序后分别于服药后第3天和第7天抽取静脉血5 mL,运用血栓弹力图测定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同时留取尿样,ELISA法测定尿11-去羟血栓烷B2水平。

血栓弹力图的测定使用Haemoscope公司的TEG 5000型凝血监测系统。利用激活剂通道(包括AA通道和ADP通道):肝素抗凝血360 μL+10.0 μL 激活剂F或AA或ADP;高岭土通道检测:枸橼酸钠抗凝血1.0 mL 置于高岭土小管10 min,取340 μL上样,加0.1% CaCl2 20.0 μL。随后记录血栓弹力图曲线相关参数(R时间、K时间、α角和血凝块最大强度等), 自动计算血小板AA途径抑制率和ADP受体抑制率。由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由以下公式计算出: 聚集率(%) = [(MAAA或MAADP-MA fib)/(MAth - MAfib)]×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曲线拟合等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入选病例年龄、性别以及患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在血小板技术、凝血等相关检验指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血栓弹力图的血小板抑制水平比较

通过血栓弹力图计算血小板抑制率的研究(表2),葛根素组与阿司匹林组在基线时的AA或ADP途径诱导抑制率是没有差异的,显示出两组血小板反应性的良好同质。在AA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方面,第3天时,葛根素组要显著优于阿司匹林组(P

2.3 两组尿11-去羟血栓烷B2水平比较

进一步分析与血小板聚集率存在良好相关性的TXA2代谢产物尿11-去羟血栓烷B2水平变化情况发现(表3),葛根素组与阿司匹林组相比,服药后的第3天和第7天,葛根素组尿中11-DTB2的水平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入选的是具有血小板高反应性的人群,即服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后仍然具有50%以上AA诱导途径血小板聚集率和70%以上ADP诱导途径血小板聚集率的患者。这类患者总体血小板抑制率相对较低,往往需要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达到目标血小板抑制率[9]。尽管如此,如果行PCI术需要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减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时候,此类患者的疗效存在较大风险[10],尤其大剂量提高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更会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11]。由于人群中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较高,寻找能够有效替代阿司匹林的药物显得尤其必要。

药理研究证明葛根素在心血管中具有多种功能: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氧化修饰,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同时能降低血栓素(TXA2)升高前列环素(PGI2),提示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促血管扩张作用;抗血小板活性,改善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并有利于冠脉内血栓的消除;同时能使内皮细胞羟脯酸代谢减慢,使内壁的胶原或胶原含量相对减少,利于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目前临床多用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本研究发现在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无论在服药后的第3天还是第7天,葛根素组都要优于阿司匹林组,说明葛根素能够有效解决阿司匹林低反应性带来的血小板抑制率达标问题。而对于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影响,虽然第7天两组未见明显差异,但是第3天葛根素组要优于阿司匹林组,说明葛根素不仅通过AA途径还可以通过ADP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尽管这样的效应有限,但对于需要短时间内血小板抑制率达标的患者,联用葛根素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笔者前期进行葛根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对VSMCs增殖和迁移及对细胞外基质合成影响的研究,观察了葛根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等生长因子以及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等细胞因子的影响,对葛根素的药理学作用有了较深的认识。根据药理学研究结果,研究开发类似葛根素这样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的中成药,有望解决阿司匹林抵抗这一临床问题,并将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开辟新途径[12]。

本试验的不足在于未能观察联用葛根素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如出血事件等。另外,针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葛根素药物的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价。

[参考文献]

[1] Zeymer U,Arntz HR,Mark B,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high loading dose of clopidogrel administered prehospitally to improve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randomized CIPAMI trial [J]. Clin Res Cardiol,2012,101:305-312.

[2] Divani AA,Zantek ND,Haghighi AB,et al. Antiplatelet therapy:aspirin resistance and all that jazz [J]. 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12,Epub ahead of print.

[3] Al-Azzam SI,Alzoubi KH,Khabour O,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spir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premedicated with aspirin [J]. Acta Cardiol,2012,67:445-448.

[4] Nguyen TA,Lordkipanidze M,Diodati JG,et al. Week-long high-maintenance dose clopidogrel regimen achieves better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ion than a standard loading dose befor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results of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J Interv Cardiol,2009,22:368-377.

[5] Dillinger JG,Drissa A,Sideris G,et al. Biological efficacy of twice daily aspiri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Am Heart J,2012,164:600-606.

[6] 陈秋晨,于兆进,孙海刚,等.复方曲肽注射液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19(1):193-196.

[7] 姚丹,丁选胜.葛根素药理作用机制探讨及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13(4):468-474.

[8] 黎金庆,周合冰,郭金成,等.血栓弹力图评价血小板ADP受体抑制率对血凝块形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1,7(3):121-123.

[9] Montalescot G,Sideris G,Meuleman C,et al. 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high clopidogrel loading doses in patients with 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the ALBION (assessment of the best loading dose of clopidogrel to blunt platelet activation,inflammation and ongoing necrosis) trial [J]. J Am Coll Cardiol,2006,48: 931-938.

[10] Kastrati A. New anti-platelet agents:the end of resistance [J]. Thromb Res,2012,130(Suppl 1):53-55.

[11] Vidali M,Rolla R,Parrella M,et al. Role of the laboratory in monitoring patients receiving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J]. Int J Lab Hematol,2012,34:484-494.

[12] 邓东红,黄艳平,杨杰,等.芒果苷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CD62P的影响[J].中药材,2011,34(9):1408-1413.

(收稿日期:2012-10-23 本文编辑:冯 婕)

上一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 下一篇:小切口治疗腋臭合并腋毛增多症96例体会